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SPECT 显像特点,及心肌灌注显像在病毒性心肌炎(VMC) 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MC 的89 例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并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聚合酶链反应(PCR) 等进行比较。结果:89 例患儿中有45 例(50 .56 % ) 心肌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区,有20 例出现单节段放射性减低,19 例多节段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6 例呈花斑样改变。2 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随访,其治疗后显像结果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结论:SPECT 心肌灌注显像有助于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对治疗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99TCm-MIBI联合67Ga心肌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显像联合6 7Ga心肌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价值。方法  78例VMC患儿 ,其中急性期 (<6个月 ) 4 5例 ,慢性期 (>6个月) 33例 ,分别行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6 7Ga心肌显像。结果  4 5例急性期患儿中 31例(6 8 9% ) 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 ,38例 (84 4 % ) 6 7Ga心肌显像示心脏部位异常放射性浓聚 ;33例慢性期患儿中 2 3例 (6 9 7% ) 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阳性 ,6 7Ga心肌显像仅10例 (30 3% )阳性。急性期两者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慢性期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联合6 7Ga心肌显像对诊断小儿VMC及观察病情演变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7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和58例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空腹静息下静脉注射111~740MBq99mTe-MIBI,60min后行常规体位平面/断层显像.结果73例临床确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有50例在不同体位的平面影像(36例)、断层影像(2例)和平面+断层影像(12例)有1~3节段呈花斑样改变,其敏感性为68.5%.非病毒性心肌炎组58例,8例有花斑样改变,假阳性率为13.8%,特异性86.2%,诊断准确率为76.3%.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不失为一种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简便、无创、经济而又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核素心肌灌注、心肌代谢、核素心室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CAD-CM)和扩张性心肌病(DCM)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多表现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无灌注缺损,代谢显像常与灌注显像一致,核素心室显像表现为弥漫性的室壁运动异常。缺血笥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多表现严重的灌注异常,有灌注缺损且呈节段性分布,灌注与代谢显像不匹配多见,核素心室显像表现为节段性的定壁运动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根据心电图等临床疑诊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缺血型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的表现。方法选取根据排除法临床疑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肌缺血型患者79例,年龄19~55岁。按体质量0.56mg/kg给予双嘧达莫,于4min内静脉注射,2min后注射^201Tl,注完后10及240min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不同性别组间显像结果比较行χ^2检验,经SAS8.1软件处理。结果在有ST—T改变的7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双嘧达莫负荷^201Tl图像(10min)均显示左心室心肌放射性分布正常,延迟(240min)显像时有34例(43.04%)患者(包括正常共272个节段)出现部分心肌节段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即“反向再分布”,共累及36个节段:前壁9个(25.00%)、下壁11个(30.56%)、前间壁8个(22.22%)、前侧壁4个(11.11%)、心尖部4个(11.11%);其中单个节段受累32例(94.12%),2个节段受累2例(5.88%)。79例中其余45例(56.96%)患者延迟显像则为放射性分布正常。有70.83%(17/24)的男性和30.91%(17/55)的女性患者延迟显像出现“反向再分布”,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1)。结论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指导缺血型心肌炎诊治有益,另外对有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诊断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核素心肌灌注、心肌代谢、核素心室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CAD-CM)和扩张性心肌病(DCM)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多表现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无灌注缺损,代谢显像常与灌注显像一致,核素心室显像表现为弥漫性的室壁运动异常。缺血笥心肌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多表现严重的灌注异常,有灌注缺损且呈节段性分布,灌注与代谢显像不匹配多见,核素心室显像表现为节段性的定壁运动减低。  相似文献   

7.
再注射^201T1心肌SPECT显像检测缺血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例冠心病患者(19例心肌梗塞)行201T1再注射心肌SPECT显像,评价其检测缺血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所有患者运动高峰时静脉注射201后分别行即刻、4小时"再分布"及再注射SPECT显像.结果:20例患者运动后即刻显像显示心肌灌注异常,4小时“再分布”显像有可逆性灌注缺损15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5例;再注射显像显示可逆性灌注缺损18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2例.节段分析显示,“即刻”显像93个心肌节段灌注异常,其中4小时“再分布”显像显示可逆性灌注缺损27个节段(部分“再分布”13个节段,完全“再分布”14个节段);再注射显像均为可逆性灌注缺损;“再分布”显像为不可逆性灌注缺损66个节段,其中25个节段(38%)再注射显像表现为再充填,41个节段仍为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结论:再注射201T1心肌SPECT显像检测缺血存活心肌的灵敏度优于201T1“再分布”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25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同时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25例患者中有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41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84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25例患者6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能检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1],而局部心肌摄取及滞留99TcmMIBI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心肌活力密切相关[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与心肌病除行创伤性心内膜心肌活检外,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我们应用99TcmMIBI进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心肌酶、心电图、心功能作对比,以探讨其对V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健康儿童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20例,心肌酶检查117例,心电图检查112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7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脂质体携载前列地尔(Lipo—PGE1)与硝酸异山梨酯(ISDN)介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测梗死节段心肌活性的差异。方法32例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静息、ISDN介入及Lipo—PGE1介入心肌灌注显像;将左心室划分为16个节段,半定量分析3种心肌灌注显像图。结果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时共有216个心肌节段(42.2%)灌注异常;ISDN介入心肌显像时共有178个节段(34.8%)灌注异常,ISDN介入后89个节段(41.2%,89/216)放射性摄取改善;Lipo—PGE1介入心肌显像时共有184个节段(35.9%)灌注异常,Lipo—PGE1介入后81个节段(37.5%,81/216)放射性摄取改善。2种介入心肌显像诊断符合率为89.8%。静息显像心肌放射性摄取得分为(15.3±3.3)分,ISDN介入后减少为(10.5±1.4)分(P〈0.01),Lipo—PGE1介入后减少为(10.7±1.6)分(P〈0.01)。结论与ISDN介入心肌灌注显像一样,Lipo—PGE1介入心肌灌注显像可提高梗死节段存活心肌的检出率,且2种介入心肌显像具有相似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方法在病毒性心肌炎影像中半定量分析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分析2003-01~2005-03的108例心肌炎患者显像结果,并以36例无心肌炎患者为对照,按心肌放射性分布密集均匀程度分为3度,观察患者心肌/肝计数比值(myocardium/liverM/L)及心腔/心肌计数比值(chambers heart/myocardium C/M)在早期和/或症状较轻之心肌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虽然早期和/或症状较轻之心肌炎患者可能无花斑样改变,但心肌摄取显像剂的放射性计数通常降低,表现为M/L降低或/和C/M增高.对照组的M/L和C/M分别为1.21±0.38及0.26±0.17.108例Ⅰ、Ⅱ、Ⅲ度心肌炎患者M/L分别为1.14±0.32、1.12±0.33及1.08±0.2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和/或P<0.05);C/M分别为0.28±0.25、0.30±0.24及0.33±0.1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和/或P<0.05).结论 M/L降低和C/M比增高,对于早期及症状较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之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亚肺段肺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核索肺通气/灌注(V/Q)显像对不典型亚肺段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141例,男58例,女83例,年龄(65.67±11.29)岁,其中下肢静脉病变史者1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者45例,63例近期内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另19例均无上述病史或诊疗史。所有患者行常规盼^99Tc^m-MAA和^99Tc^m气体显像后进行1—24个月的抗凝治疗,于治疗后再行肺灌注显像。将抗凝治疗前后肺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肺内放射性分布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再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检查综合判断不典型PE的诊断。结果141例患者肺灌注显像均显示某个肺野内不呈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片状或小斑片状放射性分布稀疏区。肺通气显像示肺野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未见放射性分布稀疏区。治疗后118例肺灌注显像显示双肺内放射性分布不同程度的增多或均匀。按肺野内放射性分布改善情况标准评价:抗凝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83.69%(118/141)。另23例肺内放射性分布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结论V/Q显像是诊断不典型亚肺段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腺苷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不典型胸痛患者67例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81例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别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比较,得到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67例中,23例冠脉造影有狭窄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灌注异常即诊断心肌缺血16例,44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0%,特异性93%,准确性85%。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81例中,31例冠脉造影阳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心肌缺血22例,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8例。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特异性96%,准确性86%。结论腺苷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可逆性灌注异常对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晓  熊延新 《放射学实践》2007,22(5):534-535
目的:探讨含服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在判断心肌存活中的价值.方法:12例心肌梗死患者先行静息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48小时后在静脉注射99mTc-MIBI前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然后再行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结果:12例心肌梗死患者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有68个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服硝酸甘油介入后26个节段灌注改善;42个节段无变化或有异常加重.结论:含服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1Tl再注射及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能力,对6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01Tl运动、3~5小时再分布、201Tl再注射后16~35分钟及再注射后12~19小时延迟心肌断层显像。15例患者于显像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后重复运动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62例患者运动再分布显像共有126个不可逆缺损节段,其中48个节段再注射后16~35分钟出现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为381%(48/126);51个节段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出现再分布,心肌存活检出率为405%(51/126)。两种显像方案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05),但两者结合62个节段示有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可提高到492%(62/126)。15例患者PTCA前共检出17个心肌存活节段,术后12个节段201Tl灌注改善,阳性预测率为706%;PTCA前检出11个梗塞节段,术后9个节段201Tl摄取无改善,阴性预测率为818%。结果表明:201Tl再注射与延迟显像心肌存活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硝酸甘油介入(大剂量硝充法)99mTc-MIBI心肌SPECT对存活心肌判定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4例大剂量硝充组和31例小剂量硝充组的心肌梗塞患者均行静息和硝充法心肌显像。采用9节段评分法对两次显像进行了比较。其中两组中分别有18例和17例于冠脉血管再通术(PTCA或CABG)后半年内再次复查了静息心肌显像并与术前比较。结果:大剂量硝充组静息心肌显像灌注异常节段为154个,硝充后有77个节段呈现了再分布,总再分布率为50.0%(77/154);小剂量硝充组静息心肌显像灌注异常节段为110个,硝充后有35个节段呈现了再分布,总再分布率为31.8%(35/110)。大剂量和小剂量组中18例和17例PTCA和CABG患者术后静息心肌显像与硝充法心肌显像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5.7%和68.8%.预测准确率为对71.9%和50.9%。结论:大剂量硝酸甘油介入99Tc-MIBI心肌SPECT具有较高的存活心肌检出率和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门控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CAD患者的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非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比较,以及对40例CAD患者的门控与常规潘生丁─静息心肌断层显像也作了比较。结果:1.门控与非门控显像法诊断CA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无差别,但前者对检测病变冠状动脉和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性CAD的灵敏度高于后者,而特异性无差别。2.射血分数(EF)值显著影响非门控图像的病变显示。3.与非门控显像比较,门控显像能观察到更多的再分布节段和较少的无再分布节段。静息门控心肌显像除发现较多的灌注异常外,还观察到了许多单纯收缩功能受损节段。后者虽然可判断84%的灌注再分布节段,但特异性不高。结论: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诊断CAD无优势,但对诊断EF值较高的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性CAD、检测病变冠状动脉和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常规心电图正常、无心肌梗塞史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腺苷激发与运动负荷201Tl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腺苷激发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9%与81%,特异性分别为80%与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法对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与89%,80%与71%,82%与88%,各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冠心病患者腺苷试验引起副反应者占89%。除2例因腺苷诱发严重心绞痛而终止试验外,其余症状均较轻微,于终止试验后迅速消失。因此,腺苷激发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相似,尤其适合于运动量不足和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99mTc-NOET再分布心肌显像估价心肌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99mTc-NOET再分布显像评价心活力的作用。材料和方法:67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99mTC-NOET运动及2h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2例行4-6h再分布显像,3例PTCA术后1个月静息显像。结果:^99mTc-NOET2h再分布显像示68.3%(84/123)心肌节段有明显的再分布,其中77.4%(65/84)心肌节段完全高效能填,4-6h再分布显像示术前所有异常的节段(6个有再分布和1个无再分布节段)均大致正常。结论:^99mTc-NOET有明显的再分布特征,可用于心肌活力的研究,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67Ga心肌显像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7Ga心肌显像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价王齐冰浦寿月陈绍亮陈可靖武佩佩杨英珍陈灏珠用67Ga心肌显像诊断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在小鼠CoxB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获得满意结果〔1〕。本研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