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脑桥出血临床、分型与预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原发性脑桥出血占脑出血的10%,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特点是起病快、临床症状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据报道死亡率为30%~60%[1]。本文报告对我科自1996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的57例经头颅CT和(或)M R I证实的原发性脑桥出血进行临床总结,根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M R I表现,将原发性脑桥出血分为大块型、基底-被盖型、基底型和被盖型4类,并对原发性脑桥出血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5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2例,脑血管病史16例,冠心病史34例,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4例小灶性脑干出血,症状轻而不典型,先有 CT 及临床漏诊,后经 MRI 及 CT 精密扫描而证实(其中3例桥脑出血,1例延髓出血)。病例提示:有高血压史的中老年人活动中发病,血压升高,既使 CT 未见异常,只要有某些脑干定位体征,也不能完全排除脑干小灶出血的可能。应对 CT 脑干区可疑伪影高度重视,必要时做腰穿、MRI 或高分辨力 CT,此病治疗得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脑干出血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或MRI显示按出血量<2ml(21例),2~5ml(17例),>5ml(12例),分为三组;出血部位中脑、脑桥、延髓和脑干;分析各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患病率,饮酒率构成比;以及脑干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干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期饮酒.意识障碍多见,病情与出血部位有关,中脑出血4例(8%),脑桥35例(70%),延髓2例(4%),全脑10例(20%).结论 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最重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危险因素,脑干出血量的大小及出血部位决定着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血管成像(CTA)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表现颅内出血10例,其中第四脑室出血4例、第四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全脑室系统出血1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症状1例.CTA显示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8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3例;其中囊状动脉瘤7例,梭形动脉瘤4例.手术所见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周边结构等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多表现为第四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CTA可清楚地显示小脑后下动脉瘤,对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丘脑出血CT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CT分型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3例丘脑出血患者按CT分为三型,分析各型的临床特点,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各型丘脑出血因扩展方向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其中Ⅰ型临床症状轻,预后最好,以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良好率92.3%,无1例死亡.Ⅱ型偏瘫明显,预后不良率55.56%,病死率16.67%.Ⅲ型症状重并发症多,预后最差,预后不良率100%,病死率70%.三型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丘脑出血按CT分型可很好地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不同后颅窝病变,优选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后颅窝病变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后颅窝出血性病变CT与MRI发现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缺血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MRI的敏感率高于CT,对于脱髓鞘病变MRI的敏感性高于CT,但定性与CT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出血性疾病,早期首选CT检查,后期为明确出血原因应进一步行MRI检查;为避免CT检查的假阴性,对于缺血性、肿瘤性及脱髓鞘病变建议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经治疗38例病人中治愈5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较以往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53例(88.3%),继发性7例(11.7%);归并缺氧缺血性脑病28例,显示脑积水6例。结论 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268例脑室出血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临床症侯、治疗方法、预后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出血根据CT表现分为三型,Ⅰ型病人保守治疗即可,预后良好。Ⅱ型、Ⅲ型病人病情危重,保守治疗疗效差,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疗效显著;手术愈早愈好,常常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结论:脑室出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总结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和预后。对87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87例手术治疗63例(72.4),1例术中呼吸暂停者抢救成功,保守治疗20例(23%),本组共死亡12例,死亡率为13.8%。外伤性后颅窝硬股外血肿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CT扫描是可靠的确诊手段,可根据CT和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已发生脑病的患者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患者临床症侯、治疗方法、预后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2 68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室出血根据CT表现分为三型 ,Ⅰ型病人保守治疗即可 ,预后良好。Ⅱ型、Ⅲ型病人病情危重 ,保守治疗疗效差 ,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疗效显著 ;手术愈早愈好 ,常需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结论 :脑室出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38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经治疗38例病人中治愈5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较以往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seudo—SAtt)是指cT平扫显示脑蛛网膜下腔呈现血性的高密度值,其病因并非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现象,由于此现象可能并非罕见,直接影响临床诊断,故本文就其概念、常见病闲、与SAH在临床表现、脑CT影像特点的鉴别以及预后问题加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seudo-SAH的认识,以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43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经治疗43例病人中治愈5例(11.63%),好转15例(34.88%),未愈12例(27.91%〕,死亡11例(25.58%)。结论 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较以往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CT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探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0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以及部分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发病后均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偏瘫,CT检查显示丘脑、中脑、脑桥、颞叶、枕叶梗死,其中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斑块形成.治疗后14例死亡,无恢复12例,好转14例,其中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5例,Ⅱ级9例,Ⅲ―Ⅳ级12例,Ⅴ级14例.结论 TOBS预后差,当有幕上、幕下即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2个以上病灶体征或影像学改变时,应考虑TOBS并及时治疗,有条件者应接受神经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颅脑CT表现以及CT结果在脑瘫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对1994年~1998年临床诊治的25例脑瘫患儿均作颅脑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儿之CT结果中有22例显示异常。结论:颅脑CT可为脑性瘫痪患儿提供病因及病理基础,并为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但因受其分辨率所限,CT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3例丘脑出血的病例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结合CT或MRI资料对23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基本治愈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死亡4例,死亡率17%。结论 丘脑出血多见于高龄及高血压病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尤其是其中的垂直凝视麻痹为其特征性眼征;其预后与出血量、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积水性无脑畸形2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强对积水性无脑畸形的认识,探讨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积水性无脑畸形的临床表现、CT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22例积水性无脑畸形根据CT表现分为:幕上型17例,半球型2例,大脑发育不全型2例和后颅窝型1例。脑脊液分流术后因颅内感染死亡1例。12例幕上型病例在3-24个月内失去随访。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有4例,均为非幕上型病例,除后颅窝型病例外,生存质量都很差。结论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分型可分为4型,即幕上型、半球型、大脑发育不全型和后颅窝型。脑脊液分流手术不能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以往仅见于尸检病理诊断,常为致死性疾病。随着CT、MRI应用的普及和对此症的认识加深,CPM生前临床诊断已成为可能,预后亦有改观。现报告2例经头部MRI证实的CPM,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往认为脑桥出血均以昏迷伴瞳孔缩小、眼外肌麻痹、四肢瘫痪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并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自CT问世以来,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脑桥出血可以单纯表现为肢体瘤痪或颅神经麻痹等,并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本文首次报告一例经CT证实的以共济失调偏瘫为特征的脑桥出血。病例;男性,54岁,在活动中突然发作左侧肢体无力而入院。入院前,右枕部钝痛,无恶心、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