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鲜肿节风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鲜肿节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影响鲜肿节风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含量的因素,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建立β-榄香烯的GC测定方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期以及不同干燥时间的鲜肿节风药材中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结果:生长年限对挥发油得率及β-榄香烯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对挥发油得率及β-榄香烯含量有影响,以12月份相对较高;不同药用部位鲜肿节风的挥发油得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茎,β-榄香烯含量以叶中最高,茎中最低;干燥时间越长,按干品计算的挥发油得率和β-榄香烯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肿节风药材挥发油中该成分的质量控制.该研究结果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静脉给药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pH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64~169 nm,分散系数0.084~0.107,Zeta电位为-40 mV,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处方及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静脉给药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方法: 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pH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 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64~169 nm,分散系数 0.084~0.107,Zeta电位为-40 mV,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处方及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08,30(11):1703-1704肿节风叶中含挥发油、酯类、酚类、鞣质、黄酮、氰苷、香豆素、内酯等化学成分,我们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对肿节风叶中提  相似文献   

6.
肿节风治疗鼻部恶性肿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节风为全粟蓝科草珊瑚属植物,学名Sarcandra glaber(Thunb)Nakai;产于广西,浙江、江西等地。性味辛、苦、微温。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通络。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甙、香豆酮、延胡索酸、琥珀酸、挥发油等。剂型有片剂和针剂,片剂每片含肿节风全草浸膏0.25g,相当于生药2.5g;  相似文献   

7.
肿节风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荣清  谢平 《中成药》1998,20(1):37-38
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肿节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72%,主要成分为榄香烯(14.41%),1-对-烯-8-乙酸酯(13.71%),雅槛蓝烯(8.55%)及β-罗勒烯-X(6.88%)。  相似文献   

8.
肿节风的实验室研究及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er(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其味苦、性辛平,有小毒,归心、肝经,主要功能为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其制剂肿节风注射液所含成分为琥珀酸、延胡索酸、黄酮苷、鞣质及挥发油等[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肺炎、扁桃腺炎、胃肠炎、口腔炎以及外伤感染等。近年来研究用于治疗肿瘤有一定效果,对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道癌等有改善自觉症状、增进食欲、减少癌症并发症、减轻癌症性疼痛等作用。关于肿节风及制剂的报道不多,本…  相似文献   

9.
复方山豆根口服液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健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25-228
复方山豆根口服液的检验方法苏健王宝木王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复方山豆根口服液(称样品)是由黄药子、肿节风、山豆根、半枝莲、龙葵、冬虫夏草、猪苓、莪术、鸡血藤等11味中药组成,经提挥发油、发酵、水煎制成的新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建立了黄药子、肿节风、山豆根、莪术、鸡血藤等5味药的薄层鉴别。并建立了山豆根中苦参碱(matrin)的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此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1实验部分11仪器、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肿节风提取工业化生产展开深入研究,优化肿节风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肿节风药材部位、煎煮用水pH、浸泡温度及浸泡时间各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对肿节风醇沉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梯度试验,优选了醇沉温度和添加乙醇浓度。结果:肿节风根茎制备的水煎浓缩液异嗪皮啶含量远高于肿节风叶,而使用肿节风叶进行煎煮所得的水煎浓缩液得率高于肿节风根茎;肿节风煎煮过程最佳工艺为提取pH6.0、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60 min;醇沉温度越高,肿节风醇沉过程得率越高,而醇沉后肿节风浸膏中异嗪皮啶总量与添加乙醇浓度呈抛物线分布,其中使用85%乙醇所得肿节风浸膏的异嗪皮啶总量最低。结论:该试验优化了肿节风提取工艺,可指导肿节风提取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1,(8)
目的基于UPLC-LTQ-Orbitrap技术分析肿节风化学成分积累的动态。方法收集不同生长期的肿节风样品,通过UPLC-LTQ-Orbitrap对肿节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所获质谱数据矩阵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关联性热图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肿节风中31种化学成分,筛选出3年生、5年生、8年生肿节风的12种差异成分,且这12种成分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肿节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肿节风中延胡索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肿节风样品进行预处理,HPLC法测定了6批肿节风中延胡索酸的含量。本法可用于肿节风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肿节风药材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国肿节风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肿节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方法,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表明肿节风民间用药资源消长基本平衡,随着现代药理与毒理研究的深入,肿节风成为我国法定的常用中药材,工业化生产的肿节风制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全国资源蕴藏量正在锐减,以前盛产肿节风的地区,现今甚至面临资源灭绝的危险;人工栽培存在研究多、应用少、推广难等问题,目前还不能真正成为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主要药源。提出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肿节风GAP基地,是肿节风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肿节风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源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揭示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为肿节风资源利用与药材质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全国21个不同种源肿节风药材中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不同种源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海拔从低到高,两者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少;与经度、纬度关系密切,其中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在肿节风自然分布中心区最高;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地理变异规律不同药材部位表现不一,茎比叶密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肿节风药材中此2种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基本代表了我国肿节风药材质量及其差异的现状,与传统观点认为“江西、福建、浙江所产肿节风药材质量较佳”一致,建议上述区域列为今后肿节风药材良种选育与基地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肿节风中微量元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方昌  李翰芳 《中成药》1991,13(12):47-47
肿节风(Herba Sarcandrac)属金栗兰科植物,其根茎叶均可供药用。肿节风具有抗菌消炎、祛风通络,特别对于肿瘤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此,我们对肿节风中的微量元素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探讨其微量元素在治疗中的可能贡献。肿节风中微量元素含量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研究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作用,找出肿节风的有效作用部位。方法:注射外源性抗体造成BALB/C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灌胃给药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观察肿节风及其分离部位对模型动物外周血象和脾脏、肾上腺、胸腺重量的影响。结果:肿节风及部位Ⅰ有提升血小板作用,肿节风组动物的肾上腺、胸腺重量无明显变化,而部位Ⅰ组胸腺重量明显增重。结论:肿节风有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用,肿节风分离部位I为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影响肿节风药材反丁烯二酸含量的因素,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反丁烯二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生长方式、生长年限、采收期、部位以及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中反丁烯二酸的含量。结果:5个因素对肿节风反丁烯二酸的含量都有影响。栽培品比野生品高;3年生比2年和1年生的高;10月份采收的药材含量最高;茎、叶、根、果实中的含量依次降低;广东和浙江龙泉药材含量明显高于其它9个产地的药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肿节风药材中该成分的质量控制。本研究结果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福建将乐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以外标法测定样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野生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0.22%,1.07%,栽培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24%,0.96%。结论:肿节风根、茎、叶3个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差异较大,叶中含量最高,根中最低,但栽培与野生肿节风的相同部位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肿节风有效成分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皂苷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肿节风类药物资源,为肿节风及其制剂提供综合性、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肿节风分散片体外溶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肿节风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以高效液相进行肿节风分散片溶出度试验探索。结果:采用该试验最终确定的方法,5 m in测定肿节风分散片累积溶出百分率,限度为标示量的70%。结论:肿节风分散片批内和批间样品的溶出累积释放百分率(%)差异较小,说明该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