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介克蟹是BCG的提取物。应用MTT法观察了卡介克蟹对人胎儿胸腺和脾脏细胞L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人胎胸腺及脾脏细胞经IL-2诱导后均能产生明显的LAK细胞杀伤活性;卡介克蟹能协同增强IL-2诱导的胸腺及脾脏细胞LAK杀伤活性;且卡介克蟹与PHA和IL-2三者联合诱导的LAK细胞杀伤活性不仅高于PHA和IL-2和及IL-2卡介克蟹联合诱导的LAK活性,更明显高于仅用IL-2单独诱导的胸腺和脾细胞LAK杀伤活性。提示卡介克蟹可能成为LAK治疗中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  相似文献   

2.
比较四种不同组织来源LAK细胞折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脐带血制备LAK细胞,并与临床常用的外周血,胎脾及胸腺LAK细胞在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面比较。结果;脐带血的扩增能力显高于其余3种LAK细胞,每份脐带血LAK细胞总数可增殖至2.5×10^10,抗肿瘤活性以脐带血LAK对SMMC-7221肝癌细胞出现最早,活性最强,明显强于其余三;对K562的1样伤作用仍属脐带血LAK阳强;而胸  相似文献   

3.
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5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人胎脾、胸腺细胞作为LAK前体细胞,建立了一套体外大规模扩增、培养、制备LAK细胞的生产流程,制备的LAK细胞工艺简单,获取量大、活性高,联合应用IL-2、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共18例。结果表明: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患者肿块缩小,白细胞数升高、外周血免疫功能提高。用同种胎儿LAK细胞代替肿瘤患者的自身LAK细胞作过继性免疫疗法安全可行,可有效地解决LAK前体来源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移植胎胸腺组织、肝脾细胞治疗脑瘤患者43例.供体来自16~28周胎体.胎胸腺制成0.5~2.0mm3组织块,植入患者腹直肌内,同时输注胎肝脾细胞.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及抗核抗体、抗胸腺抗体、血象、血凝等指标.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断改善.移植前、后各检测指标经自身对照:Lym,LTT,E一RFC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IgG和C3呈显著性差异(P<0.0l);其余IgM,lgA,lgD,C4等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病例原有的溶血现象和出血倾向恢复正常.植后5年,未见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7.
制备大量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LAK细胞是确保IL-2/LAK疗法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前提。本文介绍增强LAK活性和LAK数量的有效的制备方法。IL-2的诱导剂量、不同材料(脾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等)的LAK产生的时间动力学及多种LAK细胞增强剂的协同应用,从而获得高效价和大数量的LAK细胞。  相似文献   

8.
制备大量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LAK细胞是确保IL-2/LAK疗法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前提。本文介绍增强LAK活性和LAK数量的有效的制备方法。如IL-2的诱导剂量、不同材料(脾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等)的LAK产生的时间动力学及多种LAK细胞增强剂的协同应用,从而获得高效价和大数量的LAK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胚脾LAK细胞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实验表明,在红细胞低渗休克法,溶血盐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法中,以最后一种方法制备人胚脾LAK前体细胞的效果最佳。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人胚脾LAK细胞在培养的第5~8d对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最高,达65.1%;而对Raji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低,在培养的第5d为26.7%。由此可见,人胚脾LAK细胞对K562和Raji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对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腹水104例进行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核性胸水39例,ADA范围22.0 ̄365.0U/L,ADA范围38.5 ̄111.7U/L;非结核性腺水38例,ADA范围0 ̄16。3U/L。如以ADA≥22.0U/L为结核性胸腺水,ADA〈22.0U/L为非结核性胸腹水,则结核性胸腹水的阳性率为98.4%,假阳性率为1.6%,其临床符合率为98.0%以上。认为,胸腹水ADA测定有重  相似文献   

11.
健脾理气方联合rIL—2对荷瘤小鼠化疗免疫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联合应用中药健脾理气方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给H22荷瘤小鼠化疗,造成免疫抑制,应用中药健脾理气方和IL-2联合治疗后,用^3H-Td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的NK、LAK细胞活性^3H-TdR掺入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活性,FACS法检测IL-2受体,L3T4,LY2阳性细胞数。结果采用大剂量CTX后,荷瘤鼠脾重,脾细胞数,脾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均明显降低。T细  相似文献   

12.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以引产胎儿胸腺细胞为淋巴细胞来源,用IL-2激活后LAK活性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经多次重复实验证明,MTT法是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检验LAK活性的方法之一,在我们实验室的培养条件之下,LAK活性最高时间是在培养4~8天之间,此间LAK活性比培养前增加85.7~114.3%,是收获LAK细胞的最佳时间,两周后LAK活性衰减很快,因此,作者认为,LAK细胞培养时间不宜超过两周。  相似文献   

14.
3例胸腺组织取向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i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脑瘤患者不同方式胎免疫组织细胞移植治疗效应,随机将脑瘤术后患者分为2组:接受胎胸腺组织移植患者41例(下称单植组),接受胎胸腺组织及肝、脾细胞移植43例(下称联植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存活时间、监测移植前、后患者常规免疫指标,并采用荧光抗体技术测定抗胎胸腺抗体.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后临床全身症状开始逐渐好转,而联植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为突出.植后患者的5a存活率单植组为54%,联植组为63%.两组患者中已死亡者平均存活时间超过Carson氏和Zulch的统计值.所测定的常规免疫指标移植前、后统计显示,Lym,E-RFC,LTT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5);IgG,C3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则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抗胎胸腺抗体检测结果阴性.结论,两组患者胎免疫组织细胞移植治疗效应联植组优于单植组.移植治疗能增强脑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两组未见排异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LAK细胞治疗慢乙肝的疗效尚未定论,且乏大样本系统观察。作者以LAK输注治疗190例慢乙肝,以HBeAg/HBV-DNA双阴转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以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月、1年、2年的双阴转率作为即期、近期、中期与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照组双阴转率(3.33%)比较,小剂量LAK仅具即刻疗效,双阴转率26.67%;大、中剂量LAK1年期疗效可达23.33%与33.33%;大剂量LAK伍用rhIFN2年期疗效可达40%以上。P均<0.05。自体和异体LAK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LAK疗法的医源性感染率高达2.11%,致残率5.26‰,故作者认为如无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及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本疗法不宜也不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CD3MAn+IL-2联合刺激泊制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3AK细胞,体外动态观察CD3AK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增死去工与L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CD3AK细胞与LAK细胞在体外分别经CD3MAb+IL-2和IL-2刺激后,细胞体积增大,继之变为不规则形;2.CD3AK细胞培养第1周增殖倍数为2.89,至第4周增殖倍数达109.37倍,均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的增殖倍数3.CD3A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原因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30例DKA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发现95%以上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7%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血糖平均22.28mmol/L,CO2-CP平均8.08mmol/L。昏迷11例,休克1例,死亡1例,死亡率3%。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早期个体化治疗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l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20.
用抗CD_3抗体和低剂量IL-2以及单独用高剂量IL-2分别诱生正常鼠、免疫鼠脾细胞为CD_3AK细胞和LAK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微云细胞毒实验两种方法测定培养4d和9d的细胞表型。结果:正常鼠CD_3AK和LAK细胞中CD_3与CD_8阳性细胞率均高于诱生前正常鼠脾细胞(P<0.01)。正常鼠CD_3AK细胞中,CD_3与CD_8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鼠LAK细胞(P<0.01)。免疫鼠CD_3AK与正常鼠CD_3AK的表型相似,而免疫鼠LAK细胞的CD_8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明显高于正常鼠LAK细胞(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