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镇痛在全麻下切痂植皮手术者中应用价值。方法88例重度烧伤行全麻下切痂植皮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右美托咪定(0.25 μ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15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4时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T4时镇静(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躁动分级,统计躁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T4时,观察组血浆COR、E、NE均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于重度烧伤行全麻下切痂植皮手术者,可减轻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疼痛及苏醒期躁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的应用效果,以针对麻醉后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法 对该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入院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年龄在60~89岁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该225例患者在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时均采用七氟醚诱导和麻醉,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给药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情况,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和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 3组患者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苏醒时间长(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发生率,而且右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麻醉用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唐春林  谭平  吴文峰  苏凤华 《重庆医学》2013,42(17):2007-200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纳入该院1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与生理盐水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躁动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躁动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啶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均能有效降低七氟醚术后躁动率,右美托咪啶的效果最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甲强龙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化分为4组(n=15),分别为对照组(A组)、甲强龙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甲强龙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组在体外循环预冲液加入甲强龙20mg/kg,D组麻醉在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之后以0.05μ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术毕,B组既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然后以0.05μg/(kg·h)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又在体外循环预冲液加入甲强龙20mg/kg,A组给于等容量生理盐水。在麻醉后手术前(T1)、CPB即刻(T2)、CPB30min(T3)、CPB结束10min(T4)、术毕(T5)、CPB结束后6h(T6)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记录术前1天术后2天、3天、7天采用简化智能评分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M组、D组和B组在T1~6各个时间点IL-6、S100β蛋白和NSE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均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T1~6各个时间点IL-6、S100β蛋白和NSE均比其他组更低,IL-10均比其他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D组和B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和右美托嘧啶均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中IL-6、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降低脑损伤,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应用甲强龙和右美托嘧啶对体外循环后脑损伤的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与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通过在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然后以维持剂量0.3μg/(kg·h)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等负荷量和维持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T1)、患者手术结束时(T2)、患者手术结束后30min(T3)及患者手术结束后24h(T4)记录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通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指标如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COR)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与T1时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点的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而观察组MAP明显降低,HR显著减慢(P<0.05)。通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T2、T3时点MAP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2、T3和T4时点应激指标包括血糖、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2、T3和T4时点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改善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李娟  陈宇  杨璐  李军  曹福羊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2):104-10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晌。方法 选取于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按数学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DC组,n=24)、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组(DS组,n=24)和对照组(C组,n=24)。在进行麻醉诱导前,DC组以0.3μg/(kg·h)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min;DS组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总量为1μg/k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泵注时间为10min;C组采用微量泵静脉注射与DS组等量生理盐水,泵注时间为10min,3组其余用药相同。记录比较3组患者入手术室平静休息3min时(T0)、气管内插管前即刻(T1)、气管内插管完成即刻(T2)、插管后3min (T3)的SBP、DBP、MAP和HR以及△SBP、△DBP、△MAP和△HR;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硝酸甘油、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和DC组△SBP、△DBP、△MAP、△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期使用1μg/kg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即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所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并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状态,特别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多模式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S组)和干预组(IB组),各40例。IB组给予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切口边缘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NS组给予宫颈注射相同剂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1天(T2)、2天(T3)和3天(T4)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于T0~4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 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4时,NE、Cor和E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4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S组比较,RB组患者T2~4时NE、E和Cor明显升高(P<0.05);RB组患者T2~4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T4时QoR-40评分及T2~4时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罗哌卡因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多模式干预可明显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孙成成  楼群兵  李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57-159,16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患者阴茎勃起和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预防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外科手术男性患者10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n=500)。C组为对照组,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C组和D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1μg/kg,均在完成麻醉诱导并气管插管后10min内开始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0)、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导尿前(T2)、导尿过程中(T3)阴茎勃起的发生率及程度,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C组在T3时间点高发并分级最高(与T2点相比,P<0.05),D组两时间点发生例数及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和T3时间点阴茎勃起发生率分别为4.0%和5.6%,明显低于C组(15.4%、77.8%,P<0.05);在T3时间点阴茎勃起1级、2级和3级发生率分别为4.4%、1.0%和0.2%,明显低于C组(62.6%、11.4%、3.8%,P<0.05)。D组苏醒期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8.4% vs 63.0%,P<0.05),其中1分、2分及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0.4%及2.4%,明显低于C组(22.0%、21.0%、20.0%,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诱导前泵注可预防导尿过程中阴茎勃起和苏醒期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年轻患者术后谵妄的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40例术后谵妄入ICU的年轻患者,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1组),小剂量联合组(DS2组),记录患者术后入ICU T1(0h)、T2(1h)、T3(2h)、T4(4h)、T5(8h)各时间点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躁动评分(SAS)、CAM-ICU评分、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呼吸遗忘次数。结果 与D组相比较,其余3组在T2、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其余3组心率,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较,DS1组在T3,T4,T5时刻VAS,SAS和谵妄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2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呼吸遗忘明显低于S组和DS1组(P<0.05)。结论 对已发生谵妄的年轻患者,抑制疼痛可能是降低谵妄发生的基础,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轻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