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 ,喘促有声 ,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得平卧 ,若喘促严重 ,持续不断 ,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 ,邪气壅肺者为实喘 ,精气内虚者为虚喘。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 ,重感风寒 ,侵袭于肺 ,肺气壅实 ,热不得泄 ,导致肺气上逆而生喘。痰浊壅盛 ,恣食生冷 ,脾失健运 ,痰浊日盛 ,肺气壅阻 ,以至气逆喘促。情志所伤 ,或忧思气结 ,或郁怒伤肺 ,肝气逆乘于肺 ,肺气不得宣肃上逆而喘咳。2 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3.
重叠综合征(OS)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异常,久病肺虚,脾肾阳虚,每因感受外邪而加重,久则痰瘀交阻。临床可分为痰浊壅盛、痰热内蕴、痰瘀交阻、肺脾两虚、肺肾气虚五种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一、冠心胸痛,通阳化痰调肺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究其病理因素多因寒凝、痰浊、血瘀、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为心胸疼痛。“形寒饮冷则伤肺”,寒能致胸阳不展,肺气不畅;“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壅肺,肺之宣肃失司;“肺朝百脉”受阻,血瘀气滞,形成肺气不利。冠心病的证候,虽各有别,但都与肺气的敷布、调节有关。验之临床,冠心病中,体质肥胖者居多,痰浊内阻、胸阳不展、血脉不通而为胸痛者较为常见。故吾常以通阳化痰、调气通脉之法治之。临床常用瓜  相似文献   

5.
欧阳锜认为哮病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主张从痰、虚论治:散寒化痰法治寒痰壅肺证,方选三拗汤加味;清热化痰法治热痰蕴肺证,方选新加清肺汤加减;化痰肃肺法治痰浊阻肺证,方选二陈汤加减;健脾补肺法治脾肺气虚证,方选六君子汤加减;补肺益肾法治肺肾阴虚证,方选七味都气丸加味。病情复杂者采取五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盛,气虚为本,实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构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治以祛痰、活血化瘀、补虚,标本兼顾,虚实并治。  相似文献   

7.
王丁超  周素贞 《河南中医》2020,40(6):855-858
李建生教授认为,正气虚损是肺癌的发病基础,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痰瘀癌毒是致病因素,痰浊、血瘀、癌毒为患,脏气受损,痰瘀毒互阻是关键,其总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而虚实兼见。李教授认为,肺癌常见基础证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以肺为始,渐及脾肾而出现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虚损阴可致肺肾气阴两虚证。故益气固本为根本大法,祛痰化瘀解毒治其标。肺气虚证治宜补益肺气,选用补肺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宜培土生金,健脾补肺,选用六君子汤加减;肺肾气虚证治宜补肺益肾,选用人参蛤蚧散加减;肺肾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补肺滋肾,选用生脉饮合保元汤加减。李教授运用益气固本法并非单纯运用补益药呆补,而是常用平调和缓之品,酌配理气之药调畅气机,缓缓图之;其用药轻灵,强调药量不宜过大,忌过量使用甘温、滋腻、苦寒、峻猛之品,攻伐太过则正气益虚;慎用辛散、酸敛、重浊之剂,以防肺气不降、邪气恋肺引发其他变证;遇宿疾外感新邪,则及时宣散外邪,不过早应用收敛固涩药物以防闭门留寇,且不单纯扶弱补虚以致外邪留恋,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哮喘证治     
<正> 哮喘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特别在农村,更为多见。患者痛苦非凡,每逢气候突变,即见发作,并且越发越剧。气急之时,呼之不出,吸之不纳,真乃无性命之忧,有终身之累。哮喘的成因和机理哮喘的起因一般多先受风寒所致。正如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中说:“宿哮沉痼,起病由于寒入肺俞,内入肺系,宿邪阻于气阻于痰。”由于寒邪伏肺,痰浊内生,迁移失治,久郁化热。因此,当本病发作时,呈现本寒标热之象较多。即使经过清化,邪热已去,若寒痰未尽,仍有复发之机。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乃脾津所化;肺为贮痰之器,痰壅则肃降失司。病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失于肃降,脾气失于健运,穷必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临床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病位在肝脾,病变涉及少阳,病性为实,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中期肝气郁滞较重,其病位涉及肝胆脾胃,病性亦为实证,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可伴痰浊内生;末期虚证多见,病位涉及心肺肝肾等,可兼痰浊瘀血阻滞,也有因虚致实之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肺性脑病等,属于内科急危重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痰浊内生 林氏、于氏等认为,痰浊贯穿于肺心病的始终。痰浊是肺心病的病理产物,也是影响肺心病发展变化的病理因素;痰浊的形成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痰饮内生,随气行而无处不至,痰阻于肺,气道不利,则咳嗽、痰多;若素体阳虚则痰从寒化成寒痰证;若阴虚体质或阳亢,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感热邪,则痰从热化而成痰热证。 1.2 瘀血阻滞 黄氏认为,瘀血是影响肺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气虚、痰浊及饮食失节、起居失常日久均能致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肺胀咳喘证治经验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王安康1以咳嗽为主症者,治痰为先肺心病在临床上以咳嗽为主症者,多为痰浊壅肺,治疗方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化裁有效。痰浊由脾失健运所生,上犯于肺,导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又因肺心病患者,肺脾肾诸脏多虚,所以内...  相似文献   

13.
<正>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可分为外寒里饮,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证型。病位在肺、心,涉及脾肾,病机为痰浊水饮或瘀血。笔者认为痰浊与肺心病发病关系密切,从痰饮论治可获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各科均有一定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学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略述如下,仅供参考。1 脾胃学说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脾气益肺,肺气助脾。在病理上,若因脾气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肺气随之而虚,终致脾肺两虚。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则出现胸闷、咳嗽、痰多、气喘等痰浊阻肺之证;或水气内停,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而出现气喘、浮肿。此外,胃阴不足尚能影响肺阴,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心烦、口干、咳嗽、少痰等症。  相似文献   

15.
关格之候,以小便不利、呕吐不止为主证,与西医所谓肾功能衰竭颇类似。其证以三焦关闭,上下格塞,本虚标实,最为危笃。其患多责之脾肾阳衰,湿浊壅滞。究其病因,或因久病脾肾阳虚,阳不化湿,致湿浊壅盛;或因骤病感邪深重,  相似文献   

16.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薛露秋  张素卿 《河南中医》2012,32(12):1593-159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相互影响,发而为病,临证时可将其分为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辨证治疗.且应加强社区宣传,建立健康档案,早期干预,方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韩树人老师治疗肺胀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泽生 《河北中医》1998,20(4):212-213
韩树人老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学术上硕果累累,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胀病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韩师,深蒙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肺胀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审证求因,立法组方之前提《巢氏病源》指出:“肺虚为徽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为逆短气也.”韩师认为,肺胀多因反复感受外邪,并与长期吸烟有关,为肺失宣肃而致.久则肺病及脾,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阻气机而加重喘息;若肺病及肾,或年老肾衰,肾不纳气,动则气逆喘甚.肺脾肾三脏既虚,则肺失通调肃降,脾失健运转输,肾失蒸化摄纳,致痰浊水饮因此而生.有形之邪,必碍无形之气,久则  相似文献   

20.
关庆维 《北京中医药》2006,25(6):361-36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都很密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由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发病.病延日久,肺气受损,可进而损及脾、肾和心脏功能.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积湿成痰,痰湿上渍于肺,则发咳嗽、咯痰;若痰浊上壅于肺或肾虚不能纳气,则发喘证.所以,慢性支气管炎在迁延期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的患者其虚实之间可以互为因果,致使病情逐年加剧,发作频繁,造成恶性循环.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位与病性,在分清虚实寒热、标本缓急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