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缺陷型、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脑电图(EEG)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国产ND-82B型八道EEG机对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标准EEG描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提示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相比,有更明显的病理性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OCSP分型、危险因素及溶栓治疗等。方法 连续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住院的新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原因心脏病、既往脑梗死病史或TIA发作史、抽烟、过量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H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三高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以及各危险因素与临床OCSP分型的关系。结果 觉醒型脑卒中患者24.05%(70/221),男性68.57%(48/70),平均年龄(66.29±15.20)岁,觉醒型脑卒中组与非觉醒型脑卒中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特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在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组比较OR(95% CI)是2.74(1.28~5.86); H型高血压病OR(95% CI)是1.81(1.04~3.15)。2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临床分型占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临床分型的危险因素中在觉醒型脑卒中组完全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高尿酸血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房颤、高尿酸血症在觉醒型脑卒中OCSP分型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在完全前循环供血区的梗死比例较高。在溶栓治疗上觉醒型脑卒中患者溶栓比例为2.86%。结论(1)房颤、H型高血压病可能与觉醒型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2)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OCSP分型发生率不同;(3)房颤、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加重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发生在完全前循环供血区梗死;(4)觉醒型脑卒中溶栓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和分析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4例,将患者分为2组:101例杓型组和103例非杓型组。并选择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杓型组的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无明显降低(P>0.05),非杓型组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与正常组和脑梗死恢复期组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高血压的CD3~+、CD4~+和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治疗前后,与杓型组比,非杓型组的CD3~+、CD4~+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结论 (1)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对24h血压节律异常产生重要作用;(2)非杓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其中,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深层次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对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句子理解的理论,并为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组被试为研究对象,即20例汉语非流利型失语患者(病例组)以及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分别进行探测词是否为施事任务、"把"字句判断任务、语义可逆的句图匹配任务及短时记忆检测,比较2组受试者各项得分情况,分析两组被试表现上的差异。结果探测词是否为施事任务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可逆osv词序、可逆svo词序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可逆osv词序、不可逆svo词序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失语患者在完成句子判断任务时句法违反和语义违反两种错误的判断的错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句图匹配任务中失语患者对svo词序和"把"字句完成得较好,而对"被"字句和osv词序完成得较差,svo词序和"把"字句完成的错误率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osv词序和"被"字句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短时记忆检测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出现了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的分离,实验支持句法自主理论;(2)支持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可分离的阶段的理论。非流利型失语患者的句子理解障碍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功能词加工障碍,句子理解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句法整合的障碍即句子理解的阶段三出现了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3—2016-03收治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病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59)和2型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09),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等指标均高于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2组患者2 h胰岛素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程长短、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型和出血型成年烟雾病患者MMP与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烟雾病患者,其中出血型34例,缺血型46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健康的6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MMP-9及VEGF水平; 比较出血型和缺血型烟雾病患者Suzuki分级中血清VEGF和MMP-9水平; 根据病情进程,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非好转组,比较2组患者发病后第3 d及第15 d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结果 出血型和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之间的VEGF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随着Suzuki分级的增加,2组患者的VEGF和MMP-9水平也相应增加,且有明显差异(P<0.05); 好转组患者入院后第3 d和第15 d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均低于非好转组(P<0.05)。结论 血清MMP与VEGF水平在缺血型和出血型成年烟雾病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与阿普唑仑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口服乌灵胶囊)与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每组各4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服药前后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分。观察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观察服药期间患者空腹血糖(FBG)以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水平。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5%、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G以及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2.5%,对照组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睡眠,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其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等,胆固醇氧化酶法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免疫比浊法测纤维蛋白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 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实施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3%,观察组为84.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_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生命体征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D型人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D型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特点,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D型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9例有失眠症患者和8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失眠症患者D型人格量表的负性情感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社交抑制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失眠症患者组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NA)及社会抑制(SI)两个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11~-0.469)。结论大多数失眠症患者可能属D型人格,其社会支持较差,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组(1 19例),B组: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67例),C组: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24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组、C组患有高血压病史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B组,而B组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阻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G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r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G 、HbArc 、CRP 、MA 、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腩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史、重度颈动脉狭窄率、TC、HDL-C、TG、LDL-C、HbArc、CRP、MA,CIMT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各有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延续护理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2-12—2014-12我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随访1a,比较2组临床效果,再次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自我效能管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为9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DI评分变化率为40.77%,观察组为61.10%,观察组NDI评分变化显著,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观察组为9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评估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以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2型糖尿病60例为观察组,不伴2型糖尿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比较2组造影结果。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率、多支病变率、无侧支循环代偿率分别为81.7%、61.7%、7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22.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比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且以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颅内动脉受累为主,而侧支代偿少。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智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穴位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及智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提高智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栓常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56例ACI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及血栓常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对不同中医证型亚组之间的血栓常规结果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ACI患者分为风火上炎证53例、风痰瘀阻证68例、痰热腑实证44例、气虚血瘀证47例和阴虚风动证4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型亚组的APTT、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血Fib、D-二聚体、v WF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亚组之间PT、APTT和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证亚组的血D-二聚体和v W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亚组(P0.05~0.01);风痰瘀阻证亚组的血Fib水平明显高于、血ATⅢ水平明显低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亚组(P0.05~0.01),但与痰热腑实证亚组的血Fib、AT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ACI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血D-二聚体和v WF水平升高最明显,其可作为ACI风痰瘀阻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组5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组50例,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转归及发病部位、随访mRS评分结果。结果 PAD组吸烟及饮酒患者少于LAA组,但糖尿病患者多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D组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MD)及有TIA史的患者明显多于L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发病部位多位于侧脑室旁,与LA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3个月进行随访,经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A患者大多与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PAD患者多患有糖尿病,且发病早期大多出现PMD,发病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5—2014-05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传统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分为A组(自主神经损伤)62例和B组(自主神经正常)5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心率变异(HRV)及心率震荡(HRT)等指标进行检查分析,评定该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A组与B组的平均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的最快心率明显低于B组,最慢心率明显高于B组,2组差值以A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SDNN、SDANN、rMMSD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而HRT指标中的震荡斜率(TS)也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震荡初始(TO)值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指标以及心率变异(HRV)、心率震荡(HRT)指标可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相I型障碍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差异。方法收集51例双相I型障碍患者(A组)、51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B组)与51例正常对照者(C组),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与比较其认知功能。结果 (1)CPT测验情况:A组、B组的正确数均显著低于C组,A组、B组的错误数均显著高于C组,A组的正确数显著低于B组,而错误数显著高于B组(均为P〈0.05);(2)WCST测验情况:A组、B组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显著高于C组,而正确应答百分比显著低于C组,A组与C组相比除在上述方面有显著差异外,A组在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均显著差于C组,而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则显著高于C组(均为P〈0.05);A组的完成分类数显著低于B组,A组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学习到学会方面均显著高于B组(均为P〈0.05)。结论双相I型障碍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均存在多维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双相I型障碍患者在注意障碍、认知转移能力等方面受损的程度重于双相Ⅱ型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求不同亚型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机制。方法对三个亚型的病例及对照组进行外感受抑制实验,测定第一外感受抑制期(ESP1)和第二外感受抑制期(ESP2)的潜伏期及时程。结果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及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与对照组比较,ESP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P<0.05);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与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比较,ESP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更为显著(P<0.05)。结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病人无明显中枢调控异常存在,频发性及慢性紧张型头痛病人均存在中枢性疼痛调控机制异常,慢性型程度甚于频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