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后扩张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一种常用的技术,采用非顺应性球囊于支架内进行高压后扩张,有利于普通金属支架(BMS)完全扩张并与血管壁贴壁良好,从而降低支架血栓及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由于药物洗脱支架(DES)本身的设计特性,是否需要后扩张以及后扩张对DES的影响尚无确定的结论。尽管DES在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重建率方面的优点已经被众多的研究证实,但并不是将DES置入冠状动脉内就能确保获得理想的临床结果。优化的DES置入过程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的前提,精确的支架定位、完全的病变覆盖以及支架扩张充分等策略是优化DES置入技术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扩张球囊导管的选择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 :将内径≥ 3.0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 (长度≤ 2 0mm、狭窄 80 %~ 99%、中度以下钙化、TIMIⅡ~Ⅲ级、近端弯曲≤ 4 5°)的患者 5 0例随机分为 2 .0mm、2 .5mm和 3.0mm球囊预扩张组 ,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 ,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 ,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 :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 :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2 .0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 (均P <0 .0 5 )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3.0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 ,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P <0 .0 5 ) ;对直径 3.0mm的病变血管采用 2 .5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 :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 %~ 2 0 %的球囊 ,如此可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 ,同时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3.
药物洗脱支架(DES)较裸金属支架(BMS)明显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和再次血运重建。因此,DES的应用被认为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和BMS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然而,随着DES的广泛使用,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与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明确相关的因素有:①DES内的化疗药物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支架内皮化;②第1代DES的聚合物不可降解,血管壁对持续存在的聚合物过敏产生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③支架贴壁不良,即支架与血管壁…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TCT 2007大会上,Unverdorben医生披露了贝朗公司生产的SeQuent P lease药物洗脱球囊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PEPCADⅠ试验是研究药物洗脱球囊作用机制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在此试验中,共入选初次治疗的小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120例,82例患者单纯使用SeQuent P lease药物洗脱球囊扩张病变,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节段的再狭窄率只有5·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1%。这一结果完全可以与既往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小血管病变的报告相媲美。随后进行的PEPCADⅡ是比较药物洗脱球囊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共入选…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31卷10期14版报道(记者吕强)德国Kastrati进行的研究表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复发,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优于球囊扩张术。(JAMA2005,293:165)在冠状动脉再损伤中,与裸支架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相比,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的危险。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是否优于球囊扩张术还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目的就是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是否较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更有效,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的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哪种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单纯球囊扩张(PTCA)到裸金属支架(BMS),再到药物洗脱支架(DES)。由于去年ESC上公布的2项临床试验,现在又开始对DES安全性的思考,而德国B-BRAUN公司第一个推出了药物洗脱球囊(DEB),是球囊设计理念上的新突破,我们期待它带动介入治疗的新革命。(全文摘自心血管病网,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7.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将内径≥3.0 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长度≤20mm、狭窄80%~99%、中度以下钙化、TIMI Ⅱ~Ⅲ级、近端弯曲≤45°)随机分为2.0 mm、2.5 mm和3.0 mm球囊预扩张组,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共入选病人50例(男36、女14),年龄67.8±15.3(42~87)岁.前降支病变特点长度16.4±8.3(5~24)mm,狭窄程度94.1±5.2(80~99)%,TIMI 1.6±0.7(1~2).三组病人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和TIMI等参数具有可比性(P<0.05).预扩张后,3.0 mm球囊组2例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退出观察.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5 mm以上球囊组相比,2.0 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P>0.05).与2.5 mm以下球囊组相比,3.0 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P<0.05).三组综合分析,对直径3.0 mm的病变血管采用2.5 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如果不考虑可能达到的支架样扩张效果,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20%的球囊.这样一方面能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置入与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IR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DES治疗的IRS患者共171例,分别接受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PCB group,n=75)和第二代DES(G2-DES)治疗(G2-DES group,n=96),对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一年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资料(病变血管、支架特征、平均扩张压、扩张时间、支架内与节段内再狭窄率、最小管腔支架等)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晚期管腔丢失、二次再狭窄率、全因死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冠脉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使用器械上(支架长度、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PCB组的平均扩张压力更低(P0.001),扩张时间更长(P0.001),另外PCI后,PCB组支架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1),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更低(P=0.035);且术后节段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2),但是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86)。随访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CAG特征及MACE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IRS安全有效,与第二代DES治疗IRS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药物洗脱支架在介入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的发展过程中 ,支架取代于单纯球囊扩张使PCI术后再狭窄由 4 0 %~ 5 0 %降至2 0 %~ 30 % ,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奠定了PC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随着支架结构、构型的不断改进 ,一些金属裸支架 (BMS)的再狭窄率已降至 2 0 %左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研制的药物洗脱支架(DES) ,经过 2年多的反复临床试验验证 ,在有选择的病例中其再狭窄率已降至 10 %以下 ,开创了PCI技术新的里程碑。然而如何正确评价DES如此优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发展前景如何 ,是否可全面取代BMS仍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10.
尽管药物洗脱支架(DES)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支架结构的设计也不断改良,植入DE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仍高达10%。目前用于治疗ISR的主流选择包括切割球囊和棘突球囊、药物涂层球囊、斑块销蚀技术、裸金属支架及DES重复置入术。本文就ISR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SR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狭窄是DES时代新的棘手难题.DES再狭窄主要机制包括生物学因素、机械因素及技术因素,而影像学多数表现为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部分表现为支架弥漫性再狭窄和完全闭塞.针对不同影像学表现与机制,DES再次置入的治疗方法优于传统球囊或切割球囊,而对于表现为弥漫性再狭窄、左主干再狭窄等再次DES远期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是重要选择.药物洗脱球囊(DEB)可能是未来治疗DES再狭窄值得期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cod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1支,左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7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10例、2级9例、3级2例。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1个CYPHERTM支架,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20例、2级1例,残余狭窄为3±4.1%,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也无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非顺应球囊后扩张对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9月住院并植入DES共305例,根据是否采用非顺应球囊后扩张分为非后扩张组及后扩张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DES植入情况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情况,观察并分析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患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支架植入数量及平均长度均无统计学差异。非后扩张组及后扩张组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和0%,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不能显著降低DES植入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药物洗脱支架与迟发支架血栓——证据、程度与共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继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之后,药物洗脱支架(DES)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的新里程碑,根除再狭窄这个普通支架的“致命软肋(achilles'heel)”终于崭露曙光。历经几年的“欣喜”与“狂热”,  相似文献   

15.
<正>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革命性突破,到目前为止应用最成功的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DES既可防止球囊扩张后的弹性回缩,又能在病变局部提供缓慢和长期高浓度的药物释放,抑制细胞过度增殖和抗血管重塑,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5%左右。DES显著改善了介入治疗的预后,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支架表面的多聚物涂层基质可诱发炎症反应、延缓伤口愈合,涂层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球囊在老年冠状动脉(冠脉)小血管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入选80例≥60岁需择期行介入治疗的冠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球囊组(DEB组,30例)、药物洗脱支架组(DES组,25例)、普通球囊组(25例)。观察3组术后治疗效果、晚期管腔丢失(LLL)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①DEB和DES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性差异;DES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小于DEB组,但两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球囊组(P0.05)。②1年后随访造影,在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狭窄程度比较中,DEB和DES两组结果相似,均优于普通球囊组;对于LLL,DEB组显著优于DES和普通球囊组。③术后6个月,3组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3组间MACE差异显著,其中DEB与DES组MACE发生率相似且更低(P0.05)。结论:DEB治疗老年冠脉小血管病变不劣于DES,其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且LLL优于D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最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10 6例选择性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 ,低压力 (40 5 .3~ 6 0 7.9kPa)球囊预扩张后 ,冠脉内置入支架 ,高压力 12 15 .9~ 16 2 1.2kPa)释放。结果 :共 12 7处病变置入支架 135只 ,球囊预扩张平均压力为 4 86 .4kPa ,平均支架释放压力为 136 7.9kPa ,即刻支架置入和释放的成功率为 10 0 %。低压力预扩张冠脉内膜撕裂发生率为 3.9%(5 / 12 7处 )。结论 :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 ,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可能减少冠脉内膜撕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似乎成为了跨越血管再狭窄历史长河的诺亚方舟,使"告别再狭窄"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DES并不完美,尤其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LST)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