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 干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眼是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炎性因子的具体作用尚有待证实. 目的 分析干眼患者眼表组织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1-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20例(SS组)、非SS干眼患者20例(非SS干眼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后依次进入研究队列.所有患者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问卷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并进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采用PCR-Array法测定3个组患者眼表Th17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包括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IL-8、IL-22、IL-23 mRNA的表达,并分析结膜上皮细胞中IL-17A与OSD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SⅠt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SS组、非SS干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的OSDI评分分别为50.00(33.50,66.50)、45.00(35.50,55.00)和3.00(0.00,5.00),SⅠt值分别为2.50(1.00,4.00)、5.00(2.00,5.00)和15.50(10.00,18.50),BUT值分别为2.00(1.00,4.00)、4.00(3.00,5.00)和10.00 (10.00,12.00),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8.50 (6.00,12.00)、5.50(4.00,7.00)和0.00(0.00,0.00).3个组间受检者的OSDI评分、SⅠt、BUT及荧光素染色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28.13、93.66、92.25,P<0.01),其中SS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非SS干眼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88.43,P<0.01),而SⅠt、BUT值均低于非SS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87.46,P<0.01);非SS干眼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2.
背景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节模块可实现对泪河进行直接和精确的检测. 目的 用OCT前节模块对上下泪河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9-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符合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评分>20分的干眼患者36例,使用OCT前节模块测量平视状态时上下泪河的高度(U/LTMH,μm)、深度(U/LTMD,μm)和泪三角面积(U/LMA,mm2);对患者行泪膜干涉成像仪、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Fl)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Schirmer Ⅰ试验(SⅠt)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OCT前节模块测量的泪河参数与患者干眼相关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UTMH为(232±56) μm,平均UTMD(156±53)μm,平均UMA为(0.021±0.008) mm2,LTMH平均为(222±72) μm,平均LTMD为(163±65) μm,平均LMA为(0.020±0.006) mm2,测量的上下泪河高度、深度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河高度:t=0.530,P>0.05;泪河深度:t=0.650,P>0.05;泪河高度:t=1.010,P>0.05).泪河各参数与OSDI评分、泪膜干涉分析成像仪分析结果间无明显相关性;UTMH、UTMD、UMA与BUT均呈正相关(r=0.46,P=0.01;r=0.40,P=0.02;r=0.43,P=0.01);LTMH、LTMD、LMA与BUT均呈正相关(r=0.61,P=0.00;r=0.64,P=0.00;r=0.64,P=0.00),与SⅠt结果均呈正相关(r=0.54,P=0.02;r=0.46,P=0.01;r=0.55,P=0.01),而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呈负相关(r=-0.37,P=0.04;r=-0.37,P=0.04;r=-0.41,P=0.05),与结膜染色评分亦均呈负相关(r=-0.56,P=0.01;r=-0.37,P=0.04;r=-0.47,P=0.00).结论 OCT前节模块可用于对上下泪河进行客观和非侵入性测量,其测量结果与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和SⅠt结果均有相关性,可作为干眼诊断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在人泪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受试者50名(右眼),其中干眼患者27眼(干眼组),健康人23眼(对照组)。通过分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核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确定Nod-1受体蛋白和眼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干眼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OSDI评分、BUT、SⅠT、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的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中,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的表达水平与OSDI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SⅠT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与BU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干眼患者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表达与干眼严重程度相关。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和IL-1β共同参与了干眼的发生,Nod-1受体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启动干眼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氯氮平对泪膜稳定性和眼表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3/12期间接受氯氮平治疗3.45±0.72a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组1)。选取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组2),他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第1组相似。使用OSDI问卷调查患者的干眼症状,SchirmerⅠ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量,眼表染色评分评估眼表损伤情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眼表综合分析仪、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和裂隙灯照相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结果:裂隙灯照相显示:组1角膜基质可见弥漫性灰白色点状混浊,伴晶状体前囊中央褐色星状混浊。两组OSDI评分分别为38.00(31.50,48.50)、15.00(9.00,19.50)分。Schirmer试验:组1为5.27±2.18mm/5min,组2为15.62±3.05mm/5min。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组1为4.00(2.50,5.00)分,组2为1.00(0.00,1.50)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组1、组2分别为9.00(6.50,10.00)、3.00(2.00,3.50)分。LipiView检测泪膜脂质层厚度...  相似文献   

5.
李海丽  刘爽  晏晓明 《眼科研究》2009,27(3):218-221
目的评价EXTEND可吸收合成泪道塞(EASI)治疗干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42眼)轻中度水液缺乏性干眼(ATD)患者采用EASI进行泪道栓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同时观察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丽丝胺绿染色和SchirmerⅠ试验(STⅠ),治疗前和3个月时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IC)。结果EASI植入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2.60±1.45、2.30±1.46和2.37±1.78,较治疗前(3.62±1.5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76,P〈0.01)。治疗后满意率95.24%。治疗后人工泪液点眼平均次数(2.38±2.28)较治疗前(5.14±2.5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8,P〈0.01)。EASI植入后,干眼患者泪河高度增加(F=36.371,P〈0.01),BUT(F=24.83,P〈0.01)和STⅠ(F=4.399,P=0.006)明显延长,角膜荧光素染色(F=12.088,P〈0.01)和结膜丽丝胺绿染色(F=4.952,P=0.003)减轻。治疗后3个月时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现象有一定减轻。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EASI治疗ATD可明显减轻干眼症状,改善泪液的质和量,减少人工泪液点眼次数,是一种短期内治疗干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婷  李轩  王玉川  汤欣 《眼科新进展》2018,(10):930-934
目的 研究microRNA146a在干眼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5周龄BALB/c雄性小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组(20眼),右眼为干眼组(20眼)。用2 g·L-1苯扎氯铵诱导小鼠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完成3 d后,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对小鼠进行眼表相关检查;随后随机选取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和干眼组角膜和结膜的组织结构差异,结膜PAS染色后计数杯状细胞的量并对比;剩余10只小鼠分别提取角膜与结膜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croRNA146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以及IL-1受体相关激酶1(IL-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6,TRAF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完成干眼造模3 d后,干眼组BUT为 (3.640±0.493)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645±0.58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角膜FLS评分为(14.650±0.860)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3±0.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眼组角膜上皮欠平整,细胞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活化;干眼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欠规整,并伴有缺损。小鼠结膜PAS染色结果显示:干眼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为(9.500±4.506)个,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的[(29.667±8.756)个]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干眼组角膜和结膜中microRNA146a、IL-1、IL-6、IL-8的相对表达量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干眼组角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RAF6的相对表达量升高,而干眼组结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RAF6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干眼时机体可通过增加microRNA146a的表达,以及其对炎症中靶点的调控作用,从而形成对干眼炎症反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Smartplug"泪点栓子栓塞泪点治疗干眼的有效性及对干眼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共有23例(41眼)存在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TBUT)〈10s、SchirmerⅠ试验(SIT)≤5mm/5min、有眼表损害的病例纳入本研究。上下泪点均植入"Smartplug"。治疗前后的评价包括主观症状评分、T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用于评价视觉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结果治疗2周后,干眼症状包括眼干燥感、视疲劳、异物感、烧灼感、刺痛和畏光的严重程度均显著下降(P〈0.05)。TBUT平均延长(3.48±1.57)s,角膜荧光素染色平均下降44.57%(由术前的3.50±1.58降至术后的1.94±1.05),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症状、日常活动及环境诱发/加重干眼的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martplug泪点栓塞能显著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患者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中度干眼的41例(41眼)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0.02%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B组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2组患者在用药前、治疗14d后及治疗28d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结果用药28d后,A组和B组干眼患者在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比B组更有助于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改善(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减轻眼表的炎性充血,改善睑板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干眼和眼表状况.方法 选取248例(496眼)7~18岁近视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下行眼前节检查,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眼表.根据OSDI干眼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47例94眼)和正常组(201例402眼),分别对两组的眼表和睑板腺状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近视儿童干眼发病率为18.95%.干眼组泪河高度为(0.23±0.03)mm,正常组为(0.22±0.03) mm,两组泪河高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泪河高度>0.20 mm).干眼组和正常组的OSD1值分别为(27.02±14.35)分、(7.29±3.36)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3.51±1.67)分、(1.23±2.32)分,这两项指标在干眼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01),NIBUT小于正常组(P <0.001).干眼组中睑板腺开口状况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为P<0.0001),纳入的248例近视青少年的睑板腺参数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有正相关性(P<0.0001),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有负相关性(P<0.05),但与泪河高度无相关性(P>0.05),OSDI值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s=-0.982,P=0.000),与睑板腺的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838,P =0.000).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近视青少年人群干眼的重要病因之一,Keratograph 5M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可无创性客观评价近视青少年患者眼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湿房镜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干眼患者56例(56眼),填写干眼症状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问卷,并进行眨眼频次、结膜充血程度、角膜荧光染色及泪液分泌试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予配戴湿房镜1周后再次检查,内容同上。采用自身对照的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秩和相关检验方法分析眼表保护指数(OPI)与角膜荧光染色的相关性。结果56例干眼患者配戴湿房镜1周后,干眼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干眼问卷评分(Z=-5.084,P<0.01)及OSDI问卷评分(Z=-5.149,P<0.01)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眨眼频次减少(t=6.430,P<0.01);睑结膜充血(Z=-4.185,P<0.01)、球结膜充血(Z=-2.598,P<0.01)、角膜荧光染色(Z=-5.001,P<0.01)及体征总分(Z=-5.288,P<0.01)等临床体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明显增加(t=7.416,P<0.01),OPI明显增加(Z=-5.622,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PI指数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445,P<0.01)。结论湿房镜可有效缓解轻中度干眼患者主观症状,稳定泪膜,减轻临床体征,是干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传佳的泪液缺乏性干眼患者16例(29只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以观察该手术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术后16例(29只眼)术区无明显的畸形,下睑形态无改变,2例患者于术后2~3周线节外露,1例患者于术后1周线结部位红肿,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泪小管阻塞效果确切,留线13例患者(26只眼)1~3个月泪小管术区外观形态、缝线稳定性、缝线组织兼容性以及泪小管阻塞效果均好,手术成功率89.66%(χ2=94.32 P= 0.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OSDI平均值分别为35.32±2.41、19.86±8.07及17.97±7.93,BUT平均值分别为(3.71±0.66)s、(6.02±2.34)s及(7.56±2.33)s,SIT平均值分别为(4.03±0.75)mm、(6.60±2.16)mm及(6.43±2.11)mm,3项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11例23只眼干眼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88.46%(χ2=85.23,86.15 P<0.05 ).结论 泪小管皮下结扎术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简单经济、实用有效、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评估、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结果 本组中159眼的BUT<5 s,30眼的SIt<5 mm。OSDI[13.63(9.09~15.91)分]与S Ⅰ T[(14.6±8.7)mm]无相关性(r=-0.119,P=0.259);与BUT[3.00(2.00~5.00)s]无相关性(r=0.099,P=0.354)。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av)与OSDI均呈正相关性,NIBUT与NIBUTav呈高度正相关性(均为P<0.05)。NIBUT、NIBUTav与BUT均无相关性(r=0.112,P=0.059;r=0.159,P=0.455)。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LLT最大值与NIBUTav呈正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NIBUTav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其余指标与OSDI和NITBUTav无相关性。LLT、LLT最大值、LLT最小值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相关性(r=-0.083、-0.028、-0.024,P=0.494、0.842、0.869)。结论 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BUT型干眼,其BUT缩短,睑板腺缺失明显,LLT变薄。NIBUT与NIBUTav较BUT更客观准确,LLT较睑板腺缺失评分更有价值。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客观准确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HLA-DR抗原在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LA-DR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在不同程度干眼患者球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结膜印迹细胞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轻度及重度干眼患者中HLA-DR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上调;重度组中Sjogren综合征(SS)组均较非SS组表达增加。重度组干眼患者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在不同程度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反映了疾病的进展。结膜上皮细胞可能作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收泪点栓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伴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双肓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术治疗,术前伴轻、中度干眼症的患者41例,同一患者的两眼随机分组,一眼采用可吸收泪点栓结合药物治疗(试验组),另一眼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记录泪点栓的并发症,比较两眼LASIK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时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和眼表疾病评分(OSDI)的值。运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Two Related SamplesTes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第1天泪点栓脱落外,未见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试验组的SI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5,P=0.045),术后1个月及以后,两组的SIT值趋于一致。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F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4、-2.009、-2.120,P〈0.05)。而两组的OSDI和BUT值在上述各时间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泪点栓是治疗LASIK术前伴干眼症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干眼患者与健康人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的轻度干眼患者22例(22眼),对照组20例(20眼),进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使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以0.5 s为时间间隔,在6 mm瞳孔直径下测量患者自然瞬目后10 s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动态变化。对于同一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通过Greenhouse-Geisser(G-G)法校正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比较干眼组与对照组瞬目后10 s不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和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干眼组的平均BUT为(10.80±1.61)s/(3.36±1.26)s(t=-12.27,P<0.01);Schirmer Ⅰ试验为(12.75±3.89)mm/(7.95±2.52)mm(t=-2.74,P<0.01);OSDI评分为12.86±9.71/30.96±15.45(t=4.42,P<0.01)。2组瞬目后0.0~2.5 s、>2.5~5.0 s、>5.0~7.5 s、>7.5~10.0 s MTF截止频率均值分别为对照组(21.23±9.38)、(20.98±8.72)、(21.12±9.38)、(20.11±8.28)c/d,干眼组(26.20±16.09)、(24.60±15.99)、(24.24±15.83)、(23.20±15.05)c/d,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瞬目后相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眼组瞬目后4个时间段的组内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49,P<0.01),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与性别(r=0.46,P<0.01)、logMAR最佳矫正视力(r=0.33,P<0.05)、BUT(r=0.34,P<0.05)呈正相关;与OSDI功能影响(r=-0.36,P<0.05)和OSDI总得分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瞬目后单位时间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幅度较大,并与患者的BUT和对日常活动影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干眼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指导LASIK术前用药。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拟行近视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干眼症OSDI问卷调查和相关临床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35例近视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干眼,患病率37.14%(13/35)。干眼患者的不适症状依次为:畏光14例,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眼痛12例、砂粒感10例、视物模糊8例。OSDI问卷评分(11.13±9.33)分,BUT:(4.87±2.31)s。患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大于30岁者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OSDI问卷分级与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评估干眼组与正常组得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屈光度数对干眼发病无影响(P=0.079)。结论 LASIK术前干眼患病率高,术前应做常规干眼检查及治疗,利于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