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 8年至 1991年 ,应用定痛点药物注射与坐位牵引的方法 ,治疗颈、肩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 (主要是神经根型 ) 10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 ,男 5 2例 ,女 48例 ;年龄 40~ 6 5岁 ;病程 4~ 16个月。均有颈、肩疼痛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有不同程度改变、骨质唇样增生、椎间孔变小等改变。神经根型 75例 ,颈型 15例 ,椎动脉型 10例。2 治疗方法①定痛点药物注射 :注射药物 :强的松龙 6 0mg、维生素B12 (0 1或 0 5 μg/ml) 2ml、木瓜注射液 2ml、丹参注射液 2ml、1%普鲁卡因 4ml。用 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7年6月,于显微内镜下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病变节段:C4、58例,C5、612例,C6、74例。病程6~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软性突出物6例、硬性突出物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受压因素主要为黄韧带肥厚、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位置异常。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2.60±1.52)分。结果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mL。1例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为切除钙化的突出髓核组织造成神经根牵拉伤,术后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3个月神经根功能恢复;其余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9例,减轻4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手术部位减压彻底。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X线片及CT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24个月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6.10±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通过小切口快捷进入术区,减少了组织损伤,避免了椎间高度丢失,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方法 采用五种手术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 2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2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钩椎关节切除 6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9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3例。结果 随访 1年~ 3年 2个月 ,优 9例 ,良 7例 ,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纯由椎动脉受压所致 ,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手术方式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000年治疗2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C5、6、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其中Ⅰ度减压13例(次),Ⅱ度减压21例(次). 结果术后随访15~29个月,平均2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效果最为理想;其次为肌力恢复,腱反射恢复最慢,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优24例;良4例;一般1例. 结论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加椎间孔切开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颈神经根阻滞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汉  郑光亮  蔡莲蒲 《中国骨伤》2000,13(3):176-176
我们自 1994年 9月~ 1997年 7月 ,采用颈神经根阻滞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2 0例 ,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40 5岁 ;病程半个月~ 18年 ,平均 9个月。颈肩疼痛 82例 ;伴向上肢放射痛 6 6例 ,颈部活动受限 43例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71例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 46例 ,患侧上肢肌肉萎缩 9例。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改变 77例 ,骨质增生 6 9例 ,椎间隙狭窄 36例 ,椎间孔狭小 33例 ,须排除骨折、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颈椎旁神经根阻滞 患者坐位 ,颈部尽量前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的颈椎病,利用NDI和VAS评分评价疗效,X线片及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5个月(12~21个月),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3、6个月NDI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术后18个月58例(95.1%)融合。结论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可以提高融合率,避免常规术式中出现的供骨区并发症问题。该术式尤其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采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7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36例 ,女 40例 ,年龄 42~ 70岁 ,平均 5 6岁。病因 :外伤 5例 ,劳损 33例 ,受寒 6例 ,落枕 10例 ,不明 2 2例。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0个月。 76例患者有颈、肩、背及上肢不适 ,酸胀痛 ,麻木及沉重感 ;34例压颈试验阳性 ;30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2例有腱反射减弱 ;5 0例有颈椎棘突偏歪。颈椎 X线片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48例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或反曲 ,32例椎间后缘连线中断 ,12…  相似文献   

8.
颈前路多椎节开槽式减压:(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颈椎前路手术,其方法颇多。我院于1983~1990年8月对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结核、颈椎肿瘤及颈椎损伤患者施行颈前路多椎节开槽式减压及大块植骨融合术20例,随访3个月~6年,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2~60岁,平均40.3岁;脊髓型颈椎病10例(伴后纵韧带骨化1例),颈椎结核3例;颈5椎体肿瘤病变1例;颈椎损伤伴截瘫6例(新鲜、陈旧性各3例)。病变部位:颈4 1例、颈6 12例、颈5~7 7例;完全性瘫痪2例,不完全瘫痪18例。症状体征:颈椎病10例中按Fagger氏分级:严重型2例,中度严重型4例,中度型3例,混合型1例。…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方法 采用五种手术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2例,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2例,横突孔切开减压、钩椎关节切除6例,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9例,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2例,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结果 随访1年-3年2个月,优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0%。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纯由椎动脉受压所致,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手术方式,可心取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1.
刘中俊  肖艳 《颈腰痛杂志》2003,24(4):255-256
颈性眩晕一般是由于椎动脉缺血及老年性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眩晕较常见的病因。我院自 1999.8— 2 0 0 1.3采用额—颈椎第 2棘突点旋转复位法并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性眩晕 13 9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3 9例患者中 ,男 67例 ,女 72例 ,年龄为 3 3~ 71岁 ,平均 47岁 ,病程 1个月~ 6年 ,均伴有头晕、头昏沉感 ,眼胀 ,颈部不适 ,一般在头部突然转动或处于一定位置时发生眩晕 ,重者伴恶心、呕吐、耳鸣 ,甚至发生摔倒 ,颈椎 X线片均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钩椎关节增生颈颅多普勒检查 ,为椎动脉血流量减少 ;排除外…  相似文献   

12.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结果 疗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体成型式皮质骨生物型颈椎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1月对15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一体成型式皮质骨生物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钢板内固定术,男12例,女3例;年龄45~68岁,平均54.6岁;颈椎创伤4例,退变性11例,病变节段C3-4 2例,C4-5 6例,C5-6 7例C6-7 3例;1个节段11例,2个节段4例.颈椎不稳5例,神经根型6例,脊髓型4例.术后对比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判断术后颈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5~24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前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前凸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5例患者X线片均示椎间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 一体成型式皮质骨牛物颈椎椎间融合器可辅助维持脊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颈椎初始及中期的稳定性,以实现椎问骨性融合及便于判断椎间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药离子导入与手法治疗颈椎病10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颈肌按摩、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弹拨松解和颈椎牵引的方法治疗颈椎病 10 0 0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76例 ,女 32 4例 ;年龄 45~ 6 0岁 842例 ,6 1岁以上 15 8例 ;病程 10年以上者 2 5 0例 ,5年以上者 2 30例 ,1年以上者 34 2例 ,1个月以上者 178例。颈肌型 330例 ,神经根型 5 40例 ,椎动脉型 90例 ,脊髓型 12例 ,混合型 2 8例。伴有冠心病 180例 ,伴高血压 12 8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离子导入 药物组成 :当归、草乌、鸡血藤各 2 0 g ,川芎、白芷、桃仁、红花各 10 g等。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保留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5年12月接受1个或者2个节段的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对钩椎关节椎间孔进行部分切除,29例患者列入钩椎保留组,57例患者列入钩椎减压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情况。所有患者随访15~85个月,平均(20.2±3.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两组术后的JOA、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保留组优27.59%,良55.17%,一般13.79%,差3.45%;钩椎减压组优28.07%,良54.39%,一般14.04%,差3.5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颈前路手术中,保留钩椎关节椎间撑开减压可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同样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不应常规切除钩椎关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7.
1~2关节突间隙螺钉治疗颈2椎弓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2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应用颈后路经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观察术后寰枢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6例病人术中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上颈椎即刻获得稳定,经6~26个月随访,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丧失35.72%.结论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安全有效的,为重建寰枢椎间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部硬膜外腔药物滴注治疗颈椎病10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应用颈部硬膜外腔药物滴注治疗颈椎病 10 7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0 7例中 ,男 6 5例 ,女 42例 ,6 0岁以上 16例。颈椎病分型 :脊髓型 6 9例 ,神经根型 12例 ,椎动脉型 7例 ,颈型 8例 ,混合型 11例。病程在 1年以内的 2 2例 ,1~ 3年 2 9例 ,3~ 7年 15例 ,7年以上 41例。硬膜外腔滴注混合液  5 0ml生理盐水内加入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610 0mg ,维生素B12 0 1m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 10 0U、维生素C 2 0 g配成混合液。 5 8例硬膜外腔仅滴注上述混合液 ,…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骨样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8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颈椎骨样骨瘤患者6例,男、女各3例,年龄7~37岁,平均17.8岁.均有颈痛,伴斜颈畸形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3例.颈椎X线平片仅2例发现病灶.均行颈椎CT扫描显示肿瘤为局部膨胀性病变、低密度或不均密度,伴有边缘硬化.4例患者行核索骨扫描检查,病损均有放射性浓聚.寰椎侧块1例;下颈椎5例,其中C5 1例、C6 3例、C7 1例;1例累及C6椎体,其余均累及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后方结构.均行手术切除肿瘤,边缘切除5例,其中后路侧块固定4例,前路椎间植骨钛板固定1例;瘤内刮除植骨1例.结果:手术时间1.5~4.5h,平均2.8h;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233ml.术后颈痛和神经根损害表现均消失,斜颈畸形得到纠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2~108个月,平均42.5个月,均无颈痛症状,末次随访时CT检查无肿瘤复发;5例内固定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其中1例术后2年拆除侧块固定;2例植骨患者植骨块均融合.结论:颈椎骨样骨瘤多发于年轻患者,除颈痛外,亦可有斜颈、神经功能受损表现;颈椎CT联合核素骨扫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长期颈痛、神经功能受损或斜颈时应积极手术治疗,边缘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