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2 0世纪 40年代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由于其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 ,病死率高达 30 %~ 70 %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食品 ,引起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 (Food borneListeriosis) [1] ,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并开展相应的研究 ,现将李斯特氏菌在食品等环境中的分布、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对环境的抵抗力、检验方法和李斯特氏菌病预防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菌属为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 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常能引起人畜共患李斯特病的病原菌,感染此菌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病死率较高。自然界广泛存在,食品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传播。近年来,国外对李斯特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时有报道。国内虽未见该菌食物中毒报道,但因食品污染而引发该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3]。为掌握我市单增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防止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和流行,于2005~2007年对…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分布及其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李氏菌)是引起人、畜单核细胞增生的一种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疾病。该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对多种食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十几年来,由李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北美、欧州一些国家相继暴发,其严重性超过沙门氏菌[1],现已确认食品中污染李氏菌危害极大,是一种病贝)率极高的主要病原菌,已引起人们对该菌的极大重视。在我国尚无食源性李氏菌病暴发的报道,对食品污染李氏菌的报道也较少。为了解我省主要食品中李氏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2年7月一1993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区2002~2006年(2004年除外)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其动态变化,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区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及餐饮饭店共随机采集619件食品样品,依据"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2005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验室技术手册"及GB/T4789-94 2003.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抽检食品样品619件,检出3种食源性致病菌共115株,总检出率18.58%;其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茵58株、沙门氏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结论]海淀区近年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总检出率高于国内近年食品污染水平,其中2005年总检出率为38.00%.检出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污染的是生肉类.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 ,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该病病死率高达到 2 0 %~ 30 % [1 ] ,因此引起卫生界的高度重视。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土壤是主要的贮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 ,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从国外暴发的几起李斯特菌病的传播媒介看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的传播源。因此许多学者提出该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 病原学该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 ,长 1~2μm、宽 0 .5μm,常成对排列。在 2 0℃…  相似文献   

6.
2005~2007年无锡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接国标方法,对8类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与鉴定. [结果]2005~2007年在垒市8类食品374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8.5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4.28%;沙门菌检出15株,检出率为4.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1株,检出率为0.27%;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 [结论]无锡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制品和水产品受到污染最为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速冻食品中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探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斯特菌 (Listeria)病是一种能引起人兽共患病 ,致病性强的食源性病原菌 ,其临床症状为人类脑膜炎、菌血症 孕妇流产等。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因素杀灭。多种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该菌所致疾病多次在世界上引起爆发 ,且死亡率在 3 0 %左右[1 ] ,它是 2 0世纪 90年代的主要致病菌之一[2 ] 。由于近年来不断从食品中分离到致病性李斯特菌 ,在我国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在 2 0 0 0年 3月卫生部法监司发出加强李斯特菌监测 ,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通知。为了解我市速冻食品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我们于 2 0 0 3年 4-6月份对本市…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产单核李斯特菌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并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该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30%-70%。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本底情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重点食品,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9—12月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肉类、冷冻食品、蔬菜、海产品、鲜奶等食品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力. [方法]2005~2007年采集8大类食品,共计373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6种致病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TB细菌鉴定仪,肠毒素检测采用minVIDAS测试系统. [结果]2005年150份食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0.7%,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0.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6年14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5.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8.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3%,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2007年83份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7.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10.0%,沙门氏菌检出率3.6%,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未检出. [结论]2005~2007年373份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说明这4种致病菌可能是近年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生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高检出率,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和食品病原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死亡率高达30%~70%〔1〕。由该菌污染食品,引起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FoodborneListeriosis),在国际上已引起广泛关注〔2〕。WHO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操作规程,对辽宁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进行检验。结果在餐饮食品、乳与乳制品、熟肉制品和水产品等十余类食品4772件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74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共227株,阳性率为2.01%。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检出率16.1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50%、大肠埃希氏菌0.54%和沙门氏菌0.34%。结论应注意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正>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属李斯特菌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1〕。食用了被单增李斯特污染的食物后可以引起李氏杆菌病,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死亡率可达20%~30%〔2〕。为完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监测任务,掌握吉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于2009年7-8月对动物性水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食品中重要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食品中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5个地区抽检生畜(禽)肉、水产品、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5类食物样品共929份,依据国标法和特定新方法,运用API卡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929份样品中共检出180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9.4%,其中弯曲杆菌17株,检出率9.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30株,检出率14.0%,O157大肠杆菌17株,检出率2.5%,沙门菌5株,检出率0.7%,副溶血性弧菌11株,检出率5.7%;5类食品中病原菌阳性率最高的是水产品(35.8%),其次为生畜(禽)肉(26.1%),第3为熟肉制品(9.4%)。[结论]四川地区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畜(禽)肉是主要的污染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冷冻(藏)禽肉和水产品中污染严重,分别为47.5%和28.5%,在直接入口的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率达到8.8%。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丹东口岸进口水产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结果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该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布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方法]对2004年经丹东口岸进口的水产品共746批样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1株,总检出率2.8%,以活的水产品检出率最高,为38.9%。[结论]朝鲜海岸很可能已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对从朝鲜进VI的水产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并对从朝鲜入境人员进行李斯特菌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类败血症、脑膜炎以及孕妇流产等疾病。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食品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可被污染。由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能在冷藏食品中长时间增殖、生存,在低温下毒力有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对热有较高的耐受性等特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食源性病原菌,WHO将其列为食源性4大致病菌之一。为了解我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秦皇岛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用LB增菌液增菌后,接种青岛海博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动力试验、溶血实验及API生化鉴定。[结果]从120份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总检出率为7.5%,其中从豆制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20%,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4株,检出率为20%,水产品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15%,其他样品未检出。[结论]我市首次从豆制品水产品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超市食品中该菌污染严重,应对超市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7.
尽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李斯特氏菌)被认定为人的致病菌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近十年才被确认为食源性病原菌。在4起大规模李斯特氏菌病暴发中,有3起与乳和乳制品有关,这促使执法机构迅速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制定直接入口食品中不得检出李斯特氏菌的标准以保证该类食品的卫生。这个决策是根据很少一些与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流行和控制有关的资料作出的。这在当时是一种保守而恰当的处理李斯特氏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监测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5年在河北省6个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4大类食品(生肉、熟肉制品、水产品和蔬菜)共530份样品。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6.4%,其中生肉10.6%,熟肉制品5.6%,蔬菜2.2%,水产品未检出,共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4株。结论在河北省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农贸市场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按国标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食品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生化鉴定,改良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0份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36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株23株,其余3株。1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多粘菌素B和萘啶酸100%耐药,对氨苄西林、头胞噻肟、先锋V号、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100%敏感。[结论]本地区农贸市场食品存在着李斯特菌的污染,生肉禽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LM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直接入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方法]对丰台区11类餐饮业11种直接入口食品进行调查,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和WS/T 9-1996进行.[结果]辖区内的83家餐饮业食品2148件调查中共检出124株(7.35%)变形杆菌、31株(1.84%)EPEC、2株(0.1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株(0.80%)副溶血性弧菌、1株(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EHEC O157H7/NM;熟肉制品及凉拌菜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检出率夏秋季高于冬季.[结论]直接入口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比较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