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处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254例,其中11例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对颅内感染者在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前,通过腰椎穿刺置管鞘内注射可在鞘内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并持续引流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鞘内注射;10例病情严重者拔除分流装置,行脑室外引流。结果 11例患者,1例经腰椎穿刺置管鞘内注射抗生素后治愈,10例不断调整引流装置同时脑室内注入抗生素后治愈。结论脑脊液脑室外引流、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抗生素,以及必要时拔除分流装置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室端梗阻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因脑室端梗阻致VPS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再次手术10例,2例拒绝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以调整通畅脑室端为主;3例病程4年以上的患者重新置管,有2例出现穿刺道和脑室少量出血。10例再次手术后,8例临床症状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无死亡病例。结论 VPS后脑室端梗阻与置管操作和脑室管放置的位置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技巧,术中操作准确,置管位置合理,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 2例患者预后良好,术后3月并发脑积水,其中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外3例患者死亡。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伴小脑幕静脉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的患者远期容易并发脑积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4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5 d行头颅CT检查示,脑室形态恢复正常32例,改善10例,无明显改善6例。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2例、分流过量1例。出院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6例,好转18例,无效4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合适的分流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夹闭术治疗291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266例;另外,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对aSAH患者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开颅夹闭术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46.7%,91/291)与血管内栓塞术组(53.3%,104/266)无显著差异(P>0.05);脑室内出血和急性脑积水对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9篇包含5 093例患者,其中开颅夹闭术组3 340例,血管内栓塞术组1 612例。两组治疗方法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优势比(OR)=0.84;95%可信区间(CI)为0.64~1.12;P=0.24]。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明显降低(OR=0.56;95% CI为0.35~0.90;P=0.02)。结论 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建议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121例,手术治疗9例。结果 1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硬膜下积液有不同程度程度减少,其中积液量减少5~10 ml 41例,10~20 ml 53例,积液完全消失8例;19例积液量无明显明显减少。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应根据硬膜下积液发生、发展机制,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2007-01—2011-10收治的37例因颅脑损伤与脑出血行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给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36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多器管功能衰竭放弃治疗。治愈的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外科处理(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积水患者VPS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除给予全身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9例拔除分流管,其中7例行脑室外引流术,2例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射稀释的抗生素;另3例未拔除分流管,分流泵内注入抗生素。12例感染均控制满意。结论VPS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对于术后感染者,要根据病情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分流泵内注入稀释的抗生素是控制分流术后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1年 2月至2014年 5月保守治疗1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结果 1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其中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屎球菌、粪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隐球菌,产气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不动杆菌各1例。14例未拔除分流管,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2例因为分流管堵塞,拔除分流管,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6例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均未出现感染,2例重新置管。结论 分流术后感染病人通过积极系统抗感染治疗,也能在不拔除分流管的情况下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在脑室外引流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或急性脑积水214例,根据引流管高度调节方法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采用自制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进行固定及高度调节,对照组采用传统目测法估计高度。结果 对照组97例中,发生并发症21例,其中引流过度11例,引流不足6例,引流管移位3例,引流管脱落1例。观察组117例中,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足2例,引流管移位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7/117)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1/97;P<0.05)。结论 使用颅脑引流管调节杆调节脑室外引流管高度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使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脑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患者,存活148例,死亡12例。存活者中117例获半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手术伤口均未发生感染、切口漏和脑膨出等,伤口愈合良好;73例患者在术后3~6月行颅骨修补术,术中见皮瓣解剖层次清晰,粘连程度轻,皮瓣易于分离,分离过程中创面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硬脑膜完整。结论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组织相容性及致密性好,用其修补硬脑膜能够起到恢复硬脑膜解剖结构、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6例,依据术中有无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随机分成两组:阶梯式减压组(n=187),传统减压组(n=169),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阶梯式减压组急性脑膨出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阶梯式减压组术后6个月时预后好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椎管成形术。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全部椎板予以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3年,改善10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根据McCormick脊髓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鞘内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及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鞘内注药法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1例,比较2组体温、脑脊液白细胞变化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等量灌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8例(57.1%),2周内降至正常者13例(92.9%).腰穿组17例均治愈;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3例(17.6%),2周内降至正常者10例(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等量灌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 d内下降率明显高于腰穿组者(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能快速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含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尽早、及时、足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以及人工植入物的放置,严密缝合伤口,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应用抗生素,腰穿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内感染,尤其是脑室炎有效的综合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脑室炎患者。对4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重度颅内感染患者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左-右侧脑室引流管抗生素持续对冲。脑室冲洗液清亮后,腰大池引流通畅者改为腰大池持续引流。非功能区脓肿灶予以手术切除后,再行脑室持续冲洗;脑室粘连、分隔患者行内镜下终板造瘘+透明隔造瘘+脉络丛烧灼术;有脑积水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或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 21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为13.3%;脑脊液培养阴性的颅内感染患者治愈率为92.9%,而脑脊液培养阳性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仅为42.8%。28例脑室炎患者,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为42.8%,总治愈率为67.8%,其中脑脊液培养阴性患者的治愈率为75%,培养阳性患者的治愈率为58.3%。本组4例重度颅内感染患者均治愈。脑室冲洗时间为7~47 d。随访3~9个月,患者的感染均未反复。结论对于重度颅内感染,尤其是脑室炎、脑室积脓患者,采用抗生素脑室持续冲洗,并联合脑室镜等方法的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37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分别进行了鞘内给药、腰大池引流、脑室置管冲洗等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感染得到治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植物状态5例,重残10例,中残13例,恢复良好6例.17例出现脑积水,3例死亡.结论 对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鞘内给药、腰大池或脑室引流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致脑室铸型的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2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6 h复查头部CT,1例发生再出血,余22例血肿残留量均少于10 ml。死亡3例,失访2例,18例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法进行评估,Ⅰ级2例 ,Ⅱ级6例 ,Ⅲ级5例 ,Ⅳ级3例 ,Ⅴ级2 例。结论 对于重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外侧裂入路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监测颅内压,并根据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予以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治疗结果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4例(17.4%),中残7例(30.4%),重残6例(26.1%),植物生存2例(8.7%),死亡4例(17.4%)。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术后干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