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增城市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评价,为制订有效的狂犬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消除狂犬病。方法增城市近几年来狂犬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又由于周边地区狂犬病疫情也较紧张,为迅速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开展了健康教育促进系列措施,提高整体人群预防狂犬病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2006年8月开展为期一年的《增城市健康教育促进防制狂犬病效果研究》项目,与项目实施前一年同期对比,狂犬病发病率下降58·34%,发病率由前一年的1·51/10万下降至后一年的0·61/10万。结论狂犬病可防不可治,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提高整体人群预防狂犬病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暴露后及时使用安全性、抗原性好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狂犬病疫情,乃至消除狂犬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2-201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狂犬病防制措施和应对策略,控制狂犬病发生和流行,最终达到消除狂犬病的目标。方法收集广州市2002-2014年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及防制效果评价。结果 2002-2014年广州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5例,病例从2002年的1例开始呈逐年增加趋势,2006年增至10例,疫情较为严峻。通过采取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病例从2007年开始呈逐年减少趋势,至2014年,其中4年无病例报告。结论推广应用《广州市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狂犬病效果研究》项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提高整体人群预防狂犬病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对预防控制狂犬病效果显著,科基本达到消除狂犬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朱平  张烽  马平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6):416-418
目的总结和分析南通市1997~2007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目前防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制对策。方法收集1997~2007年的全市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及所有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期间,狂犬病发病数为161例,发病率在0.09/10万~0.32/10万,2002年的发病率最高,从2003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如皋、如东、通州和海安四地。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7~10月病例最多。发病以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60岁组发病最高,占30.43%。结论部门之间的合作、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落实综合防制措施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开展动物狂犬病的监测,尤其是无症状犬携带病毒的监测,以及从患者和犬中分离狂犬病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1997-2007年狂犬病流行状况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最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7-2005年广州市狂犬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对广州市近几年狂犬病发病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措施。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5年发生的狂犬病病例发病情况、分布、潜伏期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疫情上升的原因。结果1997-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18例,1997-2000年,疫情局限在花都区,2002-2004年疫情集中在增城市,但2005年疫情迅速上升,共发生9例,并波及多个地区。结论犬只密度升高,犬伤人数增多,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上升的原因,加强宣传教育、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海安县近年来狂犬病发病有上升趋势 ,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和下降。现将 1 998~ 2 0 0 2年我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制措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诊断 狂犬病病人的诊断按照国家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 70 1 4-1 997)》 ,主要依据咬伤史和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经过医疗机构确诊。病例调查 接到传染病报告后 ,县卫生防疫站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派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同时开展病家及疫点消毒处理。2 结  果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①发生狂犬病病人 1 6例 ,男1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东省梅县1970~2002年狂犬病疫情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0~2002年梅县发生的狂犬病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梅县33年来,共发生狂犬病136例,平均年发病率0.75/10万;狂犬病发病例率从20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形成发病高峰,后逐年下降,进入九十年代连续八年无病例发生,实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狂犬病的目标;但从1998年起又有病例报告,2002年报告4例(发病率0.66/10万),疫情呈回升趋势。结论 家犬免疫率、暴露人群伤口处理率和免疫接种率低,及疫点处理不彻底是该县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对家犬实行管、免、灭综合性防制。  相似文献   

9.
梁海  张洪满  周岩  李伟  覃大章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54-1355
目的分析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探讨防制对策。方法对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结果2002~2009年宾阳县狂犬病48例,发病率在0.1~1.6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9/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0~10、50~60和60~70岁,分别占14.58%、20.83%和20.83%。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为主,其次为学生。暴露后只有12.5%的病例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理,4.17%全程注射疫苗,4.17%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近年来农村养犬密度大,以放养为主,犬只免疫率低,犬带毒率高达18.00%。结论狂犬病防制需要各级政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密切协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州市近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5年狂犬病疫情报表、2000-2005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州市2000~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病例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0~2005年狂犬病个案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结论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联合防制措施,是预防狂犬病感染和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清远市2001~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燕锋  黄金英  孙小康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2):1305-1306,1296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制对策。方法收集2001~2005年清远市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清远市狂犬病发病率由2001年的0.03/10万上升到2005年的0.51/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我市石灰岩的农村地区。结论我市狂犬病疫情比较严重,尤其是英德市及连州市,应引起清远市及重点县(市)政府的重视,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狂犬病防制工作,以有效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增城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增城市2000—2009年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疫情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增城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AIDS59例,其中HIV43例,AIDS16例,死亡8例。增城市艾滋病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新塘镇占49.15%,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1.19%,20~49岁男性青壮年占89.80%,初中及以下占76.27%;感染途径由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增城市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但疫情相对集中,病例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暗娼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1988~2007年湖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南省近20年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防治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8~2007年法定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年来湖南省狂犬病共报告病例4401例,发病率为0.35/10万,发病经历了下降期、上升期、波动期。全省14个市(州)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数多集中在湘南与湘中地区,永州、郴州、邵阳、衡阳、怀化五个市发病人数共2378例(占全省54.03%)。发病数以7—10月为多,2~4月较少;农民占的比例最大(61.21%),其次是学生(18.95%);以5~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男女性别比为2.24:1。结论湖南省狂犬发病经过了1988~1996年下降期后,近年来又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的原因,因此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人间狂犬病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许昌市狂犬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10年狂犬病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许昌市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30—59岁人群发病所占比例较大,夏秋季发病相对较多。结论应加强犬只管理,促进暴露后伤口规范处置和免疫接种,加强狂犬病的预防控制,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池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池市2000~2011年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1年河池市共报告狂犬病318例,年均发病(死亡)率为0.70/10万,200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最少13例,最多48例。农村男性农民和学生是狂犬病高危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8月、11月和12月发病较多;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92.97%,犬只疫苗接种率较低(25.03%),健康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毒抗原平均阳性率为4.79%;Ⅲ度伤口占52.86%,被动物伤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占90.75%。结论目前河池市狂犬病疫情形势仍严峻,应加强农村狂犬病的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东莞市2007年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莞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理情况,为狂犬病防治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工作指引(2007年版)》,对2007年全市各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月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全市共报告暴露人数58822例,每月暴露4201-6159例,5-8月为暴露的高峰期,男∶女为1.64∶1,15-44岁组占暴露总数的56.74%,下肢和上肢暴露占91.38%,单处伤占85.34%,Ⅱ、Ⅲ级暴露分别占46.01%和34.89%;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3.96%和99.74%,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仅为5.82%;犬伤暴露占80.08%,其次为猫占11.26%。结论2007年东莞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数为近五年来的新高,其中犬伤占绝大多数。坚持以犬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用进口灭活犬用疫苗并实行免费接种,对狂犬病的防制成效显著。建议应加强培训和教育,不仅要让医务人员掌握犬伤医学处理技术,还应该让群众知晓有关预防狂犬病的基本常识,做到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南省郴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揭示狂犬病疫情回升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分析。结果 1990-2009年郴州市共报告狂犬病494例,发病率在0.02/10万~1.22/10万之间,1990年以来狂犬病发病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1年达到高峰,2002-2007年发病数维持在较高水平,2008年后有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桂阳、宜章、嘉禾、临武、安仁、永兴等6县,以儿童和农民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结论养犬数增加而免疫接种率低,犬管理不当,暴露后规范处置率低和群众防病知识缺乏、防病意识不强是导致郴州市人间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疫情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