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海马DG区、CA1区、CA2区和CA3区SCN2A、SCN3A mRNA的表达。结果:SCN2A和SCN3AmRNA均表达于海马的DG区、CA1、CA2、CA3区。海人酸致痫后3小时在海马各区表达开始增强,6小时明显增强(P<0.05),12小时达到高峰(P<0.01),24小时开始下降,48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电压门控性钠通道SCN2AmRNA和SCN3A 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颞叶癫痫急性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以往仅见于尸检病理诊断,常为致死性疾病。随着CT、MRI应用的普及和对此症的认识加深,CPM生前临床诊断已成为可能,预后亦有改观。现报告2例经头部MRI证实的CPM,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组发病第1、3、6 d及对照组的空腹血清HO-1浓度.结果发病第1 d HO-1浓度最高,第3 d和第6 d迅速下降.发病第1d脑梗死体积越大,HO-1浓度越高,3组间HO-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O-1浓度的升高可能是机体对脑缺血损伤的防御反应,并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托吡酯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吡酯 (Topiramate ,TPM ) ,商品名妥泰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我们于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4月对确诊为难治部分性发作的 5 2例患者给予TPM加用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和耐受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2例难治部分性发作患者均为我院癫痫门诊患者 ,其中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2 6 .2± 3.7)岁 ,病程 2~ 30年 ,平均 (6 .7± 2 .1年 )。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 1981年癫痫发作分类和 1989年癫痫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12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 1例 ,部分性发…  相似文献   
6.
<正>上消化道出血和肺内感染是重症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严重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往往导致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既增加医疗费用又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颅脑疾病导致应激性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16%~47%,应激性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0%~80%[1]。同样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的几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临床和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应及机理。方法本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灯盏花素组患者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丹参组,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好转。而丹参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灯盏花素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李艳明  谢菊生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74-276
目的观察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妥泰添加治疗20周以上,以治疗前12周的发作频率为基础,与评价前12周的发作频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发作完全控制7例(13.4%),发作减少≥75例(26.9%),发作减少≥50例(21.2%),发作减少<50 例(38.5%)。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在癫痫大鼠额叶的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戊酸在癫痫大鼠的额叶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癫痫组,每组各6只。癫痫组大鼠用印防己碱(PTX)腹腔注射点燃,腹腔注射丙戊酸钠400mg/kg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大鼠额叶细胞外液透析液及血标本。结果丙戊酸迅速吸收入额叶中,在额叶中浓度显著低于血中浓度;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额叶的神经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给药1h后额叶丙戊酸浓度与血清丙戊酸浓度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额叶丙戊酸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丙戊酸在癫痫大鼠额叶的分布可能与额以局部脑血流量变化、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丙戊酸穿过血脑屏障需单羧酸(MCA)载体转运等因素有关;监测给药一段时间后血清丙戊酸浓度有助于了解脑卒中后晚发性癫痫患者的额叶丙戊酸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背景出血转化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前预测患者出血转化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201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治疗后24 h有无出血转化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7例和无出血转化组33例,根据溶栓治疗后3个月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39例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 2分)21例。收集所有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 [OR=2.356,95%CI(1.337,4.151)]、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3.525,95%CI(2.190,5.676)]、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OR=4.773,95%CI(1.586,14.36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7分[OR=4.609,95%CI(2.258,9.407)]、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1.241,95%CI(1.047,1.472)]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2.394,95%CI(1.666,3.440)]、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2.620,95%CI(1.173,5.851)]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基线及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和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