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双胎在临床上常见,如处理不当,可危害母婴的生命和健康,我们1980~1990年收治双胎孕妇104例,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妊娠最短25周,最长42周。其中25~28周6例,~36周26例,~40周70例,>42周2例。其中第一胎64例,第二胎33例,第三胎6例,第四胎1例。本组双头位36例,双臀1】8例,一臀一头13例,一头一臀29例,一头一横位72例,一臀一横位1例。二、分娩方式对有合并症者应积极治疗,如重度妊娠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不孕症治疗中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比以前增高。双胎妊娠高危因素多,围产儿的死亡率比单胎高5倍,对母体的危害主要来自孕、产期的并发症及胎位异常。1996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三年间我院共收治91例双胎妊娠。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三年间本院总分娩7563例,其中双胎分娩91例,占1.2%。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8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29例。孕周24~41周,平均36周,<37周者26例,≥37周者65例。其中单卵双胎31例,双卵双胎60例。围产儿死亡12例,死亡率为6.6%。围产儿窒息…  相似文献   

3.
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产科技术的进步,围产地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双胎的围产儿死亡率仍较高,约15’;左右’““’。如何处理多胎妊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1986年ID~1997年12R12车间在我院分娩的140例双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分析1】汉胎妊娠发生率12年分娩总数1叨34例,双胎14o例,占7o巩,单胎1959《例,占992盯%,双胎与单胎比,发生率为1:13996。12)hi先露类型与分娩方式140例双眼妊娠胎方位头/头77例.占55’。,略高文献报道’”,“’。其次头l臀29例,臀l头16例,臀l臀8例,头l横7例,横l头2…  相似文献   

4.
双胎妊娠孕妇的并发症较多 ,围产儿死亡率亦高。本文就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3年间我院 91例双胎妊娠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1 资料与分析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3年间共分娩 92 6 4例 ,双胎分娩总数 91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9 8‰。孕妇年龄 ,最小 2 2岁 ,最大 34岁 ,平均 2 4岁。初产妇 89人 ,经产妇 2人。孕周 31周~ 42 3 周 ,平均 36 2 周。1 2 胎方位类型 头 /头位 48例 ,占 5 2 7% ;头 /臀位 19例 ,占 2 0 8% ;臀 /头位 9例 ,占 9 8% ;臀 /臀位 7例 ,占 7 6 % ;头/肩位 5例 ,占 5 4% ;肩 /头位 …  相似文献   

5.
姚晶群 《黑龙江医学》2002,26(2):144-144
我科自 1987- 0 8~ 1996 ,共收住双胎妊娠 10 0例。入院后我们加强对双胎妊娠的管理。其围产期并发症逐步下降。1 一般资料10 0例双胎妊娠孕周多在 2 8~ 36周。年龄为 2 8~ 39岁不等。经阴道分娩者 78例。剖宫产者 2 2例 (见表 1) ,其合并症 (见表 2 ) ,余为正常妊娠。表 1  10 0例双胎妊娠分娩情况分类平产 负压吸引臀位助产 剖宫产穿颅术计例数 491 1 1 7 2 2 1 1 0 0表 2  10 0例双胎妊娠中的合并症分类早产妊高征 前置胎盘 早破水 贫血胎盘羊水过多产后流血 死胎人次 2 1 2 6 91 3 4 3 4 12 病例分析从表 2看出双胎妊娠并发症较…  相似文献   

6.
王永珍 《安徽医学》1990,11(4):22-23
<正> 根据本院1984年1月~1989年1月以来的臀位分娩资料,对剖宫产在臀产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着重就剖宫产降低臀产围产儿的病死率价值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近5年来我院分娩人数2842例,其中单胎臀位171例,双胎臀位3例,有1例2个胎儿均为臀位,婴儿总数为175例。同期剖宫产总数634  相似文献   

7.
多胎妊娠的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亦高,而多胎妊娠中最常见为双胎妊娠,本文就我院20年来50例双胎妊娠作一回顾分析探讨. 临床资料 1991~ 2010年我院双胎分娩总数为50例,占同期分娩总数21252例的0.23%. 胎方位与分娩方式:50例双胎妊娠中,双头位33例(66%),33例中剖宫产25例(75.6%);头臀位12例(24%),12例中剖宫产10例(83.3%);双臀位3例(6%),3例中剖宫产3例(100%);臀头位2例(4%),2例中剖宫产1例(50%).阴道产包括自然分娩、胎吸、臀位助产、臀位牵引和内倒转等助产术.  相似文献   

8.
李秋香 《中原医刊》2004,31(22):20-2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1996~2002年间44例双胎妊娠,从年龄、孕龄、常见并发症和胎方位与分娩方式、围产儿死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双胎妊娠中,25例经阴道分娩,阴道手术产率为64%;双胎剖宫率(19例)43.2%。指出双胎妊娠由于胎位异常、产力异常及妊娠并发症多等因素,难产及手术产率均较单胎明显增高。结论:认为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应掌握以下原则:当第一胎儿为臀位、第二胎儿为头位,尤其是胎儿较大、羊水较少时,应考虑剖宫产;而单纯的第二胎儿臀位可以经阴道分娩,不必常规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院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 66例中下腹壁正中纵切口 (传统组 ) 80例 ,下腹横直切口 (笔者在以色列 Stark医生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基础上加以改良 ) 86例 ,后者临床效果更为满意 ,现作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 1 将剖宫产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两组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简称改良组 86例 ,其中初产妇 78例 ,经产妇 8例 ;单胎头位 69例 ,臀位 1 1例 ,双胎 6例 ;足月妊娠 80例 ,早产 6例 ,传统组 80例 ,其中初产妇 60例 ,经产妇 2 0例 ;单胎头位 64例 ,臀位 1 0例 ,横位 2例 ,双胎 3例 ,三胎 1例 ;足月…  相似文献   

10.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在产科工作中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其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高。通过对我院 6 5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临床处理上有一些体会 ,现报道如下。1  资料1 1 选择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 191例 ,合并胎膜早破 6 5例。单胎妊娠 6 0例 ,双胎妊娠 5例。孕妇平均年龄 2 6岁 ,初产妇5 8例。经产妇 7例。〈34周分娩者 14例 ,34+ ~ 36 + 6周分娩 5 1例 ,其中阴道分娩 5 6例 ,剖宫产 9例。1 2 胎膜早破的原因 :胎位异常(臀位、横位等 ) 13例 ,双胎妊娠 5例、妊高征 4例、生殖道衣…  相似文献   

11.
滕红  张炜阳 《吉林医学》1993,14(1):30-32
<正> 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更大,围产儿死亡率较单胎妊娠高数倍。死亡原因主要是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孕产妇的并发症亦增加。为探讨双胎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本文将1975年1月~1991年12月的17年间24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1年以来系统地开展了围产  相似文献   

12.
臀位是常见的高危妊娠,直接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加强臀位管理,降低臀位发生率尤为重要,1988年1月~1989年3月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所采用改良倒转术纠正臀位714例,成功率较高,现总结如下:1 方法对妊娠30~40周单胎臀位无禁忌症者,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何佩  周建英 《河北医学》2000,6(6):544-54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1993年1月至1998年4月分娩总数10994例,双胎妊娠48例,占0.44%。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3例。孕周28~41 6周,平均36 2周。胎方位头头32例,头臀6例,臀头5例,臀臀3例,臀横1例,头横1例。合并妊高征19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18例,先兆早产17例,妊娠贫血16例,其中一个死胎3例。1.2 分娩方式:48例双胎中剖宫产组22例,占45.8%,阴道分娩组26例,占54.2%。1.2.1 孕周与分娩方式:孕28~31 6周6例均阴道分娩。孕32~36 6周11例,剖宫产2例,占18.2%(2/11)。孕37~41 6周31例,剖宫产20例,占64.5%(20/31…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的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17例,均行剖宫产术。产妇年龄23~45岁,孕周30~38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5例,单胎妊娠15例,双胎2例,头位13例,臀位2例,横位2例,难产史1例高血压家族史5例,少数民族患者7例。  相似文献   

15.
钟业超  金松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25-1526
目的了解孕中期单胎妊娠及双胎妊娠孕妇不同孕周血清AFP和β-HCG水平。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9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中,随机选择单胎妊娠56例,双胎妊娠55例。所有孕妇分别孕15周和20周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β-HCG。单胎妊娠孕妇孕15周化学发光法及相关软件进行唐氏筛查,高危者进行产前诊断。所有孕妇追踪至妊娠终止,新生儿常规体格检查。结果单胎妊娠及双胎妊娠孕妇孕20周AFP水平比孕15周高(均P〈0.01);单胎妊娠及双胎妊娠孕妇孕20周β-HCG水平比孕15周低(均P〈0.01)。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孕妇不同孕周AFP及β-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唐氏综合征患者AFP降幅与β-HCG增幅同时在同组低水平。结论单胎妊娠及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增加,β-HCG随孕周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双胎妊娠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胎。我们对本院 2 0年间双胎妊娠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变化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系我院 1979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 ,孕龄≥ 2 8周者。将资料分为前后两阶段进行总结分析。前阶段 (1979年 1月至 1988年 12月 )双胎妊娠共 182例 ,围产儿 36 4例。后阶段 (1989年 1月至 1998年12月 )双胎妊娠共 15 5例 ,围产儿 310例。统计学方法为 t检验和χ2 检验。2 结果与讨论2 .1 诊断时间及方法前阶段除常规临床检查进行诊断外 ,77.4 %的双胎妊娠同时进行了 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前次双胎或单胎妊娠剖官产分娩后再次妊娠时,尝试阴道分娩(VBAC)的概率、VBAC失败率及产妇的主要不良结局。研究设计:本研究为1996--2000年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学科分类号引自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经过培训的科研护上负责收集病例中关于VBAC及临床结局的资料,包括子官破裂和严重手术损伤等。采用双变量及多变量法评价双胎妊娠与VBAC结局的关系。结果:共25005例至少有1次剖官产史的孕妇,其中双胎妊娠535例,单胎妊娠24307例。与单胎妊娠者相比。双胎妊娠孕妇尝试VBAC的比例较小[校正OR(AOR)0.3,95%CI 0.2~0.4】,如行VBAC,其失败率(AOR1.1,95%C10.8~1.6)、子宫破裂率(AOR1.2,95%C10.3—4.6)及产妇严重疾病发生率(AOR1.6,95%CI 0.7~3.7)并未增加。结论:双胎妊娠的产妇比单胎妊娠者较少尝试VBAC,但VBAC的失败率、子宫破裂率及严重疾病发生牢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2000年3月~2001年8月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92例,其中下腹正中纵切口(传统组)320例,下腹横切日(笔者在新式剖宫产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称改良组)172例,后者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新式剖宫产172例,其中初产妇160例,经产妇12例;单胎头位140例,臀位21例,双胎11例;足月妊娠163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并发症及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双胎妊娠和5364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单胎和双胎妊娠新生儿及孕妇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宫颈长度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早产率。结果:5469例孕妇中,单胎妊娠5364例(98.08%),双胎妊娠105例(1.9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78.1%)、低体重儿出生率(42.9%)、围产死亡率(10.5%)及新生儿死亡率(2.9%)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分别为30.1%、4.0%、3.9%、0.2%)(P均〈0.05),双胎妊娠早产率(42.9%)、产后出血率(22.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21.9%)、胎膜早破(20.9%)、妊娠合并贫血(18.1%)亦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分别为4.6%、1.9%、9.2%、10.1%、8.1%)(P均〈0.05)。38例双胎孕妇22~24周宫颈长度为(3.48±0.64)cm,孕34周前自发早产率为13.2%,宫颈长度预测双胎自发早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3.9%、66.7%和97.0%。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率高,并发症多,对母体影响较大;孕22-24周宫颈长度可以作为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早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78~1987年我院收治双胎妊娠188例,除去孕周不足28周者6例,现将182例进行统计分析。材料和方法 182例双胎妊娠共有364例围产儿,10年分为两个阶段,1978~1982(简称前阶段),1983~1987(简称后阶段),前、后两阶段双胎妊娠及围产儿分别为95,190例;及87,174例。一、诊断:182例双胎妊娠产前诊断出双胎妊娠168例占92.30%。7.70%于临产后始诊断出。前阶段产前诊断率为87.37%,后阶段为97.70%,后阶段产前诊断率明显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