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症病理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复方桑钩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氟伐他汀钠组,每组12只。给药4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Fib含量、AT-Ⅲ、t-PA、PAI-1及t-PA/PAI-1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模型空白组Fib含量、PAI-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AT-Ⅲ活度、t-PA值、t-PA/PAI-1比值则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的TC、LDL-C、PAI-1、Fib与模型空白组比较,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0.05),HDL-C、t-PA、t-PA/PAI-1、AT-Ⅲ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低剂量组大鼠的TC、LDL-C、PAI-1水平明显降低,t-PA/PAI-1显著升高(P<0.01),其他无明显影响。氟伐他汀钠组除AT-Ⅲ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各指标的变化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复方桑钩颗粒在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同时,能改善高血脂大鼠的高凝状态、提高抗凝和纤溶能力,尤其是高剂量组,效果与氟伐他汀钠相当,在抗凝方面甚至优于氟伐他汀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妇女分为正常非孕组20例、正常晚孕组20例和妊娠高血压组5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纤维蛋白原(Fb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正常晚孕组与妊娠高血压组Fbg、PAI-1、t-PA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组的t-PA随着病情病化无改变(P>0.05),Fbg、PAI-1及D-dimer随着病情加重显著升高(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纤溶功能明显降低,纤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与严重的血栓前状态,检测血浆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eC 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血浆TXA2、PG I2含量及抗凝、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FeC l3外敷诱导大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测定血浆TXA2和PG I2稳定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PA、PAI-1、PLG、AT-Ⅲ和PC活性。结果浓度为2.16 mol.L-1的FeC l3可诱导大鼠颈总动脉闭塞性血栓形成,且该模型血浆TXB2含量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降低(P<0.05);血浆t-PA和PLG活性降低(P<0.05),PAI-1活性无变化(P>0.05),t-PA/PAI-1比值降低(P<0.05);血浆AT-Ⅲ活性降低(P<0.01),PC活性轻微降低(0.10>P>0.05)。噻氯匹定可抑制FeC l3诱导的血栓形成,但对TXB2和6-keto-PGF1α无影响,表明其抗栓作用不是通过抑制血小板TXA2生成而实现的;噻氯匹定还可升高血浆t-PA活性,可能系该药通过抑制血栓形成,减少了血浆t-PA消耗所致。而该药对AT-Ⅲ和PC活性无影响。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LMWH)也可抑制血栓形成,该药对TXB2和6-keto-PGF1α无影响。LMWH可升高血浆t-PA活性和t-PA/PAI-1比值,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有关。LMWH还可使该模型血浆AT-Ⅲ活性降低,这是由于LMWH与AT-Ⅲ结合而发挥其抗凝作用,从而使血浆中AT-Ⅲ消耗所致。结论FeC l3可诱导大鼠闭塞性动脉血栓形成,该模型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激活有关,同时该模型存在抗凝蛋白活性降低和纤溶活性降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代尊昌 《海峡药学》2005,17(1):68-70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5 0例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 5 mg,共用药 8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心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栓素 B2 (TXB2 )、6-酮 -前列腺素 F1∝ (6-K-PGF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药 (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氨氯地平降压作用明显 (P<0 .0 5 )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随着血压下降 ,血浆 TXB2 水平、t-PA含量、PAI-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显著下降 (P<0 .0 5 ) ,6-K-PGF1∝ 、t-PA活性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香椿子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桂兰  陈超 《中国药房》2011,(15):1364-1366
目的:研究香椿子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方法:测定正常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复制大鼠静脉血栓模型并称取血栓湿重。复制血瘀证模型大鼠,并测定其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含量。结果:280、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均可延长大鼠PT、TT、APTT。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可使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栓湿重显著降低(P<0.01)。香椿子水煎剂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无显著影响,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P<0.01),但对t-PA、PAI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香椿子水煎剂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润峰  李霞 《中国药房》2003,14(12):743-744
目的 :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36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共用药6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心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栓素B2(TXB2)、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药 (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明显 (P<0 05)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随着血压下降 ,血浆TXB2 水平、t-PA含量、PAI-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显著下降 (P<0 05) ,6 -K -PGF1α、t-PA活性显著升高 (P<0 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6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加用银杏叶片,服用6周后,比较两组血脂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脂、PAI-1和t-PA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脂、PAI-1和t-P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银杏叶片联用可以更有效的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T-1)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t-PA和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DR组血浆t-PA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PAI-1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t-PA低于对照组(P<0.05)及PAI-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有纤溶功能损害,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对DR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g1在体外能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静脉内给药显示:三七皂苷-Rg1 30、60、120和240 mg.kg-1组能降低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强血浆t-PA活性,而且本品还能降低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够有效对抗由于PAI-1活性增高和t-PA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血栓,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干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葛根素注射液以外,其余治疗均与葛根素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抗纤溶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39例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比积(HCT)、纤维蛋白原(FIB)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P<0.05),其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葛根素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溶酶原(PLG)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改善肺心病的抗凝及纤溶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腺肽β_4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25 mg·kg~(-1))组,胸腺肽β_4高剂量(5 mg·kg~(-1))组、中剂量(2.5 mg·kg~(-1))组和低剂量(1.25 mg·kg~(-1))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及哮喘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组注射相应药物,每日1次,共7 d。Medlab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的肺功能,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呼吸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潮气量和肺每分钟通气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5浓度和BALF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胸腺肽β_4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潮气量和肺每分钟通气量高于哮喘模型组,血清IL-5浓度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胸腺肽β_4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呼吸频率均低于哮喘模型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也均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结论胸腺肽β_4能抑制哮喘小鼠嗜酸粒细胞、调节IL-5的水平,改善小鼠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邢玉  高丽  万国华 《河北医药》2013,(22):3375-337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 perindopril )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spironlactone )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组(2 mg · kg^-1· d^-1,螺内酯组(20 mg· kg-1· d-1)和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主动脉内径,壁厚,病理检测主动脉形态,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r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明显下降( P <0殮.05或<0.01);胸主动脉壁厚明显下降( P <0.01),病理检测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径明显下降( P <0.01)。血浆PAI-1水平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01),2组同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t-PA 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血压导致心脏、血管重构,纤溶活性降低,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但对高血压导致的低纤溶状态未产生明显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75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小剂量Dex组(D_1组)、大剂量Dex组(D_2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以微量泵缓慢输注氯化钠注射液10 mL、Dex 0.4μg·kg~(-1)、Dex 0.8μg·kg~(-1),继之启动靶控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患者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注射小剂量芬太尼。记录入室、局麻时、手术开始、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以及清醒时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 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_2组丙泊酚c_e(1.5±0.4)mg·L~(-1)、丙泊酚总量(184±54)mg、芬太尼用量(28±11)μg,均显著低于C组[(2.2±0.3)mg·L~(-1)、(259±59)mg、(75±21)μg,P<0.01]和D_1组[(2.0±0.4)mg·L~(-1)、(234±41)mg、(42±16)μg,P<0.01],D_1组芬太尼用量也低于C组(P<0.05)。D_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满意,C组和D_1组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分别有14、4例需要放置通气道或辅助呼吸。C组发生低血压10例,高于D_1组(5例)和D2组(2例),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D_2组发生心动过缓12例,高于C组(2例)和D_1组(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锥切手术麻醉中复合应用Dex不仅可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而且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大鼠和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评价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场景恐惧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单次延长应激(SPS)模型和小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S)模型,实验分组均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舍曲林(Ser)组和模型+不同剂量IOMO组.在大鼠SPS模型中,于造模后每天1次ig给予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注射液联合依托咪酯注射液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脊柱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4μg·kg-1芬太尼+0.6 mg·kg-1罗库溴铵+0.3 mg·kg-1依托咪酯,静脉滴注,进行麻醉诱导,之后给予0.6 mg·kg-1·h-1依托咪酯,持续静脉泵注,进行麻醉维持;试验组给予4μg·kg-1芬太尼+0.6 mg·kg-1罗库溴铵+0.15 mg·kg-1依托咪酯+1.5 mg·kg-1丙泊酚,静脉滴注,进行麻醉诱导,之后给予0.3 mg·kg-1·h-1依托咪酯+3 mg·kg-1·h-1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30 min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20.24±17.10)和(115.02±17.95)mmHg,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分别为(41.20±10.53)和(49.10±10.27)mL·L-1,脑氧摄取率分别为(24.91±5.07)%和(31.91±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和肌颤,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和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注射液联合依托咪酯注射液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脑氧代谢,提高术后认知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择期手术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1),舒芬太尼组(S组)血浆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6μg·L~(-1),达用药时间后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插管。记录麻醉前(T_0)、FOB通过后鼻孔(T_1)、窥视会厌(T_2)、插管成功即刻(T_3)、插管后1 min(T_4)、插管后3 min(T_5)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于T_0、T_3、T_5时点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浓度。术后24 h随访患者,记录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T_4时心率增高(P<0.05),D组T_5时心率降低(P<0.05),T_1~T_5时D组心率低于S组(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T_2时SpO_2降低(P<0.05),且低于D组(P<0.05)。D组各时点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组皮质醇在T_3时高于T_0、T_5,且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D组气管插管知晓率低于S组(P<0.05)。结论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插管,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插管应激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蒽醌成分含量,探讨5个大黄蒽醌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三三配伍时在脑缺血大鼠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MCAO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1组,空白组1组,给药组10组。给药组将5个大黄蒽醌三三结合,给药剂量:芦荟大黄素(A)13.05 mg·kg-1,大黄素(B)34.65 mg·kg-1,大黄酸(C)17.25mg·kg-1,大黄酚(D)39.45 mg·kg-1,大黄素甲醚(E)26.4 mg·kg-1。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XBridgeTMC18色谱柱分析,高分辨质谱检测。流动相为甲醇-3 mmol·L-1乙酸铵,梯度洗脱。采用内标法测血药浓度,Kinetica 5.0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当与不同的2个大黄蒽醌联用时,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为这5个大黄蒽醌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检查前C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4 mg·kg-1;ID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4 mg·kg-1前,鼻腔滴注右美托咪定2μg·kg-1;ND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4 mg·kg-1和右美托咪定2μg·kg-1,3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价患儿检查前一日(T0)和入检查室后(T1)的焦虑程度,记录T1、麻醉诱导后(T2)、置镜时(T3)及清醒后(T4)患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以及检查时间、咪达唑仑和利多卡因用量、加用丙泊酚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ID组和ND组T1时mYPAS评分、T1和T3时HR和MAP以及咪达唑仑用量均降低(P <0.05),ND组检查时间缩短[(32.7±6.3)min vs.(27.1±5.5)min, P <0.05],利多卡因用量[(7.1±2.2)mL vs.(4.2±1.3)mL]和加用丙泊酚例数(27%vs. 10%)均显著减少(P <0.05),中重度咳嗽(53%vs. 17%)、屏气(20%vs. 3%)、心动过速(47%vs.20%)和高血压(40%vs. 17%)的发生率均降低(P <0.05)。与ID组比较,ND组检查时间更短[(31.2±5.9)min vs.(27.1±5.5)min, P <0.05],咪达唑仑用量[(0.23±0.07) mg·kg-1 vs.(0.21±0.06) mg·kg-1]和利多卡因用量[(6.3±1.9)mL vs.(4.2±1.3)mL]更少(P <0.05),中重度咳嗽发生率更低(43%vs.17%,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患儿的焦虑,减少检查期间麻醉药物的应用,缩短检查时间,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Notch/Hes1信号通路探讨七味红花殊胜丸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50只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七味红花殊胜丸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七味红花殊胜丸低、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4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1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然后七味红花殊胜丸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3.9 g·kg-1,7.8 g·kg-1灌胃七味红花殊胜丸溶液;秋水仙碱组小鼠按0.1 g·kg-1灌胃秋水仙碱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及Notch1、Jagged1、Hes1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七味红花殊胜丸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七味红花殊胜丸低、高剂量组小鼠HF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七味红花殊胜丸对HF小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