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修复颌骨缺损,来观察和探讨骨缺损的修复方式及成骨机制,为PHBV膜将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选择54只实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随机抽取48只左侧为PHBV膜与CHA复合组(实验组),右侧为单纯CHA(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双侧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左侧缺损处CHA填充后覆盖15mm×10mm大小的PHBV膜,右侧缺损处CHA填充。另外6只兔子左右两侧各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作为空白组。植入材料后在第4周、8周及12周各处死16只动物,空白组在各期处死2只,然后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4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而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8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多处新生骨,对照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但仍可见纤维结缔组织;12周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内骨细胞小,核小,对照组骨缺损区可见部分骨组织形成。结论 PHBV膜联合CHA修复颌骨缺损,比CHA单独修复颌骨缺损成骨速度更快,新形成的骨质较好,而且PHBV膜通过膜的机械性能和维持再生空间的能力,能够阻挡成纤维细胞通透,并且能在机体内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利于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囊肿摘除术后骨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囊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2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囊肿摘除术,按囊腔大小选择并修剪胎儿骨,即刻植入充填囊腔,并严密缝合创口.结果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X线片检查:术后1周显示植入骨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显示植入骨与周围颌骨密度相当,无明显吸收;术后3个月显示植入骨与周围颌骨界限模糊;术后半年显示植入骨与颌骨之间无明显缝隙,植入骨区域与周围颌骨密度相近;术后1年显示植入骨与颌骨密度基本一致,骨愈合良好;术后2年以上显示植入骨与颌骨密度一致.结论 用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损伤小,排斥反应小,疗效显著,克服了其他骨代用品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珊瑚人工骨复合庆大霉素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珊瑚人工骨复合庆大霉素充填33例颌骨缺损,并与血块充填组3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珊瑚人工骨复合庆大霉素充填组的骨修复速度快,抗感染性明显优于血块充填组。结论:珊瑚人工骨制备简单、经济,可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良好的骨代用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倍骼生(bioglass)与羟基磷灰石(HA)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上人工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2组,纵行劈开其一侧下颌骨下缘形成牙槽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倍骼生和HA,术后4,8,12周时取术区标本行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得出骨修复的速度和质量结果。结果:Bioglass与HA均可修复牙槽骨缺损,bioglass组诱导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HA组,结论:Bioglass是一种比HA更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胎儿骨代替自本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与畸形。方法:对64例颌骨缺损畸形的患做了胎儿骨移植整复治疗。从胎儿骨的制备、保存到手术方法进行了周密设计与观察。结果:64例患术后均无排异反应,颌骨功能及外形恢复较好。结论:胎儿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与畸形具有植骨后骨诱导作用强,取材容易,保存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患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现状 ,探讨颌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组织工程骨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组织工程骨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有广阔的前景 ,尚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观察固骼生人工骨在颌骨囊肿术后填充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病例报告]按照常规方法给83例颌骨囊肿病例摘除囊肿病变组织,用自体血液充分搅拌固骼生人工骨后填充颌骨囊肿缺损.83例应用固骼生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81例修复成功,X线检查结果示固骼生与宿主骨紧密接触,无脱落,术后随访2年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83例中2例因切口缝合部位粘膜撕裂而修复失败.[讨论]固骼生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替代自体骨材料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8.
梁一雷  苏武 《吉林医学》2012,33(23):5052-5053
目的:观察评估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羟基磷灰石在颌骨部分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或拔牙后牙槽骨缺损病例30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填塞缺损区,表面覆盖脱细胞真皮基质。结果: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羟基磷灰石能引导骨组织再生,保持牙槽骨丰满,为后期修复提供保障。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部分缺损能有效解决牙槽萎缩、骨量减少等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欣帆 《当代医学》2014,(26):69-70
目的:对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预防术后植入腔感染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颌骨囊性缺损患者进行人工骨植入术,并随机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2)。观察组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不使用口腔修复膜覆盖人工骨,对2组患者3~6个月后发生骨植入腔感染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植入腔在术后3~6个月内发生感染的有2例,感染率为4.5%;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有9例,感染率为21.4%,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骨表面覆盖口腔修复膜对颌骨囊性缺损人工骨植入患者的骨植入腔感染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阎旭  彭滟  高宇  胡娟  韦海东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26-1027
目的探讨与评估倍骼生(PerioGlas)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对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在6只成年杂种狗下颌骨下缘各植入4颗纯钛种植体(共24颗)并在种植体周造成缺损,左下颌2颗为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入倍骼生和自体血混合物,右下颌2颗为对照组,在缺损处任其充满自体血。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两只狗,先后行电镜观测.骨密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结果4,8,12周时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密度比对照组高;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及新生骨小梁,新生骨组织较成熟,对照组成骨细胞少,骨小梁细而少,纤维组织多见。结论倍骼生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脱钙牙本质基质植入治疗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的疗效。方法对32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范围为2~5cm的病例采用脱钙牙本质基质进行填充。结果所有切口均愈合良好,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患者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后囊腔内已有骨小梁影像,3个月后新生骨小梁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区别。结论脱钙牙本质基质用于充填颌骨囊肿刮治术后残留骨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颌骨囊肿患者彻底刮除囊肿后,填塞入适量复方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术后进行临床和X线观察。结果患者术后创口渗血减少,疼痛轻微、肿胀减轻,感染率降低,Ⅰ期愈合32例,愈合率91.18%;术后感染2例,经换药后创口愈合。术后经3、6和12个月X线检查显示囊肿骨缺损区修复良好,总有效率100%。结论利用复方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颌骨囊肿术后骨腔能够减轻术后反应,促进骨腔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短种植体修复颌间距离过大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下颌后牙区骨高度6.0~8.0mm缺牙患者,共25枚种植体经牙槽嵴顶入路用Bicon种植体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临床上恢复功能后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4.7个月,未发现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松动及脱落.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短种植体修复上下颌后部骨量严重不足的缺牙区虽在临床上出现冠--种植体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种异种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分别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FDB)、部分脱蛋白骨 (PDPB)、部分脱钙骨 (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以自体髂骨和空白缺损作为对照 ,术后 4 ,8,12 ,2 4周取材 ,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 ,评价三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可见 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 ;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 ;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 ;2 4周时PDPB组髓腔再通 ,PDCB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 ,有一些高密度影 ,CFDB组缺损区域有更多高密度影 .X线片评分表明 4周和 8周时各材料组无显著差异 ;12周时PDPB组和PDCB组评分高于CFDB组 ;2 4周时评分为PDPB组 >PDCB组 >CFDB组 .经组织形态观察可见 4周和 8周新骨贴附材料生长 ,以后新骨增多 ,材料随时间推移逐渐降解吸收 ,2 4周时成骨量PDPB组 >PDCB组 >CFDB组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好 ,PDCB的修复效果较好 ,CFDB修复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脱钙牙本质基质植入治疗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的疗效。方法 对32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腔范围为2~5cm的病例采用脱钙牙本质基质进行填充。结果 所有切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患者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后囊腔内已有骨小梁影像,3个月时新生骨小梁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区别。结论 脱钙牙本质基质用于充填颌骨囊肿刮治术后残留骨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使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骨粉填充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颍上县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0例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填充骨腔,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压制成膜双层覆盖在骨缺损区表面。术后分别于第3、6、12个月进行定期观察随访,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其疗效。 结果 30例颌骨缺损修复患者术后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可见骨腔内大量新骨形成,骨缺损区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可见新骨密度增高,骨腔内有大量骨小梁形成,新骨与周围骨质界限模糊;术后12个月可见植骨区与周围颌骨组织密度接近,界限基本消失,连续性完整,充填材料与新生骨及周围骨组织生长良好,骨缺损区完全修复,表现出良好的软组织及骨组织修复效果。 结论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填充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区可有效促进骨组织修复和软组织愈合,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颌骨缺损修复方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支架上,构建rADSCs/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中下段造成2 cm长度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单β-TCP人工骨对照组;C组:rADSCs/β-TCP复合体实验组。在手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进行X线检查,然后每组各选2只兔处死后取出标本,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并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复合β TCP后对其生长分化无影响。X线检查结果发现,A组有稍多的骨组织形成,未见髓腔及正常骨影像学表现;B组虽然骨连接性基本恢复,但骨髓腔尚未完全再通;C组骨连接性完全恢复,骨缺损基本修复,骨髓腔再通。术后4周,C组可观察到骨缺损周围开始形成新生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量逐渐增多。术后6周,材料逐渐降解,材料孔隙内有新生骨长入。术后8周,C组材料降解明显,材料孔隙基本消失,髓腔已基本再通;B组部分骨髓腔再通,而A组未发现骨髓腔再通。新生骨组织面积比较,各时间点C组的面积最大,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未见免疫排斥现象。结论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ADSCs有望成为理想的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工程骨所需要的种子细胞,为大段骨缺损组织工程的修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钛板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索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方法:对2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下颌骨的病例行钛板或钛网的修复治疗。结果:20例病例中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感染,去除钛板,其余均愈合良好,较好地恢复了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结论:钛板在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黄保良 《吉林医学》2011,32(28):5883-5884
目的:总结外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经验。方法:利用小腿腓动脉的终末皮支为蒂设计外踝上皮支皮瓣11例,修复内、外踝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分别3例和6例,踝前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5 cm×6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饱满,质地好,部分感觉恢复。结论:外踝上皮支皮瓣切取简便、血运可靠,是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组织瓣和代用品修复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203例口腔颌面部手术后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采用带蒂和游离的各种组织瓣以及自体骨组织和金属代用材料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软腭部、腮腺区、下颌骨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203例手术中,成功率为89.7%(182/203),所用各类组织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缺损。结论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根据缺损的组织量、部位、缺损范围和全身情况选用不同的组织瓣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