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免疫抑制剂停用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2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根据从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到停用免疫抑制剂时间分成两组(≤3天组为早停组,>3天为晚停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存活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早停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晚停组.结论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一经诊断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并予以抗病毒、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成功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关键.巨细胞病毒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79%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但近年来,随着救治病例的增多,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的治愈率也提高.如何成功救治肺部感染.不同文献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免疫抑制剂停用或减量的时机有不同的报道.现将同济医院2002-2010年呼吸内科救治的82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时机对患者预后、存活患者的病情控制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时患者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巨细胞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肾移植术后患者97例,根据使用甲基强的松龙72小时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分为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发热组患者入住ICU人数及入住时间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显著快于体温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带机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2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均通过检测外周血CMV-IgM和CMV-DNA,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停用全部免疫抑制剂,给予更昔洛韦、甲泼尼龙(MP)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防治混合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尽早使用呼吸机.治愈19例,死亡3例,治愈患者移植肾脏功能均正常.认为胸部CT检查及CMV-IgM、CMV-DNA检测联合应用有利于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早期诊断;停用免疫抑制剂,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足量长疗程抗病毒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及早进行高流量给氧或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全身感染的重症之一,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显著减弱,易并发多个脏器的感染,如肺炎,肝炎,胰腺炎,脑膜炎。其中尤以巨细胞肺炎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造成肾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25%。总结我院2000—2005年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肺炎的9例患者,旨在引起对此病的足够重视,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方法,收集我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各项临床因素与发生ARDS的关系.结果 我院2004年5月-2010年3月期间肾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共76例,其中32例发生ARDS,发生率为42.1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时间早、合并糖尿病、发生过排斥反应、炎症病变范围广等因素使ARDs发生率增高,严格控制血糖、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可使ARDS发生率降低.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糖尿病、发生过排斥反应、炎症病变范围广等是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肾移植后重症巨细胞病毒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肾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率。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不断下降。然而,感染,尤其是危及生命的严重肺部感染却有上升趋势。常见的严重感染有肾移植术后3个月左右的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经过凶险,文献报道当合并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死亡率高达65%~90%。近年来,我们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综合救治肾移植术后重症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抢救成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使患者死亡率降低至20%。现将几点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患者的整体存活率明显提高.感染因素,尤其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唐雅望研究报道了20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49%,其中死亡率为34.62%,死亡病例全部为混合病原感染[1].如何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给予有效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了解其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监测1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CMV感染并发ARDS的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别测定其发生ARDS时、治疗7天、14天以及好转出院时的外周血CD4^ 、CD8^ T细胞计数和比值,取术后2个月时无急性排斥和感染时的结果作为感染前对照。结果:12例患者,存活7例,死亡5例,发生。ARDS时CD4^ 、CD8^ T细胞计数及比值较感染前显著降低,随着病程进展,存活组患者CD4^ 、CD8^ T细胞计数在治疗7天、14天和治疗好转加用免疫抑制剂前不断升高,且均显著高于ARDS发生时,CD4^ /CD8^ 比值也不断升高,治疗14天时的比值显著高于ARDS发生时。死亡组患者的CD4^ 、CD8^ T细胞计数则呈下降趋势,治疗7天、14天时的CD4^ 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CD4^ /CD8^ 比值也保持较低水平。结论:在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并发ARDS患者中,CD4^ 、CD8^ 计数及其比值的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和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上述指标升高表示病情好转,预后较好,而上述指标持续下降或者保持很低水平则表示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何元兵  魏妍荣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2):1379-1382
由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引起广泛关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以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真菌、细菌为主.本文就以上4种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有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13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肾移植术后至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13例PCP患者中,男11(84.6%)例,女2(15.4%)例,平均年龄(44.8±9.2)岁。患者肾移植术后开始使用免疫抑制剂至确诊PCP中位时间为4(3~9)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和气短。入RICU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为(12±4)分。13(100%)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弥漫磨玻璃影。5(38.5%)例患者巨细胞病毒IgM阳性。患者入院时氧合指数为(182.6±77.3),13(100%)例患者均使用了无创机械通气,有9(69.2%)例使用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为12(7.5~21.5)天,住院病死率为53.8%(95%可信区间:0.225~0.852)。结论肾移植术后PCP患者病情较重,无创通气效果差,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附4例报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确诊蠊缨滴虫感染,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1)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均在术后2-3个月出现,其中2例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菌和巨细胞病毒)。(2)病程早期均表现为单纯发热,胸片和CT显示肺门轮廓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清,部分支气管影增粗,紊乱;病程中可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短。(3)4例经甲硝唑治疗及撤减免疫抑制剂后4-7天3例体温降至正常,1例降至37.5℃;胸片和CT上的渗出性改变明显吸收消散;2例患者治疗后行重复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镜检可见大量死亡的蠊缨滴虫。结论:(1)肺部蠊缨滴虫感染早期表现隐匿,对于病原学诊断不明确和治疗反应不佳的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需注意蠊缨滴虫感染的可能;(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是诊断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确切手段,撤减免疫抑制剂同时进行甲硝唑治疗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日达仙、丙种球蛋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中心2000年10月~2004年4月间41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撤减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丙种球蛋白及MP等.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的变化. 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1例(26.83%),其中4例因药物毒性和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7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0例存活,血肌酐稳定在112~175(133±38.4)μmol/L.41例患者中,近期加用MP治疗者8例,其中1例因并发气胸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余7例病情好转、血肌酐稳定;与早期33例患者相比,此8例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后的PLC升高(P<0.05),(CD38 CD8 )/CD8 比值下降(P<0.05). 结论:应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效果较好;动态监测PLC和(CD38 CD8 )/CD8 比值变化,对调整CMV肺炎患者的免疫用药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107例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3年人/肾总存活数59/52例,其中存活最长14年。认为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时间与长期存活有关;正确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肾移植后恢复期的随访、指导及防治并发症是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抑制患者罹患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病房收治的68例非HIV免疫抑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病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罹患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最小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 P值均<0.05),淋巴细胞计数、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较低( P值均<0.05);长疗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在死亡组更为多见( P值均<0.05);死亡组中基础疾病为皮肤疾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较多( P值均<0.05)。 结论:长疗程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2年-2013年63例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继发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给予相关抗病毒药物治疗并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其中35例患者给予球蛋白肌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3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41.03%,死亡6例(9.5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出院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肾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并发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以及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方法[1]。近年来随着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技术(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症病救治中广泛应用,已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观察了血液净化治疗在肾移植术后CMV肺炎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此类患者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近3年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并发ARDS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措施以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术后确诊CMV肺炎患者,均符合1992年美欧ARDS专题会议ARDS诊断标准,其中31例发生在术后2~4个月,16例曾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AR),14例因AR接受过激素冲击治疗,冲击治疗后CMV肺炎并发AR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未冲击者.入院时外周血CD4 、CD8 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均显著降低.救治措施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撤减免疫抑制剂重建免疫功能、适时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并辅以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VVHF)治疗,治疗好转出院者20例,死亡12例,其中5例属于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率为62.50%.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并发ARDS集中在术后2~4个月发病,因AR接受激素冲击治疗显著增加其发生率,此类患者救治困难,死亡率高,采用包括抗感染、重建免疫功能、适时机械通气、支持治疗以及CVVHF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移植情况进行总结。方法:对6例终末期狼疮肾病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和手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病程4.4年,进行移植手术时全身病情稳定;术前均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控制SLE病情,手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24.2个月,无1例发生急、慢性排异反应及狼疮肾病复发,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终末期狼疮肾病患者的移植肾存活及功能状况良好,无狼疮肾病复发,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狼疮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肝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可能减少复发的办法。方法观察肾移植术后肝炎复发的8例住院患者,其病毒标志物变化及应用药物、药物浓度、疗程和预后。结果肾移植术后肝炎复发、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免疫抑制后病毒活动以及药物毒性有关。结论对移植术后肝炎复发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药物浓度和HBV—DNA、HCV-RNA等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根据肝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药量,及时加用抗病毒药物,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肝功能衰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多次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移植物的存活率,探讨其术式、用药特点和人/肾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二次肾移植和7例三次肾移植患者再次移植的时间,以及是否保留原移植肾,是否应用抗体诱导治疗,应用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和人/肾存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4.9%(15/4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为率为39.5%(17/43),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8.4%(38/43)/81.4%(35/43),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78.3%(18/23)/65.2%(15/23)。结论:再次肾移植的患者宜切除原移植肾,术前最好采用抗体诱导治疗,术后宜采用肝毒性较小的免疫抑制剂。多次肾移植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高,人/肾存活率较初次移植的患者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