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松 《中外医疗》2009,28(5):172-172
目的提高中下段直肠癌患者Dixon手术治疗成功率,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方法5年收治直肠癌206例,采用Dixon手术治疗116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结果7例吻合口瘘者6例经骶前引流管引流局部冲洗痊愈,1例行经肛骶前引流痊愈。结论采用Dixon术时应注意吻合口血供、张力大小及吻合技术等,避免吻合口瘘发生;如发生吻合口瘘,应及时准确判断瘘口大小,采取相应措施以达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Dixon术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1年2月-2006年10月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中行Dixon术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Dixon手术者占同期的84%(42/50),42例中距肛缘5cm以内者5例,6~10cm者3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手术死亡。4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0例随访23~59个月。局部复发6例。结论Dixon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方式,可避免结肠造口,有效防止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3.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的经验及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用双吻合器行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6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8%),局部复发1例(4%)。结论:双吻合器可以帮助完成传统手工吻合难以完成的手术,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Dixon手术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刚  张汝一 《当代医学》2014,(28):84-8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贵阳医学院124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前有不全性肠梗阻,肠镜镜先端无法通过,术中见肿瘤近端肠管水肿,近端肠腔有大量粪便残留,行直肠癌Dixon术式同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乙状结肠造瘘术(直肠断端封闭);117例患者术前无梗阻表现,术后出现吻合口瘘6例,4例患者通过抗感染、腹腔冲洗、生长抑素抑制腺体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保守治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直肠癌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在没有弥漫性腹膜炎及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为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应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肠道准备,术中确保吻合口无张力、良好的血供、吻合口加强缝合及留置肛管减压,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或横结肠造瘘术,术后保持左侧骶前及右侧腹腔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 2 6 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及改良Bacon术 ,提出根治性手术中游离结肠脾区的重要性操作要点以及对两种术式的选择。方法 在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行Dixon及改良Bacon术。结果 Dixon术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改良Bacon术吻合狭窄发生率为 78% (42 / 5 4) ,顽固性肛周皮肤湿疹发生率为 11% (6 / 5 4)。结论 中上段直肠癌及部分下段直肠癌采用Dixon术式 ,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多数不受影响。不宜行Dixon术式的患者采用改良Bacon术式能增加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韩广森  李智 《现代医学》2000,18(4):271-272
目的通过对26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及改良Bacon术,提出根治性手术中游离结肠脾区的重要性操作要点以及对两种术式的选择。方法在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行Dixon及改良Bacon术。结果Dixon术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改良Bacon术吻合狭窄发生率为78%(42/54),顽固性肛周皮肤湿疹发生率为11%(6/54)。结论中上段直肠癌及部分下段直肠癌采用Dixon术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多数不受影响。不宜行Dixon术式的患者采用改良Bacon术式能增加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直肠癌Dixon术引流管放置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将55例直肠癌Dixon术引流管患者随机分成将引流管置于骶前经肛门旁引流组与骶前引流管经腹膜外由左下腹壁引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临床观察。结果:肛旁引流组发生吻合瘘1例,发生率3.75%,经综合治疗28天痊愈出院。腹腔引流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1.11%,经治疗平均41天治愈,且发生了严重的输卵管漏1例。结论:直肠癌Dixon术骶前引流方法以采用经肛旁引流为佳。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10月-2006年10月直肠癌Dixon手术166例并发吻合口瘘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12例,均于术后3-10d内作出诊断,1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中转手术,1例术后3d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横结肠造口术,3个月后再次手术回纳造口结肠,最终痊愈出院,本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术后病人症状体征及引流情况改变是早期诊断的依据,诊断一经确定,应积极争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术前满意的肠道准备及术中仔细操作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保持骶前引流通畅是防治吻合口周围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管引流在直肠癌根治Dixon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术中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42例直肠癌Dixon术患者,术中只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7.1%,吻合口瘘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双管引流可显著降低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冲洗法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 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38例Dixon手术中39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传 统冲洗组(23例)和改良冲洗组(16例),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8.9%(39/438),39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改良组患者引流管开口周围皮肤 清洁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引流管拔出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冲洗法相 对于传统法更适用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患者或家属均可操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直肠癌前切术(腹腔镜Dixon与传统开腹Dixon)治疗直肠癌的心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8月接收的行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Dixon治疗14例,开腹Dixon治疗1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术中出血量大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病情况以及输尿管的损伤、大便失禁情况以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手术用时、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瘘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与传统开腹Dixon术相比,术中出血量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具安全、微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上下三管引流对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经验.方法:对689例直肠癌Dixon术患者术后应用不同引流方式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下三管引流组术后吻合口瘘10例(占2.5%),均经保守治疗而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40±2.76)d.对照组(单腔引流)术后吻合口瘘25例(占8.5%),其中有2例经手术治愈,其余吻合口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0.09±2.71)d.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3,P<0.05).两组吻合口瘘的平均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结论:上下三管引流能明显降低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在用直肠癌保肛术进行治疗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并针对病因提出防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160例直肠癌患者均使用直肠癌保肛术进行了治疗。我们对这16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肠梗阻表现、癌变分化类型、吻合口的位置、吻合方式、肿瘤与肛缘的间距、术后是否留置肛管、Dukes分期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导致直肠癌患者在进行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结果:经研究发现,这160例患者中有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6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0例(占15.4﹪),有手术前有肠梗阻表现的患者47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7例(占14.9﹪),有腹腔外吻合型患者103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2例(占11.7﹪),有肿瘤与肛缘的间距在4cm~7cm的患者78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0例(占12.8﹪),有手术中放置肛管的患者107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2例(占11.2﹪)。结论:经研究发现,导致直肠癌患者在进行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过大、其手术前有肠梗阻表现、其吻合口位置、其病灶处肿瘤与肛缘间的距离较近、手术中未在其直肠内放置肛管等。针对这些原因,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治愈患者的肠梗阻表现,在手术中注意患者直肠的吻合操作,并注意吻合器和肛管的放置方法等,避免直肠癌患者在进行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后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对直肠癌手术理念的不断改进、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使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的手术指征不断扩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并发症仍然是发生吻合口瘘.-旦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常出现吻合口周围炎、盆腔感染或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率可达6%~20%.笔者单位2002年6月~2005年12月对4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式患者预回盲肠预防性置管造瘘术,探讨回盲肠预防性置管造瘘术对预防及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直肠癌保肛术后26例发生吻合口瘘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确保骶前引流通畅有效,全身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充分肠道准备等,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禁食、进食、及肠外营养以加强患者全身及局部营养状态。结果:24例治愈,1例行横结肠造瘘,1例改行miles术,从瘘发生至瘘治愈拔管时间平均为17.6天,其中最短5天,最长43天。结论:结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绝大部分可以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治愈,行横结肠遣瘘术指征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6.
李新 《当代医学》2010,16(1):70-70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直肠癌行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经骶前引流局部冲洗,全胃肠外营养痊愈,1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并发症,术中注意吻合口的位置、血运、张力、吻合技术以及术后有效引流等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大部分吻合口瘘经单纯引流冲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措施。方法分析56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结果该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1%,均采用非手术综合性措施治愈出院。结论术前一般状况的调整、术中严密操作、正确的引流管放置与灌洗引流、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措施对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按TME原则行双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后如何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对10 4例该类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进行预防性结肠造口的情况下,10 4例病例中仅6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 .77%。结论:完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TME原则Dixon手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8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双吻合器技术(DST)行保肛术后吻合瘘发生原因,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9.0%),其中6例经冲洗、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瘘口愈合,2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治愈.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瘘原因复杂,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是防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术中保肛的方法和体会。方法86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器械辅助的Dixon’s根治术,观察成功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病理提示下切缘阴性,吻合口漏等并发症7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器械辅助治疗低位直肠癌有助于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可能性,是否保肛应在手术中完成肿瘤及肿瘤以下的分离,精确测量下切缘后决定,吻合前彻底止血,仔细处理吻合面及避免吻合口张力是减少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