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6例胸部结节病的x线及CT表现。病理证实19例,临床治疗证实7例。结果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其中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肺门或/和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9例,1例仅有肺部纤维化,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误诊。肺内主要表现结节影15例,肺纤维化改变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胸膜改变4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磨玻璃影2例,肺实变1例。结论胸部结节病x线及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认识此规律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主要特征,总结鉴别诊断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对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6年3月43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总结CT检查符合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胸部CT诊断结果显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7例,无肺部异常表现8例,胸膜病变4例,其他异常4例.结论: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多样,且基本无显著的特异性,因此比较容易产生误诊、漏诊现象.采用多排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进行筛查,可发现淋巴结肿大及肺内性质改变,在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胸部结节病36例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接受胸部影像检查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36例均有胸部淋巴结肿大,21例出现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52.78%,9例出现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25%,6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占16.67%。11例为肺内多发型结节,5例片状融合块阴影,2例肺纤维化,2例胸膜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患者进行扫描可以准确、高效的检测出患者病灶,是医师对患者病情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仪器,在临床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一组结节病的比较影像学的分析,深入认识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2015—2019年间32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胸部结节病(包括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患者的CT和18F-FDG PET/CT表现,回顾性的分析了其病变形态、分布、强化以及代谢特点并进行研究。结果 在32例患者中,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30例,肺部表现18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15例,肺内其他表现10例,累及颈部淋巴结2例,累及膈肌脚1例,腹部淋巴结1例;纵隔淋巴结均匀强化25例,环形强化5例,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8例(100%)。结论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强化及PET高代谢为其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结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螺旋CT在不典型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0例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其影像资料,并和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瘤及矽肺等比较分析。结果本文所选取T40例患者中胸部出现位置和钙化状况:一侧肺门及纵隔患者有24例(60.0%)、纵隔处患者14例(35.0%);纵隔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中纵隔28例(75.7%)、前及中纵隔4例(10.5%);CT强化主要有均匀强化者26例(65.0%)、不均匀强化者6例(15.0%);CT强化程度主要有明显强化者241例(60.0%)、中度强化者10例(25.O%)。结论不典型结节病在诊断中其肿大淋巴结位置、CT扫描强化方式、程度均具有明显体征性,大部分多数出现在一侧肺门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显著均匀强化现象,聚集为团状,但是界线较为清楚,未出现融合状态,伴斑点状钙化样或囊变态。  相似文献   

6.
胸内结节病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礼志 《工企医刊》2011,24(6):12-14
目的 探讨胸内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胸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采用GEPROSPEED FⅡ双排CT机,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集到的10例结节病患者的MSCT表现,全部病人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人经临床规范激素治疗有效或活检证实.结果 10例中3例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为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间质改变,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肺内原发病灶位于右肺的18例(62.07%),左肺的11例(37.93%)。表现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者20例(68.97%),肺段实变者9例(31.03%)。21例合并其他肺叶支气管散病灶。93.10%(27例)的患者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结论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矽肺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矽肺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 弥漫性小结节影212例(98.60%),大阴影105例(48.84%),肺气肿172例(80.00%),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84例(85.58%),胸膜改变123例(57.21%),所有患者均可见两肺纹理增粗、呈网状、磨玻璃状影像,以肺野外带明显.结论 根据典型的职业病史,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结合CT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病灶,有助于矽肺患者的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螺旋CT对不典型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初步诊断为不典型肺部结节病的32例患者进行高分辨力螺旋CT检查,观察其影像特征.结果 在32例患者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钙化性状,肺部淋巴结肿大症状大多发生一侧肺门及纵膈部位,占62.5%,发生在肺门及纵膈部位的,其各占比例为6.25%及37.5%,钙化的有8例,占25%.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CT强化.结论 经高分辨力螺旋CT检查显示不典型结节病多数发生在肺部的肺门及纵膈,伴有纵膈林巴结肿大症状,但边缘分界较明显且伴有点状钙化及囊变症状,CT增强较明显,能清晰观察到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典型肺结核CT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首诊时影像或临床不典型而误诊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施以CT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CT检查对于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并分析总结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4. 45%(51/54);不典型肺结核的肺叶、肺段均可受累,主要病灶特征以结节型、肿块型、肺叶及肺段实变、气管支气管结核型、树芽征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结论 CT检查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不典型肺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变位置,为避免出现漏诊及误诊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手术探查等方法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1.
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x线平片显示41个空洞,CT显示89个;X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CT显示19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37例,CT显示57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4例,CT显示8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及CT影像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47例);病灶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34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X线胸片22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宽点状,而CT显示为36例;X线胸片9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CT可见19例;X线胸片显示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6例,CT可见14例;CT显示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15例,淋巴结钙化19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9例和12例;CT显示胸腔积液16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27例,而X线胸片只分别显示8例和18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冯浩  姜萍  陈国平 《现代保健》2010,(24):118-120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增强扫描征象.结果 40例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壁不规则和不光整,通常伴有坏死(15/40)、囊性变(5/40)、钙化(25/40)、淋巴结肿大(18/40)和浸润到周围组织.CT 能正确地显示肿瘤的侵犯程度,比如:气管受压(10/40),气管食管沟浸润和向纵隔内延伸(8/40),局部皮肤浸润(20/40),颈动脉鞘受侵犯(12/40),颈部淋巴结和颈部肌肉融合不清(12/40).结论 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术前应用CT扫描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进行术前评价和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胸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手术后对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胸部CT和MRI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RI扫描,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69.23%,高于胸部CT扫描的69.01%、52.63%、84.48%、31.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中,胸中段最多,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60.00%、13.33%,胸上段中最上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中段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下段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最多,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结论 胸部CT、MRI均能够诊断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MRI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胸部CT,MRI在胸段淋巴结各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能够更清晰显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男102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全部患者均摄有胸部平片,其中49人进行了CT检查,13例增强.结果:122例中结核病灶在3个肺野以上的达79例(64.8%).以浸润增殖为主74例(60.7%);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70例(57.38%).空洞45例(36.89%),结核球12例(9.68%),胸膜病变68例(56.22%),CT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2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3例,27例有淋巴结钙化.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痰菌检查证实20例,其余59例经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中证实.结论:老年人肺结核病灶性质在影像学表现以空洞和广泛纤维化为特点,CT检查优于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肺癌的X线、CT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例见肺门高密度肿块,致支气管管腔狭窄伴亚段支气管粘液栓,与肺动脉伴行,CT增强扫描周边有强化;22例鳞癌向支气管管腔内生长引起支气管狭窄,早期见局限性肺气肿,中、晚期见19例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86.4%),12例纵隔窗显示淋巴结肿大;8例周围型小肿块,直径≤2cm,肿块边缘呈细短毛刺,边缘有明显的分叶,其中1例肿块内有不规则偏心性空洞。结论:肺癌的X线、CT、病理组织学三者密切结合,能够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先行X线片检查,再行常规胸部正位和侧位的CT平扫,观察和记录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分析X线片、CT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 38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中,X线检出率为7.9%,CT检出率为68.4%,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在各病例中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和形态特征,包括肿块和结节性病灶12例,肺炎性实变9例,曲菌球7例,磨玻璃状阴影7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 CT诊断对提示和尽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