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TGF-β1水平及血流分布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肺血流分布改变和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TGF-β1水平变化.方法将纯种新西兰白兔55只分为对照组、20和30 Gy照射组(照射组再各分5个亚组),5只/组.照射后不同时间进行肺灌注扫描观察肺血流分布及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水平,并观察照射后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照射后左肺血流量占全肺血流量百分率不断下降,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水平逐渐升高,以3~6个月最显著.与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形态学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TGF-β1水平可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发展趋势,肺血流量分布变化可间接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过表达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照射组(n=24).照射组用20Gy60Co γ射线进行全胸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2、4周行肺组织取材,每时间点8只.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12酶活性变化,组织特殊染色法观察肺泡壁弹力纤维降解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与肺间质细胞间的"信号交流"(cross talking)现象,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情况.结果 MMP-12酶活性在照射后1周开始增高,至照射后4周时有所下降;肺泡壁基底膜弹力纤维照射后1周开始出现降解断裂,4周时最为严重;肺组织TGF-β1含量和a-SMA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在1~4周内随照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与肺间质细胞间出现"信号交流"现象.结论 照射后肺组织MMP-12酶活性增高,可能通过降解基底膜弹力纤维促进成纤维细胞转化,启动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肺Ⅱ型上皮细胞(AEC Ⅱ)细胞表型动态变化及其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90只C57BL/6J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照射组(50只, 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20 Gy), 假照射组(40只, 假照射)。分别于照射24 h、4周、12周后处死5只小鼠取肺组织用于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期另取肺组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原代AECⅡ, 采用RT-PCR法检测proSP-C、HOPX、vimentin、β-catenin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照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射线照射24 h后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 在照射4周后炎症减轻, 同时伴有部分肺泡间隔增厚和少量胶原沉积。照射12周后, 胶原沉积显著, 肺泡腔塌陷融合, 肺泡间隔异常增生, 肺纤维化形成;原代AECⅡ内proSP-C和HOPX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照射24 h后开始升高, 并同时在照射4周后达到峰值(F=8.441、3.586, P=0.036);vimentin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在照射4周后明显增加, 并持续至照射12周后(F=8.358, 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化酶-2受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放射增敏效应及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C20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体外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或不联合X射线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计算其存活分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G20分别为(5.15 ±0.14)和(40.32±1.26) μmol/L.照射+联合用药组的Dq、D0及SF2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照射+塞来昔布组及照射+厄洛替尼组(t=6.62,P<0.05);照射+联合用药组、照射+厄洛替尼组和照射+塞来昔布组的SER为2.217、1.503和1.299.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与射线联合作用后,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药物作用前后及药物增敏照射后Akt在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塞来昔布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pAkt的表达,照射能够略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塞来昔布或厄洛替尼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减低,两药联用并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最低(t=4.89,P<0.05).结论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各自均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射增敏效应.其机制涉及到使细胞周期中对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减少到最低,并进一步增强了射线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吡啡尼酮对抗肺成纤维细胞(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照射前2 d开始灌胃给予吡啡尼酮,用20 Gy60Co γ射线进行全胸照射,于照射后2周应用图像分析测定肺组织放射性炎性反应范围的面密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人肺成纤维细胞(HLF)表达TGF-β1和细胞异常增生的程度。结果 和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病变区面密度、湿/干重比和α-SMA含量较照射组分别减少14.0%、3.82%和 52.8%。吡啡尼酮可抑制照射促进HLF表达TGF-β1和细胞增生的作用,且此种抑制作用和给药剂量呈明显的依赖关系。 结论 吡啡尼酮对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间质性肺炎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且可显著抑制肺Fb异常增生、TGF-β1表达和向肌成纤维细胞方向转化,有利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观察银翘温胆汤对早期放射性肺炎和晚期肺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在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Gy+生理盐水)、照射组(20Gy+生理盐水)、银翘温胆汤组(20Gy+中药),单次6MV X线20Gy照射大鼠双肺,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2、4、6周时各处死5只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系数,用免疫组化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大鼠肺损伤明显,肺系数、肺纤维化和TGF-β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银翘温胆汤组大鼠比照射组的肺充血、出血、渗出性改变及肺泡壁增厚、肺纤维化程度减轻,且肺系数和TGF-β1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银翘温胆汤对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使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金属蛋白酶(MMP-12)在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肺组织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20 Gy 60Co γ射线对Wistar大鼠进行全胸照射,分别于照后1、2和4周进行肺组织取材,RT-PCR方法检测MMP-12基因表达,酶谱分析法检测MMP-2、MMP-9和MMP-12酶活性,组织特殊染色法检测弹力纤维降解,电镜观察Ⅱ型细胞与肺泡隔间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ross talking)"现象,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GF-β1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照射后1、2和4周肺组织MMP-12基因表达增加,2~4周MMP-12酶活性增高;照射后1周肺泡基底膜弹力纤维出现降解断裂,4周时最为严重;电镜观察发现肺泡Ⅱ型细胞与间质细胞间发生Cross talking现象,肺泡灌洗液TGF-β1和TNF-α含量与α-SMA免疫组化阳性信号皆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照射后肺组织MMP-12表达增加,可能通过降解基底膜弹力纤维启动肺组织重建,导致肺损伤朝着纤维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每周重复照射建立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每周小剂量重复照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36只Wistar种雌性大鼠,按5:1比例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30只、对照组(B组)6只。6-MV直线加速器对A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Gy),于照射后第4、6、8、12、2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6只,B组于第4周末处死。观察动物活体外观、肺的大体标本、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SP法检测肺组织中的TGF-β1蛋白表达。结果A组受照肺组织表现出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肺组织TGF-β1表达第4周表达升高,到第12周达到高峰,26周下降。结论每周小剂量重复照射所制作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动物死亡率低,符合临床放疗实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6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表法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单纯照射组(B组)30只、健康对照组(C组)6只。6MV直线加速器对前2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 Gy/次,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 Gy),每组各6只大鼠于照射后第4、6、8、12及26周处死,C组于第4周末处死,取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取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相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B组大鼠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高峰,第26周略下降;A组各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趋势与B组相同,但低于B组。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 、TNF-α合成分泌的作用及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类重组蛋白RH005对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75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RH005组,每组25只。采用20 Gy X射线单次全胸照射复制放射性间质性肺炎模型,剂量率为400 mu/min。RH005组小鼠在照射后24 h予以腹腔注射RH005,5μg/kg,1次/d,连续给药30 d;对照组和照射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照射后1个月,通过小鼠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病理观察、肺泡腔面积定量分析、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法,研究RH005对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20 Gy X射线全胸照射可致小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照射后1个月,照射组小鼠吸气峰值、呼气峰值和每分钟通气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且肺泡腔面积减小;TNF-α及TGF-β表达增高。RH005组小鼠吸气峰值、呼气峰值和每分钟通气量均较照射组显著增加;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照射组减轻,肺泡腔面积较照射组显著增加;TNF-α及TGF-β的表达较照射组显著减少。结论 RH005能够减轻...  相似文献   

11.
当归调控放射性肺损伤TGF-β1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当归对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GF-β1水平的影响,寻求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作4组(1)空白对照组9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2)单纯当归组9只,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 ml/(kg·d);(3)单纯照射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4)照射+当归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 ml/(kg·d).生理盐水和25%当归注射液于照射前1周开始注射,直至照射后2周结束.于照射后1、24和72 h、1 (潜伏期)、2、4、8、16(肺炎期)和24周(纤维化期)取实验组及相同鼠龄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空白对照组与单纯当归组各1只,单纯照射组与照射+当归组各3只.左肺留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右肺作总RNA提取及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当归组动物,其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仅波动在9~31个之间.单纯照射组的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1),尤以1周后为甚.照射+当归组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当归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当归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调.但后两组数值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TGF-β1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归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GF-β1表达水平,提示当归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来起到辐射防护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鼠放射性肺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了解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放射性肺损伤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表分作2组:①对照组(36只):不做任何处理;②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于照射后1、24和72h及1、2、4、8、16和24周取照射组及相同鼠龄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分别用HE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ICAM-1蛋白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蛋白表达,用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相对含量。结果光镜下,照射组小鼠肺组织较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ICAM-1和炎性反应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均相对较低,照射组的阳性细胞数较之明显增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照射组小鼠肺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照射组的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放射性肺损伤的过程中,ICAM-1是一重要的细胞因子,不仅介导早期炎性反应细胞的黏附和浸润,还参与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巴马小型猪经右胸15 Gy的单次照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细胞因子及蛋白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巴马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不予照射)和照射组(60Co γ射线进行右胸15 Gy单次照射)。照射后4、8、12、24周,从两组中分别取5只采集右侧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观察α-SMA和SP-A的共表达。结果 照射后的4、8、12和24周,照射组中α-SMA、TGF-β1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α-SMA:t=2.46~3.26,P<0.05;TGF-β1:t=2.96~3.52,P<0.05;Vimentin:t=3.24~5.05,P<0.05);而SP-A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SP-A:t=3.62~4.65,P<0.05;E-cadherin:t=2.53~4.15,P<0.05)。照射后8周,照射组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α-SMA和SP-A蛋白共染,而健康对照组中未见。结论 E-cadherin、TGF-β1和SP-A可以作为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预测指标,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可通过向间质细胞转化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肿节风在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上各信号转导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75头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健康对照组(不照射,给予生理盐水)、单纯照射组(右肺单次15 Gy γ射线+生理盐水)及药物+照射组(右肺单次15 Gy γ射线+肿节风)。分别于照射后2、4、8、12及24周取出右肺。应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上述各时间点小型猪肺组织内TGF-β1、Smad2、Smad3和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肿节风能显著减轻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炎症表现及纤维化程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TGF-β1和Smad3的表达水平从照射后第2周起、Smad2和Smad7的表达水平分别从照射后第8周和第12周起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药物+照射组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分别从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起明显下降(P<0.05),Smad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Smad7的表达水平则从照射后第2周起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肿节风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转导分子TGF-β1、Smad2和Smad7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及白藜芦醇对调节T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细胞因子TGF-β及IFN-γ的影响,阐明白藜芦醇对辐射诱导免疫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8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接受137Cs源γ射线全身照射(6.0 Gy),对照组小鼠接受伪照射。照射前7 d及照射后28 d,每日予白藜芦醇(20 mg/kg)灌胃。末次给药后1 d,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量,CD4+CD25+细胞内Fox P3表达水平,脾淋巴细胞TGF-β分泌水平,以及CD8+细胞及脾淋巴细胞TNF-γ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间的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电离辐射可以增高CD4+CD25+细胞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CD4+中的比例125.0%和57.2%,增高脾细胞TGF-β水平31.4%,降低脾细胞IFN-γ表达水平26.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藜芦醇干预可以降低单纯照射组小鼠调节T细胞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CD4+中的比例32.3%和27.8%,降低CD4+CD25+细胞的Fox P3阳性比例26.6%,以及脾淋巴细胞TGF-β水平62.9%,增加CD8+T细胞及脾淋巴细胞生成的IFN-γ水平133.0%和87.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调节T细胞,改善受照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麦冬皂苷D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抽样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麦冬皂苷D组、照射+地塞米松组, 每组15只。用6 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小鼠。于照射前3 d开始, 照射+麦冬皂苷D组给予10 mg/kg麦冬皂苷D溶液腹腔注射, 照射+地塞米松组给予10 mg/kg地塞米松溶液腹腔注射, 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每日1次, 至照后1周。于照射后3 d、1周、6周取材,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OHdG)、p53、p53上调凋亡因子(PUM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Ⅰ)、Ⅲ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Ⅲ)表达, 蛋白提取及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验证凋亡相关蛋白p53、PUMA、Caspase-3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照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辐射致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计合成并筛选Ⅱ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2)的小干扰RNA(siRNA),用于细胞TGFBR2干涉;将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及其TGFBR2干涉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5 ng/ml TGF-β3处理组(TGF-β3组)、6 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组(6 Gy组)、6 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5 ng/ml TGF-β3处理组(6 Gy+TGF-β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胶原蛋白和TGFBR2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1)TGF-β3对辐射诱发的细胞胶原蛋白表达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辐射所致细胞EMT相关标志物α-SMA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异常高表达,有效保护辐射所致肺组织细胞纤维化改变;(2)TGF-β3可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XO4-DRI能否逆转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OXO4-DRI组、照射组、照射+ FOXO4-DRI组, 照射组和照射+ FOXO4-DRI组小鼠右侧全胸接受17 Gy X射线照射, FOXO4-DRI组和照射+ FOXO4-DRI组小鼠照射后第16周和第20周分别腹腔注射FOXO4-DRI。照射后第24周收集小鼠右肺组织, 进行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 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ol1α1和α-SMA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观察衰老细胞;活性氧试剂盒检测肺组织活性氧水平;RT-PCR检测P21、P16Ink4a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OXO4-DRI减少了RIPF小鼠肺组织中胶原组织的沉积(t=6.18, P<0.05), 降低了col1α1和α-SMA的表达(t=4.69、3.20, P<0.05)。FOXO4-DRI减少了RIPF小鼠肺组织中β-gal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探寻实验中纤维化蛋白、细胞因子等作为组织纤维化程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选取体重为180~200 g的SD雄性大鼠37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照射组(32只)。照射组采用X射线行右肺单次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3 Gy(10只)、15 Gy(10只)和17 Gy(12只),分别于照后4个月和6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纤维黏连蛋白1(FN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价肺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4~6个月后均出现肺纤维化,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大和照射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照射组大鼠肺组织中FN1、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6个月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从(514.19 ±282.20)μg/mg 增加至(886.13 ±145.01)、(1188.70 ±273.84)、(1700.70 ±590.95)μg/m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3.609、4.004,均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白细胞介素6、TNF-α分泌量较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12.780,均P<0.05),IFN-γ较对照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4.303,均P<0.05)。 结论 SD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大鼠肺组织纤维蛋白含量未能反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在重度纤维化时可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安多霖(ADL)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照射对照和ADL低、中、高剂量及地塞米松治疗6组,每组30只.后5组小鼠用6MVX射线一次胸部照射20 Gy,均于照射前l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6周,ADL剂量分别为2、4和8g/kg,地塞米松为0.12 mg·kg-1·d-1.照射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在第2、4和6周时取肺组织做肺系数测定,同时测定小鼠肺羟脯氨酸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DL低剂量组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肺羟脯氨酸及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L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减慢、肺羟脯氨酸及TGF-β1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68~161.646,P<0.05).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ADL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与照射对照组相比,肺组织充血、水肿及肺泡壁增厚程度减轻.结论 安多霖可以降低胸部照射后小鼠肺羟脯氨酸及TGF-β1的含量,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程度,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