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大鼠孤啡肽与吗啡的交叉耐受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孤啡肽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方法:采用热辐射甩尾测序法,观察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孤啡肽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鞘内连续大剂量注射孤啡肽与吗啡一样均可对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产生耐受,但在孤啡肽耐受形成过程中,大鼠基础痛阈无明显变化;孤啡肽与吗啡间无明显的交叉耐受性。结论:孤啡肽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脊髓抗伤害性感受作用;孤啡肽耐受的形成与痛敏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2.
孤啡肽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啡肽在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热 甩尾观察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RT-PCR)等方法,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痛行为,海马孤啡肽(OFQ)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以抑制OFQ作用,来观察其对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伴随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海马中OFQ mRNA呈现高趋势。预先以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处理,AMT形成受抑制。结论:OFQ的升高是大鼠AMT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辣椒素受体(VR1)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表达变化,探讨VR1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组(A组),鞘内给予吗啡20μg/kg组(B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组(C组).每日2次,连续7d.以触觉测试包测试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VR1表达.结果:A、B两组在给药第5日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背根神经节VR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组多.结论: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可能参与慢性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辣椒素受体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组(A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复合电针刺激组(B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组(C组).A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1日2次,B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复合电针刺激阳陵泉和足三里两穴1日2次,C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日2次.以触觉测试包测试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背根神经节VR1表达.结果 A组在给药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B组在给药后第7日尚未形成稳定吗啡耐受,其背根神经节VR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少,较生理盐水组(C组)多.结论 电针刺激能够延长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时间,抑制鞘内给予吗啡所导致的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慢性吗啡耐受的机制,以及地塞米松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M组)、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M/R.组)和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M/D组),1d 2次,连续6 d.采用甩尾实验评价大鼠热痛敏,给药后第7天取L3~L5脊髓进行TUNEL染色.结果 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地塞米松对吗啡耐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M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较C组增加(P<0.05).与M组比较,M/D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脊髓神经元凋亡可能是慢性阿片耐受的神经基础,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在阿片耐受脊髓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金变  江伟  王爱忠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221-2224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及mGluR5拮抗剂MPE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吗啡耐受组(Mor),吗啡加MPEP组(Mor+MPEP)和MPEP组.采用鞘内重复给药方式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 d.通过甩尾实验,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给药后阈值-基础阈值)/(最大阈值-基础阈值)×100%].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L4~5脊髓组织mGluR5的表达.结果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吗啡组MPE%逐渐下降,到第7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加MPEP组第7天仍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应(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吗啡耐受组mGluR5表达升高,吗啡加MPEP组mGluR5的表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5),但高于NS组(P<0.05).结论 mGluR5拮抗剂MPEP有延缓吗啡耐受的作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mGluR5表达上调,MPEP可能通过部分抑制mGluR5的上调节拮抗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鞘内慢性注射吗啡是否激活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使其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发生改变&#65377; 【方法】 通过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而建立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或连续7 d在吗啡注射前30 min预先鞘内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 10 μg,用50 ℃热水甩尾法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DRG 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变化&#65377;【结果】 慢性鞘内注射吗啡7 d后,吗啡镇痛作用明显下降(P < 0.001),吗啡耐受形成;而SB203580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P < 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脊髓DRG p-p38 MAPK表达明显上调(P < 0.01),且以小&#65380;中型神经元增加为主&#65377; 【结论】 鞘内慢性注射吗啡可激活脊髓DRG小型和中型神经元,使其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这可能是吗啡耐受的机制之一&#65377;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型(GLAST)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表达变化,探讨GLAST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kg-1(B组)、吗啡20 μg·kg-1(C组)、吗啡10 μg·kg-1+纳洛酮10μg·kg-1(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kg-1(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表达.结果: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下调.结论:脊髓GLAST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的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探讨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B组)、吗啡20μg(C组)、吗啡10μg加纳洛酮10μg(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d.用Von Frey丝动态检测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分别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给予吗啡后脊髓背角EAAC1表达.结果 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机械痛敏,标志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建立成功,其脊髓背角EAAC1的表达下调.结论 脊髓EAAC1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DA)NR2A亚基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6),C组和吗啡耐受组(M组,n=6),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d.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通过测定甩尾潜伏期(TFL)观察大鼠热痛阈的变化.最后一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L4~5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R2A在各组大鼠脊髓的表达.结果 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TFL逐渐下降,到第7天M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25±0.93)s,(2.66±0.27)s,P>0.05],成功建立吗啡耐受模型.NR2A在脊髓的分布贯穿全层.M组脊髓背角浅层NR2A表达(OD值:9617±1233)较C组(OD值:2.66±0.93)升高(t=3.133,P<0.05).结论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NR2A亚基表达上调,可能是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L-NNA 0.5mg/kg组、L-NNA 1mg/kg组、L-NNA 2mg/k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方式给药,用股动脉插管、右颈总动脉心室插管和连续记录肢体Ⅱ导联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给药前和后5、15、30和60分钟大鼠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平均压(LVA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 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 max的间隔时间(t-dp/dt 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和等容舒张时间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L-NNA 0.5、1和2 mg/kg 5、10和30分钟均能使大鼠心率显著加快(P<0.05),SBP升高(P<0.05或P<0.01),LVSP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LVDP、-dp/dt max、t-dp/dt max和T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静脉注射L-NNA 1和2 mg/kg后5、15和30分钟均能使麻醉大鼠DBP、AP、LVAP和 dp/dt max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LVDP、LVEDP、t-dp/dt max、-dp/dt max和t值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N硝基左旋精氨酸有加快麻醉大鼠心率,升高动脉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66钬及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对正常大鼠大脑的影响 ,确定166钬、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的亚致死量 .[方法 ]117只大鼠分成 4个组 ,即166钬组 (n =5 0 )、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组 (n =5 7)、盐水组 (n =5 )及脱乙酰壳多糖组 (n =5 ) .将166钬和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复合体用自动微量注入器通过立体技术以每 2 0 μL中 3 7,7 4,11 1,14 8MBq的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大脑 .注射后第1,3 ,7d ,1个月 ,3个月 ,在每组 10只大鼠上进行核影像 ,进行组织病理学及血液学研究 .[结果 ]注射后第 1周166钬组大鼠出现炎症细胞的浸润和坏死性变化 .注射后 3个月 ,166钬组中观察到坏死后楔形组织缺损 ,并且有浸润的胶质细胞 ;在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组中观察到反应性星状胶质细胞的囊状缺损 ;166 钬组发现有166钬渗漏出 ,并引起脑组织表面的坏死病灶 ,而在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组中无这种特征 .随着166 钬剂量的增加 ,死亡率增高 .在每 2 0 μL ,30 0g中为 14 8MBq的剂量情况下 ,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组的致死率高于166钬组 .注射后 1,2 4,48h ,在闪烁扫描仪上没有测到由大脑注射部位渗漏或外渗来的放射性 ,在其它器官 ,包括脾、肝及肾中也没有测到166钬 脱乙酰壳多糖放射性 .[结论 ]166 钬 脱乙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麻醉药,观察其神经和行为的变化,为动物实验麻醉提供依据。方法:选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每组10只。NS组(生理盐水组):2μl/g生理盐水灌胃;K75M10组:氯胺酮(KET)75mg/kg,咪达唑仑(MZ)10mg/kg灌胃;K100M10组:KET100mg/kg,MZ10mg/kg灌胃;K125M10组:KET125mg/kg,MZ10mg/kg灌胃。结果:KM3组均有镇静、抗伤害作用,但不同剂量镇静程度有所不同。K75M10组清醒镇静;K100M10组部分入睡;K125M10组完全意识消失,对刺激无反应。结论:KM联合用药起效快、镇静止痛效果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产生。可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选择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指状青霉 (Penicilliumdigitatum)的致突变效应。方法 :采用E .coliND 16 0菌株 ,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非程序DNA合成 (UDS)试验和E .coliK12infA基因突变试验及inf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指状青霉提取物 :①可明显地诱发E .coliND 16 0菌株回复突变 ;②可明显诱导大鼠肝原代细胞UDS((P <0 .0 5 ) ,极显著诱导肺原代细胞UDS(P <0 .0 1) ;③可诱导E .coliK12infA基因DNA序列中 5个碱基位点突变 ,且其中 1个位点的突变还可导致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变异。结论 :指状青霉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NA均有明显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高锌对雄性小鼠睾丸生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锌对雄性小鼠睾丸结构的影响,为临床补锌提供指导。方法 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分为3组:分别用含不同剂量的高锌饲料喂养,观察4组小鼠睾丸的光镜结构,配对雌鼠的妊娠率。结果 高锌饲料喂养的小鼠的生精小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饲料中含锌量越高,损害程度越重;与高锌组配对的雌鼠的妊娠率降低。结论 高锌对雄性小鼠的睾丸有损害,缺锌引起的男性不育,补锌要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外线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对大鼠的睾丸局部照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组别睾酮、与雄鼠配对的雌鼠的妊娠率、睾丸光镜结构的改变等指标。结果:各组睾酮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的睾酮在停照后1周与停照后4周睾酮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相配对的雌鼠的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中IRB组与IRA组、IRC组比较(P<0.05);光镜观察,实验组大鼠的睾丸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破坏,IRB组最重,停照4周后各组睾丸生精小管结构恢复正常。结论:红外线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有影响,中波红外线影响最大,适量照射对睾丸生精小管的破坏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盐酸克林沙星 (clinafloxacin ,CF)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给大鼠灌胃 5、10、2 0mg·kg-1CF后 ,测定在不同时间各组织和体液中CF含量。结果和结论 :CF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一室模型 ,t1/2 为 2 .0 3~ 2 .17h ,达峰时间tmax为 1.0h ,Cmax和曲线下积分面积AUC均随剂量的升高线性增大。给药后CF在组织中广泛分布 ,但几乎不存在于脑和脂肪组织。尿、粪及胆汁中原形药物总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2 2 .1% ,其中给药 72h从尿排泄的原形药累积量相当于给药量的 2 0 .6%。在 0 .2~ 5 .0mg·L-1浓度范围内 ,CF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0 .2 %~ 97.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洛昔酚是否能诱发出催乳素瘤的动物模型以及对PRL水平的影响,以研究雷洛昔酚对大鼠垂体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切除卵巢后,分别在皮下埋植含有雷洛昔酚、雌激素和空白硅胶管,术后8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体重变化、垂体重量变化、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垂体组织学变化。结果雷洛昔酚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体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雌激素组大鼠体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洛昔酚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垂体重相比无明显差异,与雌激素组大鼠垂体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雌激素组大鼠血清PRL水平最高,阴性对照组血清PRL水平最低,雷洛昔酚组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与雌激素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酚组与对照组垂体病理为正常细胞形态,雌激素组垂体病理为PRL瘤表现。结论雷洛昔酚对大鼠垂体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诱发催乳素瘤。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Ouabain and digoxin are important cardiac glycoside and related to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odium pump α-subunit expression in rats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ouabain (OUA) and digoxin (DI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performed.Specific sequence oligonucleotide probe tailing with a Dig-dUTP hybrid to target nucleic acids of the sodium pump α-subunit.According to counting positive particles sodium pump subunit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Results On day 16 of drug administration,the blood pressure of ra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OUA group.In the DIG group,the blood pressure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OUA and DIG on sodium pump α-subunit RNA expression in tissues differed.Conclusions OUA and DIG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odium pump to depress their activity,but also influence their gene expression which is important in the mechanism of hypertension.This may be a key poi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manner in which OUA differs from DIG and changes the sodium pump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rteries and kidneys of rats.  相似文献   

20.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