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烧伤患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患者,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以判定其疗效。结果用药后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开始回升,10~20 d增殖反应明显;IL-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一致(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烧伤患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福平局部应用治疗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方法 47例创面出现MRSA感染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组2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浸泡过利福平混悬液的纱布湿敷创面;对照组用传统的凡士林纱布处理创面。结果观察组换药后创面炎症逐渐消退,脓性分泌物渐少直至消失,对照组大部分患者创面炎症和分泌物则改善不明显。换药1、3、5次后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组15、22、24例MRSA转阴,对照组0、4、9例MRSA转阴,换药1、3、5次后创面MRSA转阴率比较P均〈0.05。结论利福平混悬液湿敷治疗烧伤患者MRSA创面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TGFβ2)和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在人正常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结果:在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TGFβ1在基底细胞层呈弱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TGFβ2在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下方、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为阳性;TGFβRⅠ、TGFβRⅡ在表皮、毛囊上皮细胞、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真皮成纤维细胞基本不表达。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大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为强阳性;而部分瘢痕病史超过1年的患者瘢痕真皮层中主要为胶原组织,成纤维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2表达为阴性,但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则为强阳性。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和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早期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颈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将颞浅动、静脉植入颈部皮下,皮下置入扩张器,经过3个月的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颈部预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同侧面、颈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2001年至2006年,应用此方法修复1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面颊部及颏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成功。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颞浅动、静脉颈部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