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268个椎体转移瘤及对照组151例223个椎体骨折的低场MRI形态、信号等改变。结果在水脂分离序列(WFS)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等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上所有转移瘤均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灶在T1WI上218个呈低信号,50个呈等信号;在T2WI上71个呈稍高信号,67个呈等信号,130个呈低信号。增强扫描209个有不同程度强化,59个增强扫描后信号与椎体信号相近。结论椎体转移瘤在MRI上表现为椎体内异常信号,以脂肪抑制序列最为敏感,低场MRI可对椎体转移瘤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低场MR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MR表现 ,探讨低场MR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和结核各 5 0例的MRI资料。结果 脊柱转移瘤和结核多累及胸椎及腰椎 ,两个部位无明显差异 ,颈椎累及少见。MR信号呈多样化 ,椎体的信号多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的改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无明显意义 ,GRET2WI序列显示两种病变都很敏感。结论 SET1WI、T2WI和GRET2WI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信号变化显示很敏感 ,结合病变的形态改变 ,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邻软组织 ,能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罗金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6-1117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脊椎转移瘤共累及158个椎体,单发转移2例,多发转移30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8例。131个受累榷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12个椎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短T2信号,1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低混杂信号,STIR上152个受累椎体见明显高信号、6个椎体未见明显高信号。本组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8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6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单发性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不同癌肿所致的脊柱不同部位的单发性转移瘤MRI征象比较分析。结果:单发颈椎转移3例,胸椎转移11例,腰椎转移7例;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呈高信号改变,STIR像亦呈高信号。结论:MRI诊断脊柱单发性转移瘤有特性,较其它影像检查方法更敏感,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62个椎体)椎体骨折患者于外伤后1 d内行MRI检查,并分别于3、6、9个月行MRI随访复查。结果:62个椎体骨折中,54个椎体为新鲜骨折,SE序列T1WI上呈低信号或低信号中混有少许高信号,FSE序列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更亮的高信号;随访3~9个月,3个月时有8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6个月时有31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有19个椎体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9个月时54个椎体T1WI、T2WI、STIR序列均恢复正常信号。8个椎体为陈旧性骨折,在T1WI、、T2WI、STIR序列上与正常椎体信号相近。结论:MRI对鉴别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敏感,尤其是STIR序列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常规MRI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常规MRI对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144个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MRI资料,其中良性压缩骨折36例92个椎体(外伤性10例14个椎体,非外伤性26例78个椎体),转移瘤所致骨折22例52个椎体,观察椎体形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间隙、椎旁软组织及强化表现.结果 良性压缩骨折在T1WI上40.21%(52/92)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27.17%(25/92)椎体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T1WI上92.31%(48/52)椎体呈低信号,在T2WI上96.15%(50/52)椎体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良性压缩骨折中楔形及凹形椎体分别占41.30%(38/92)和57.61%(52/92),41.30%(38/92)椎体后缘成角,13个椎体旁软组织肿块呈环形;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中42.31%(22/52)椎体为倒楔形,圆隆状椎体后缘占73.08%(38/52),椎体椎弓根膨隆且T2WI均呈高信号占59.62%(31/52),25个椎体(48.08%)旁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结节状.结论 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3例,骶骨4例,所有病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7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4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其中2例术后复发.MRI 检查,其中4例可见明显肿块,5例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性改变,5例可见多个小囊样改变;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 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8例T1WI 序列为等、低信号, 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60例共249个椎体受累,单个椎体受累病例12例,48例多椎体受累,单纯附件受累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9例,椎管受累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结论MRI对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并且评价MRI在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6例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MRI表现。每例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轴位T1WI检查,增强50例。结果:脊柱转移瘤30例,表现为椎体后缘突出,部分椎弓根骨质破坏,有时伴有硬膜外肿块。T1WI增强病变椎体、椎弓根呈不均匀强化。脊柱骨质疏松症23例,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部分伴骨片向椎管内突出。T1WI增强病变锥体呈带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体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脊柱压缩性骨折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及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折26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场MRI(0.35T)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扫描,部分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压缩椎体后缘成角、内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P<0.01);压缩椎体后缘膨隆、弥漫性T1WI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性骨折(P<0.01)。结论:低场MRI对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选择134例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的破坏、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像,椎管狭窄及其原因。结果 单个椎体破坏41例(30.6%),多个椎体破坏93例(69.4%)为相邻、跳跃及混合型椎体破坏。T1WI均为信号减低,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附件破坏64例(47.8%),局部肿块29例(21.6%),伴淋巴结肿大45(33.6%)及其他转移征象50例(37.3%),椎间盘均无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表现,注意观察椎体破坏的方式、信号、高度及椎体外其他原发灶及转移灶征象是诊断的关键。横断位扫描有利于原发灶及其它的转移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苗书全 《临床医学》2009,29(1):87-88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场MRI诊断眷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49例眷柱转移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费料.结果:溶骨性转移34例(69.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成骨性转移10例(20.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STIR也呈低信号;混合性转移5例(10.2%),MRI表现为高低不均混杂信号.28例患者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脊椎转移灶均有轻度不均匀强化,椎旁有软组织肿块,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脊柱炎MRI信号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研究感染性脊柱炎的椎体病灶MRI信号特点及其对SSN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S43个椎体的MRI信号表现,以19例65个椎体转移瘤作对照。结果:本组IS的椎体MRI信号改变主要有五种类型:(1)患椎无明显形态学异常,较均匀片状T1WI低、T2WI稍高/高信号;(2)病灶呈三层信号结构;(3)灶周均匀片状T1WI、T2WI低信号或T1WI高、T2WI中等信号;(4)灶周均匀片状T1WI低、T2WI高信号;(5)患椎单纯破坏灶,周围为正常骨髓信号。这些表现反映了在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其中,以表现(1)、(2)、(3)较具特征性。结论:IS椎体病灶的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不典型椎骨病变的良、恶性判断,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颅内出血的MRI诊断价值与序列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出血敏感MR序列的征象,明确急性颅内出血MRI诊断的最佳序列组合,探讨脑外伤、中风等急性颅脑损伤MRI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颅内出血病例进行FLAIR、GRE-T2*WI、EPI-T2*WI序列扫描,对不同类型颅内出血敏感序列的征象进行总结,比较FLAIR和GRE-T2*WI序列组合和CT对颅内出血诊断的差异.结果脑实质内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片状均质低信号或是低信号区内混杂点状高信号,FLAIR上表现为片状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沿脑沟分布的低信号,在FLAIR上表现为沿脑沟分布的高信号带;本病例组中2例硬膜下出血在GRE-T2*WI上无明显阳性发现,在FLAIR上表现为清晰可见的颅骨下方条形高信号;硬膜外出血在GRE-T2*WI上表现为颅骨下方梭形的等信号,与脑实质之间有不规则的低信号区相隔,FLAIR可见梭形高信号.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和CT对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诊断敏感性高于CT.结论 GRE-T2*WI和FLAIR序列组合可以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急性颅内出血,实现脑外伤和中风的一站式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多种成像技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共88个椎体)脊柱椎体压缩行MR平扫T1、T2及T2脂肪抑制,DWI及T1增强扫描。其中病理性骨折28例(55个椎体,包括转移性肿瘤24例、骨髓瘤1例、结核4例);单纯性骨折20例33个椎体,包括单纯外伤所致14例,骨质疏松6例。病理性骨折者,经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部分临床证实;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均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表现,部分随访证实。结果:单纯性骨折20例共33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27个,低、等信号6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个,低、等信号28个。病理性骨折28例共55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42个,低、等信号13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1个,低、等信号4个,T1+T2组合确诊数为82.3%,多种组合T1+T2+T1增强+T2抑脂+DWI,确诊数为98.6%。结论:MR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单纯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鉴别可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6例,诊断准确率85.7%;MRI示7例病变椎体均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或呈盘状改变,6例伴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冠状面扫描图像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1例椎弓根受累;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均表现明显强化,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经临床随访及手术证实的46例脊柱炎症性病变(结核27例,化脓性脊柱炎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I型终板炎9例)的MRI图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与其他炎症性病变做一鉴别。结果:(1)27例脊柱结核中,颈椎1例,胸椎6例,胸腰椎4例,腰椎10例,腰骶椎4例,骶椎2例。2个椎体受累17例,2个以上椎体受累10例。(2)脊柱结核椎体信号改变复杂,主要有5种类型。①病变椎体无形态学改变,仅表现为椎体内均匀的片状T1WI低、T2WI稍高、高信号影,边界模糊。②病变呈三层信号结构。③灶周均匀的片状T1W I低、T2W I低或T1W I高、T2W I中等信号结构。④灶周均匀片状T1W I低T2WI高信号影。⑤病变椎体内单纯性破坏灶,周围为正常髓质骨信号影。这些表现反应了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3)2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呈长T1长T2为主的信号影。(4)20例出现寒性脓肿,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5)12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结论:利用低场MRI可对脊柱结核的不同表现进行良好显示,为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及不同序列的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82个椎体发生转移。T1WI、TSE-T2WI、TSE-T2WI-SPAIR检出病变分别为85%(70/82)、44%(36/82)及100%(82/82)。结论:3.0T MRI能够显示脊椎转移瘤的分布、形态及信号特点,TSE-T2WI-SPAIR对肿瘤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