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情况,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进行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干预,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编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调查发现,吸烟、缺乏运动、超体重等在老年人群中存在,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9%,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也比较高.结论应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应系统地、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行为干预纠正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军  史影  刘存午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41-242,244
目的:在社区范围内针对生活方式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统一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与行为健康问卷调查表”进行定量调查,对中关村社区人群分层典型随机抽样调查,然后通过一年的社区干预,评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的提高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手段,使社区内居民生活方式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和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方式提供数据。方法:基于南通市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对南通市学田社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预警症状的知晓情况。结果:共297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非脑卒中者237例,卒中患者60例;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中,高血压83.2%,肥胖83.2%,糖尿病46.1%,心脏病43.1%,颈动脉狭窄39.1%;脑卒中预警症状知晓率中,突发一侧肢体无力85.9%,突然失语84.5%,平衡障碍57.2%,昏迷61.3%,头痛49.2%。文化程度和有脑卒中病史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显著相关(P<0.05);医务人员是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的主要来源(52.9%)。结论:本地区老年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并不平衡,提示基于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老年人群的社区集中管理,应注重服务内容及方式的更新,以便进一步完善社区的脑卒中防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与慢性病现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情况,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进行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干预,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自编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 调查发现,吸烟、缺乏运动、超体重等在老年人群中存在,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9%,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也比较高。结论 应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应系统地、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行为干预纠正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程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老年人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29.65%,8种偏颇体质占70.35%。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程家桥社区老年人口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揭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老年人体质特点,对调整体质偏颇,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老年居民患病情况.并分析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居民实施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干预。于基线和终末分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老年居民健康相关行为、老年居民患病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不良睡眠、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较基线调查时均有所降低(P〈0.05);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对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基线调查时(P〈0.05):终末调查时,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满意度较基线调查时有所提高(P〈0.05)。结论:社区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居民不良生活行为,提高了老年居民对疾病的知晓度,居民对该模式的实施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个社区的46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知晓率在60%以上,高血压并发症知晓率为47.5%,成人正常血压值范围知晓率为67.0%,降压药副作用知晓率为9.2%,每日食盐量知晓率为24.9%,体质指数知晓率为0.4%,治疗率为83.3%。结论:石河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并发症、降压药副作用、每日食盐量、体质指数等知识的知晓率低,控制每日食盐量等健康生活行为需逐步建立,应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其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为今后成都市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在成都地区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样本的获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抽取成都市2008年城乡社区60~79岁人群2005例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1.77%,标准化率为47.36%。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半数有高血压。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5.0 1%、治疗率40.08%、控制率20.23%,城市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8.50%、治疗率43.29%、控制率22.04%,明显高于农村33.33%、20.1 4%、9.03%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P〈0.01。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老年人群应作为血压监测重点人群,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尚需进一步加强成都地区的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为今后成都市老年人群糖尿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在成都地区调查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析老年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样本的获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抽取成都市2008年城乡社区60~79岁人群1951人进行糖尿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成都地区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27.73%,标准化率为22.98%。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75岁以上的老年人1/3有糖尿病。成都地区老年人群糖尿病知晓率55.3%、治疗率43.7%.控制率21.9%。城市老年人群糖尿病知晓率63.5%、治疗率52.3%、控制率33.2%,明显高于农村34.6%、28.1%、10.5%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P〈0.01。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腹型肥胖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应作为血糖监测重点人群。尚需进一步加强成都地区的社区老年糖尿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已经对全世界人群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中 5 0 %~ 70 %患有慢性病。因此 ,社区应对老年人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改变卫生观念 ,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从而控制慢性病发生及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 ,有效地促进社区老年人的健康[1] 。1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我市两街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 90 4 3户 ,完成居民健康调查 2 4 6 4 3人 ,≥ 6 0岁老年人 3837人 ,占 15 5 7%。其中男 1879人 ,占 4 8 97% ;女195 8人 ,占 5 1 0 7%。患…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贵州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老年人卫生服务在城乡的开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城区和正安县的453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城市和农村社区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29.7%和64.7%,两周就诊率为9.5%和34.7%,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2.1%和56.4%;城市老年人就诊地点主要以县市级和省级医院为主,两者所占比例为66.9%;农村则以个体诊所或村卫生室为主,占73.3%;两周患者未就诊原因在城市主要是自感病轻(占21.7%)和自我医疗(占51.6%),在农村主要为经济困难(占40.8%)和自感病轻(占25.9%);影响老年人两周就诊的因素在城市为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农村是患慢性病与否。结论:我省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偏高,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均存在低利用的特点,农村低利用情况较城市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回族和汉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慢性病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选取5个老龄化社区,以55岁及以上符合调查标准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和慢性病患病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观察抑郁症状检出率、患病种数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各种慢性病与抑郁状况关系及两民族12种慢性病患病率.结果:社区老年人总体抑郁率为32.85%,其中轻度抑郁率26.43%,中重度抑郁率6.42%.回、汉族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73%和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77.52%,回、汉族老年人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冠心病、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是否发病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种数不同,抑郁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得分与患病种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脑栓塞以外的其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病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对非常见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也应给予关注,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在加强生理关怀的同时,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 2010年9月一12月随机法抽取我服务中心所管辖社区的家庭档案,采用自编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和慢性病调查表,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对家庭中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信息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老年人慢性疾病前五位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颈腰椎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3.5%、30.7%、30.2%、28.5%、27.4%.我社区老年人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33.5%、28.8%,每日食盐大于6g者48.3%,高脂饮食38.0%,43.0%不参加体育锻炼,每天睡眠小于8小时的占61.7%,不参与社会活动者44.9%,体重指数大于24者54.2%.除文化程度与老年人患慢性病无相关关系外(P>0.05),吸烟、饮酒、嗜盐、高脂饮食、运动锻炼、睡眠时间的长短、社会活动、不良婚姻以及超体重指数均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从纠正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行为做起,指导饮食和身体锻炼等,从而提高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衰弱综合征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凸显。老年衰弱综合征会导致跌倒、残疾、住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目前我国关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流行病数据较少。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0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并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询问研究对象后填写,其中部分资料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体检数据库导出;Fried衰弱表型检查由调查员辅助研究对象完成,以确定研究对象的衰弱程度;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因素。结果 408例老年人中,非衰弱期184例、衰弱前期201例、衰弱期23例。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身高、2017年体质量、2018年体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饮食习惯、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期老年人基础慢性病的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项依次是:高血压、脑梗死、骨质疏松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4.339,95%CI(1.580,11.911)〕、脑梗死〔OR=2.787,95%CI(0.510,1.540)〕、骨质疏松症〔OR=2.048,95%CI(0.083,1.350)〕是发生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是发生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全科医生可通过定期筛查识别高危衰弱人群,尤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脑梗死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多加重视,及时预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指导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重视老年人健康情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北京市宣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512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及非医疗照料需求等.结果 32.2%(486/1512)的城区老年人在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城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83.5%(1245/1491).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急慢性病的治疗、增加开设老年专科门诊及慢性病护理院,非医疗照料需求方面排在首位的是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娱乐场所.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及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豆丽园  黄娟  叶森  郭理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671-1675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增快,老年人口增多,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增多,慢性病共存引起的治疗负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的370例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慢性病共存治疗负担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6%。350例调查对象中,4例(1.1%)没有治疗负担,47例(13.4%)低度治疗负担,173例(49.4%)中度治疗负担,126例(36.0%)高度治疗负担。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慢性病数量、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分级是社区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大部分处于中高度水平,治疗负担较重。应重点关注家庭收入低、慢性病数量多、CCI分级高、医保类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国家应加大医保报销比例、范围,医务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的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