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7岁。因肛门部坠胀伴便血2个月来诊。患者2个月前常感肛门部下坠,堵塞感,便时带有少量鲜血,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直肠指诊:截石位7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肿物,基底宽,质软,无触痛,指套染有血迹。直肠镜下检查见:截石位7点位有一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糜烂,色紫红,初诊为混合痔。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发现切除物呈紫黑色,不同于痔组织,留取送病检,病理诊断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浸润真皮,肛管部分腺体见瘤细胞浸润。建议患者行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该患者因经济条件较差,未行再次手术治疗,0.5 a后随访,该患者身体消瘦,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 a后随访患者死亡。2讨论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肛管恶性肿瘤的0.25%~1.2%,治疗效果最令人不满意,预后极差[1]。本病多发生在肛管齿线区域,早期可出现转移,主要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本病的病因多是肛管直肠交界处黑色素细胞,在某些因素下,如:激素代谢失调,化学刺激,物理因素损伤使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恶变,目前认为直肠肛管黑色素瘤是由病处...  相似文献   

2.
马玉芳 《临床荟萃》2000,15(15):717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在肛管直肠比较少见。约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 1% ,在各类恶性黑色素瘤中 ,居皮肤、眼球之后占第三位 [1 ]。我院自 1990~ 1998年 8年间共治疗各类恶性黑色素瘤89例 ,其中有 6例原发于肛管直肠区 ,占 6 .74%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女各 3例 ,年龄 43~ 47岁 ,中位年龄 5 5岁。 6例均经病理证实。1.2 主诉 肛周疼痛 ,腹股沟区疼痛各 1例 ,发现肛周肿块 2例 ,便血脱肛及里急后重 2例。1.3 检查 肿块位于肛门肛管内大小 1.5 cm× 1.5 cm~ 5 cm×5 cm不等 ,条块状、带蒂、菜花状肿块 ,有 3例已突破…  相似文献   

3.
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0岁。以发现肛门肿物5个月余,疼痛2 d为主诉收入院。该患5个月前发现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回纳,无伴疼痛,无脓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2 d前排便时再次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逐渐加重来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胸膝卧位见肛周一肿物约3 cm×3 cm大小,色暗红,表面无脓血,触痛明显,指诊触及有蒂连于直肠肛管交界约4点方向,蒂长约2 cm,基底宽约0.2 cm×0.4 cm。初步诊断:直肠肛管腺瘤。完善术前检查后2008-04-03于骶管麻醉下行经肛门直肠腺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肛门恶性黑色素瘤,肿瘤厚度10mm,表面有溃疡形成,切缘未见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4.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2例AMM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AMM临床以便血、肛门肿物为主要特征。90%以上发生于齿状线附近。镜检示瘤细胞形态多样组织结构复杂,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结论:AMM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免疫组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0年本院收治的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男5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58.8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肛门肿物,2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发生于直肠下端,肉眼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型、梭型细胞型,7例见黑色素颗粒。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S-100,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于无色素型,且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的生物学特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1984/2006年确诊的ARMM 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5 a生存率6.25%(1/16)。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1例)平均生存期为8.5个月;而无淋巴结转移者(5例)平均生存期为30.5个月。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原因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我院自1973~1991年间收治8例,其中临床误诊7例,误诊率达87.5%,与文献综合报道相仿。本文在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一、临床资料本组误诊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4~69岁,平均51.4岁.肿瘤位于肛管1例,齿线区和直肠下1/3段各3例。临床表现以大便  相似文献   

8.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约70%~90%发生于肛管齿线处,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为0·85%,患者多在2年内死亡[1]。我科2004~2005年共收治肛管恶性黑色素瘤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9岁。肛门出血3天,伴大便中夹杂少许血块,无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诊:距肛门缘3 cm截石位5~6点处可及2 cm×4 cm质硬突起包块,表面凹凸不平,无触痛。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门齿线上5~6点处有灰黑色赘生物突向肠腔,表面少许脓性物黏附,周围黏膜色正常。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齿线上直肠壁见一暗红色隆起物,考…  相似文献   

9.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肛管直肠部位较少见。现将我院近十年所见8例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例1:男,60岁,腹泻、肛门部疼痛伴大便变细二个月。肛检:距肛门4cm(胸膝位3点钟)扪及菜花样肿块约4×4cm,质硬、黑色。病理诊断: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行腹会阴联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内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2009年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10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平均发病年龄57岁,病程1~21个月;病变部位为肛管直肠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病变于十二指肠的主要以腹痛为主,位于食管者以吞咽困难起病.内镜检查见结节样占位,部分表面溃烂,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 cm范围内.结论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起病隐匿,易被误诊,早期内镜检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申位生存期短。结论加强对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保功能手术是治疗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采用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对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随访12~24个月,6例均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4个月发生肝转移,余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作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其恶性程度极高,对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均不敏感,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1-6]。作者收集杭州钢铁厂职工医院、天津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临床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肛门直肠痛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以肛门直肠痛为首发症状的非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肛门直肠痛患者均有不同情况的误诊情况,其中有5例误诊为肛门直肠疾病。结论:不应忽视肛门直肠以外原因导致肛门直肠痛的因素;对于肛门直肠痛的诊断,应详细地询问病史和查体及客观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直肠肛管测压技术,以研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肛管直肠测压装置对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FC组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容量、排便窘迫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FC组直肠初始感觉压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直肠初始便意感压力、排便窘迫压力、最大耐受压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该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可准确、重复地测量成人的肛管直肠压力.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997-06~2003-10超声显像误诊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占位性病变1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1~65岁.良恶性诊断错误11例(57.9%),其中良性误诊为恶性3例(15.9%),恶性误诊为良性8例(42.1%);部位错误3例(15.9%);判断不准确12例(63.1%),判断欠准确7例(36.8%);部位及良恶性均错者2例(10.5%).肾盂癌误诊最多为7例(36.8%).B超均以术前最后1次检查为准.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对1993-07~2003-07我院胰腺癌误诊3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9.3岁.以腹痛入院者25例,以黄疸入院者4例,以体重减轻入院者3例.误诊为慢性胃炎18例(56%),误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22%),误诊为急性胆囊炎4例(16%),误诊为糖尿病3例(6%).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接诊院前死亡民工17例,男14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4.7:1,年龄20~50岁,平均31.8±10.8岁.死亡年龄:≤20岁3例(17.6%),21~30岁7例(41.2%),31~40岁6例(35.3%),41~50岁1例(5.9%).院前死因:外伤11例(64.7%),其它6例(35.3%),外伤又分为意外伤8例(坠落伤6例及挤压伤2例)和人为伤3例(勒死、刀伤及打伤各1例),其它6例(其中死因不明5例,猝死1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5例肛管直肠区(RA)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光、电镜观察。患者年龄37~61岁,男3例,女2例,肿瘤部位:肛管直肠交界处3例,肛管1例,肛管上端1例。病理学特征,大体可分为结节状、息肉状、溃疡状、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7/2007年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6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曾误诊为鼻咽癌,血管瘤和出血性息肉,误诊率为18.8%。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6例)和远处转移(5例)。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手术加术后放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