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30Gy/10f短程放疗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282例。总剂量30Gy,分10次照射的术前短程放疗方案(30Gy/10f),生物有效剂量为36Gy,照射方式为3D适形放疗。放疗后休息2~4周后行手术治疗。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病理完全缓解率(yp CR)为5.7%(16/282),术后病理降期率35.8%(101/282)。3年无病生存率为78.0%,局部复发率4.6%(13/282)。发生转移50例,无转移生存率82.3%。同时合并转移、复发1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yp N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3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环周切缘状态和yp N分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应用30Gy/10f短程放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直肠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术前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模式。方法 对2006—2012年间经病理证实的Ⅱ、Ⅲ期直肠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186例患者均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盆腔放疗剂量44.0~50.4 Gy分22~28次,同期化疗方案采用卡培他滨每天1650 mg/m2第1~35天+奥沙利铂 50 mg/m2每周1次共5次。放化疗后间隔4~8周行根治性手术。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及失败模式分析。结果 同期放化疗后137例接受根治术,疗前Ⅱ期34例(24.8%)、Ⅲ期103例(75.2%)。病变距肛缘≤5 cm者102例(74.5%)、5~10 cm者35例(25.5%)。最常见3级急性不良反应为腹泻(29例,21.2%)。69例(50.4%)术后降期,21例(15.3%)原发灶完全消退,20例(14.6%)病理CR(yp T0N0)。中位随访22.2个月,2年OS为92.4%、LRRFS为93.1%、DFS为71.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分期yp0~Ⅱ期是OS及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ratio ,TSR )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7年1 月至200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Ⅱ、Ⅲ期结直肠癌218 例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HE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间质成分所占比例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不同分组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218 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低TSR 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TSR 与各项临床特征及病理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无关(P>0.05)。TSR 及TIL 均为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在低间质组中高淋巴细胞浸润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浸润组患者(P<0.05)。 结论:肿瘤间质比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结直肠癌预后均相关,在常规病理诊断中通过对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作为辅助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Ⅱ、Ⅲ期(T3、T4和/或N1、N2)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A、B组,A组为行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共 98例,B组为直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共 93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92.1%,A组 3年LR、DM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9%∶32.2%(P=0.002)、13.5%∶37.8%(P=0.001);A组生存期优于B组,3年OS、DFS率分别为84.7%∶69.9%(P=0.022)、77.6%∶50.3%(P=0.004)。结论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LR、DM率,延长生存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及其中7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亚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21个月,所有病例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发生时间、肝转移灶数目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同时性肝转移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性别、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两组病例分析显示年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肿瘤低分化、同时性肝转移、多发肝转移及单纯化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原发肿瘤低分化、男性及Ⅱ-Ⅲ期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年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Ⅰ期直肠癌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的cT3-4或N+的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0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患者是否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A组):未经术前新辅助治疗,pT1~2N0M0的早期直肠癌患者(29例).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54例).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2例).对3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B1+B2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94.0%.单纯手术组(A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1.0%,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为88.9%,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为90.9%.单因素分析提示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无论是否行术后化疗都可获得与Ⅰ期直肠癌患者相同的预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并未能提高患者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在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42例应用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FOLFOX4组未完成8个周期化疗的患者有28例,XELOX组有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FOLFOX4组患者的3年DFS为72.4%,XELOX组为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FOLFOX4组和XELOX组患者各种常见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3~4度不良反应中,FOLFOX4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XELOX组(P<0.05),而XELOX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FOLFOX4组(均P<0.05).结论 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作为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疗效相同,但XELOX方案的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为基础的pN分期、LNR分期和LODDS分期预测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5年249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病理确诊为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N、LNR和LODDS分期对患者5年生存预测的价值。结果:全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6%、73.90%和54.6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ODDS分期是影响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分期、LNR分期和 LODDS分期预测患者预后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69和0.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DDS分期是影响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DDS分期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以pN分期为基础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0.
郁皓  王腾  华东 《肿瘤》2009,29(12)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亚叶酸钙(leucovorin,CF)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接受OXA联合5-FU/CF 3周重复方案辅助化疗,共化疗6个周期.患者化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全面复查,观察无病生存期及1和2年的无病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总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74.5%,其中Ⅱ和Ⅲ期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0%和63.5%.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腹泻,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结论:OXA联合5-FU/CF 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明确,患者耐受性好,是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俊  何平 《中国癌症杂志》2022,32(12):1229-1234
背景与目的:神经侵犯在结直肠癌中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在接受过新辅助放疗及根治性外科手术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淋巴结为阴性(ypⅠ~Ⅱ)的直肠癌患者中,肿瘤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缩,而此时神经侵犯是否还有预后价值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侵犯在新辅助放疗后淋巴结阴性的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2000年—2018年5 222例接受新辅助放疗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ypⅠ~Ⅱ期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直肠癌特异性生存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有无神经侵犯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差异,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差异,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有影响的因素。结果:该人群中有神经侵犯者329例,无神经侵犯者4 893例。与无神经侵犯的患者相比,有神经侵犯的患者中,黑种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Ⅱ期病灶、肿瘤小于5 cm和低分化的比例更高(P<0.05)。无神经侵犯的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优于有神经侵犯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85.3% vs 68.9%),且此种生存差异在ypⅡ期直肠癌患者中更显著。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有神经侵犯是新辅助放疗后淋巴结阴性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神经侵犯与新辅助放疗后淋巴结阴性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判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上皮来源相关抗原(CA72-4)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选取2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结肠息肉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CRP、CA72-4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的血清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P﹤0.001);年龄≥65岁、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年龄﹤65岁、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01);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CA72-4水平的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 3995例直肠癌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回顾分析:(1)根治性手术;(2)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界距肛缘 10~16 cm;(3)术后病理为T3—T4或N1-2M0期(AJCC 7版分期);(4)病理类型为腺癌。结果 共入组 547例患者。5年样本数为 249例。全组 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79.0%、76.8%、94.0%、80.1%。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按1∶1平衡基线特征后,术后同期放化疗与未放化疗各 155例。将pT4b期、有癌旁结节、淋巴结转移较多(N2期)者列为高危组,术后同期放化疗 5年LRFS和OS均高于未放疗者(96.3%、82.0%,P=0.0.044;81.6%、59.1%,P=0.019)。结论 Ⅱ、Ⅲ期上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较好,术后同期放化疗仍可进一步降低LRR;尤其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术后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中与癌结节(tumor deposits,TD)状态及数目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与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不同TD状态及数目下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布差异及预后区别,并从预后的角度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结果  T分期是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TD数目的独立危险因素。TD阴性组预后优于TD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生存曲线随着TD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 0.05),但TD=2组与TD=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依据cutoff值将TD分为TD=1、TD=2~3与TD ≥ 4具有明显预后差异的三组。同属于ⅢB期的T3~4aN1c期与T3~4aN1a/1b期预后不同(P=0.022)。相同数量TD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完全相同。  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TD提示预后不良。不同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不同,TD=1、TD=2~3及TD ≥ 4是三个可能的分层标准。第8版TNM分期中的TD分期方法可能不甚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199b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9b的表达水平,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99b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9b的相对表达水平(-7.88±0.1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49±0.12, 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9b的表达水平(-7.51±0.1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8.23±0.17, P<0.001)。miR-199b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分别为-8.26±0.17、-7.70±0.16、-6.57±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99b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75.6%)低于低表达组患者(84.6%, P=0.0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n=137)非维持组.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月.A组3年DFS为62.0%,B组为51.3%(HR =0.6168,95%CI:0.4173 ~0.9118,P=0.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年OS为70.2%,B组为54.5%(HR =0.6502,95%CI:0.4150 ~ 1.1090,P=0.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维持化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是Ⅰ/Ⅱ级,严重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A组和B组两组之间的Ⅰ/Ⅱ级和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加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3年DFS和5年OS,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7例ⅢB期及ⅢA期不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6例(ⅢA期9例,ⅢB期27例)行静脉化疗加胸部放疗(A组),21例(ⅢA期5例,ⅢB期16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加胸部放疗(B组)。结果A、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分别为12.0和11.75个月(P=0.74);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7.96及18.33个月(P=0.4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9.1%、11.7%及76.2%、23.8%、4.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在静脉化疗联合胸部放疗的基础上合并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不能显著性改善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表达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4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进行YAP、CD44、CD133、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YAP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术前有无肠梗阻、病理类型、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上皮间质转化状态(E-cadherin、vimentin)、肿瘤干细胞标志表达状况(CD44,CD133)、无病生存期及3年生存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评估YAP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YAP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42.6%,YAP的表达与患者术前有无肠梗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D133的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AP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6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织中MCT1、MCT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性放化疗)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MCT1、MCT4表达情况的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106例患者中,57例患者MCT1呈高表达,48例患者MCT4呈高表达。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血管浸润情况、术后5年内复发和(或)转移情况的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织中MCT1和MCT4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1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MCT1高表达患者,MCT4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MCT4高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1低表达的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MCT1高表达的Ⅲ期直肠癌患者,MCT4低表达的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MCT4高表达的Ⅲ期直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MCT1和MCT4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血管浸润情况及生存情况有关,可将MCT1、MCT4作为直肠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辅助直肠(NAR)评分和降期深度评分(DDS)对直肠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后疗效的预测。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8年间医科院肿瘤医院初治的局部晚期(T3-T4和/或N1-N2M0期)、具有疗前MRI资料、接受术前长程同期放化疗(CRT)+TME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 200例资料。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 45~50Gy,同期予以卡培他滨化疗。比较DDS、NAR评分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DFS)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进行DFS预测能力评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5个月(10.6~54.0个月)。DDS≤0者 3年DFS率为56.4%,>0者为83.0%(P=0.002)。NAR评分≤8者 3年DFS率为90.1%,8~16者和>16者分别为73.8%和53.6%(P=0.000)。全组患者中DDS和NAR评分预测 3年DFS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683和0.756(P=0.037);yp0-Ⅰ期(72例)患者中DDS和NAR评分预测 3年DFS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62和0.569(P=0.032)。结论 局部晚期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手术治疗患者中高DDS或低NAR评分提示预后良好。两种评分模式预测预后的准确性上NAR评分显著好于DDS,但在降期为yp0-Ⅰ期患者中DDS显著优于NAR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