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杜建华  李晓民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75-4176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消脓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3例)和治疗组(B组43例),A组患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配合B超引导下经皮脓肿穿刺抽脓术为辅,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消脓汤,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9.1%,B组总有效率为95.3%,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消脓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赞皇县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和超声诊断资料,比较术前B超(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试验组)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率和病因学诊断率。结果阑尾周围脓肿的B超、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率分别为91.7%、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多排螺旋CT检查病因学诊断率分别为69.4%、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CT检查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方法,但在病因诊断方面CT明显优于B超,在老人、小儿等特殊病例诊断中CT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B超、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7例手术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术前B超和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率及对其病因学的诊断率.结果:B超、CT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率分别为93.58%、97.5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对其病因学的诊断率分别为72.92%、90.63%(P<0.05).结论:B超、CT检查都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方法,病因诊断方面CT优于B超,尤其在小儿、老人等特殊病例的诊断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21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进行穿刺冲洗、注药,配合临床抗炎治疗。结果21例均治愈。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阑尾脓肿较临床非手术治疗时间缩短,临床症状较快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及中药舒郁散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西药帕罗西汀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美国1994年心理精神病学会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将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AMD)积分≥17分,临床表现的综合评分(clinicalglobalimpres-sions-severityofillnessscale,CGI-S)≥4.0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43例(采用针灸及中药舒郁散治疗)及西药治疗组35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HAMD,CGI-S的积分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20.4±7.2)、(21.2±6.8)、治疗后分别为(9.6±5.8)、(8.9±6.2)。治疗前后自身比较(t=7.5704,7.7939,P<0.01)。两组治疗前CGI-S评分分别为(4.2±0.8)、(4.4±0.7)、治疗后分别为(1.9±1.2)、(1.8±1.4)。治疗前后自身比较(t=10.3352,9.6857,P<0.05)。中医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为4.29%(27/42),西医组的有效率为73.53%(25/34),两组有效率比较(χ2=0.7431,P>0.05),西医治疗组38.2%(13/34)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组11.9%(5/42)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7.2071,P<0.01)。结论:针灸及中药舒郁散治疗抑郁症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相同,且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回降至正常值时间、包块消退时间、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回降至正常值时间、包块消退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患者的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阑尾周围脓肿发病率在4%~10%,有多种治疗观点,包括即刻手术,择期手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经皮穿刺反复抽脓,抗生素加中药保守治疗。抗生素加中药外敷的保守治疗疗程长,费用高,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并发症多,肠瘘,切口感染,小肠梗阻,脓肿复发等。随着对阑尾炎细菌感染的认识,由需氧菌转移到强调厌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必要时适当的营养支持,使其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疗效上都有提高。随着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盲肠损伤和肠瘘的防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早期手术的报道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时机,手术指针仍存在争议。总结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阑尾周围脓肿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阑尾炎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如治疗不合理、不及时,常易合并阑尾脓肿形成.阑尾脓肿的治疗,临床对其手术的适应证时机均较难把握,故多采取保守治疗,致病程延长,抗生素使用量大,治疗费用高;还可能引起脓肿破裂、腹膜炎,及周围脏器合并感染;或脓肿机化,难于吸收.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对较典型的部分阑尾脓肿病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抽取脓液、冲洗脓腔、腔内注入抗生素的方法治疗阑尾脓肿,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54例采用西药抗炎、中药辨证分型、辅以穿刺抽脓综合疗法:对照组42例仅用西药抗炎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6.30%、6.8天,85.71%、13.2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资料,其中分为腹腔镜手术(LA)36例,开腹手术(OA)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即切口感染、腹腔内脓肿)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 LA组手术时间(90.5±21.4)min明显长于OA组(76.8±27.6)min(P <0.05).LA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4±0.5)d明显短于OA组(2.3±0.7)d(P<0.05).LA组术后住院时间(5.3±2.8)d显著短于OA组(7.6±2.7)d(P<0.05),LA组切口感染率及腹腔内脓肿发生率较OA组低(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