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4—2018-12采用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取出内固定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伤椎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8个月的随访。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断钉、断棒等并发症。1例手术失败,术后出现螺钉松动拔出,矢状位后凸角增大。术后1周及取出内固定时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大,伤椎楔变角、矢状位后凸角较术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Prolo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2例,可2例。结论长尾单向椎弓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简单、安全,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将12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与术后6个月,2组伤椎高度与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6采用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00例,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切开组)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微创组)。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8.7个月。微创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方面均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B组(24例,采用经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A组短(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透视次数A组长(多)于B组(P<0.001)。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第1天、术后1周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确切。经皮微创较经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损伤更小、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L31例,L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C级1例,D级4例,E级11例。均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错误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30ml。随访10~38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骨折节段矢状面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预计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 ,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术前、后摄X线片、CT扫描。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明显恢复 ,后凸显著矫正 (P <0 0 5 ) ;术后 1年 ,后凸矫正度数大量丢失 (P <0 0 5 )。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不能阻止后凸矫正度数的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通道辅助下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通道辅助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A组),按Denis分类:压缩骨折6例,爆裂骨折9例;损伤部位:T12 5例,L1 7例,L2 3例。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经皮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B组),按Denis分类:压缩骨折13例,爆裂骨折4例;损伤部位:T11 1例,T12 6例,L1 7例,L2 3例。两组患者均为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放射暴露次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周、术后1月及术后6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月及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相同时间点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道辅助下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通道辅助下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视野清晰,固定节段少,软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触摸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选择17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触摸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与同期收治的17例患者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微创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的回复,两种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及带支具离床时间等指标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对照组。结论微创经皮触摸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日短等优势,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行RF、AF、USS、SSE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获12~36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2级的改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的高度,为脊柱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连续43例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行腰椎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2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布无差异。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2组患者伤椎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2组手术在矫正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角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矫形能力与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24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术后12~24个月,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术前和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平移率、VA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增加软组织刨伤,并发症少,并且能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以及避免后期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328-1331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34岁,观察骨折椎的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手术前后伤椎复位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术后CT示伤椎椎弓根螺钉均在正常骨性结构内,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从术前平均(54.75±0.06)%恢复至术后平均(92.35±0.12)%,(P<0.05);骨折椎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25.13±2.67)°恢复至(4.83±1.43)°(P<0.05)。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P<0.05)。所有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结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胸腰段骨折治疗有效。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损伤椎弓根螺钉折断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8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要掌握手术指征,对不稳定骨折治疗要求植骨,术后腰部保护,选择适当拔钉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75例。单节段骨折54例,双节段骨折10例,非相邻双节段骨折11例。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2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新鲜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不易撑开复位者,减压后经椎弓根性椎体植骨;对非相邻节段采用短节段分别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1.6个月(8~14个月)随访;除8例Frankel分级A级患者无改变外,其余均改善1~2级,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7.8°,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8.9%。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手术不仅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而且可矫正畸形、恢复受损节段的正常序列;对于出现脊髓及神经症状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尽早手术减压,恢复脊髓功能;同时要避免漏诊多节段骨折及非相邻多节段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使用对照分析,对照组为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伤椎Cobb's角等。结果微创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s角与开放手术组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触摸法”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采用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15例,并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等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触摸法"较切开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带支具离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复位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36例,使用长尾椎弓根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相邻椎体椎弓根电视透视定位后,皮肤处作4个长约1.5cm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置棒,手法复位后,锁紧螺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手术出血量平均60ml。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较满意复位及较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及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GSS、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体占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及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为85%,术后脊椎序列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3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无继发后凸畸形发生。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能预防后期出现腰痛,椎体高度丢失及继发后凸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后路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患者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椎管面积比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8例,对照组(跨伤椎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4例,比较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在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及椎管面积比改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1周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复查见观察组在椎体前缘高度及侧位Cobb角丢失情况轻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在确保脊柱稳定性、椎体高度恢复的基础上,减少相邻的节段椎体发生退变,减少了术后的矫正度丢失,防止脊椎不稳的发生,减少运动节段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