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类缺血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活性的变化,探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关系及不同钙阻滞剂的作用。方法采用孕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技术,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神经元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10min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尼卡地平组(P<0.01)。类缺血处理10min后再灌注2h细胞损伤程度较尼卡地平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卡地平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降低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氟桂利嗪对缺血性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和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永红  万琪  张巍  李力  王洪典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58-5459,F003
背景:神经元本身因缺血引起损伤以及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神经元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的两大原因,二者均伴有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高,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可能是各种损伤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造成脑缺血损伤的各种因素最后作用的共同通路,即各种因素最后是通过增高的钙离子来产生神经毒性。目的:探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关系及氟桂利嗪的治疗意义。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和第四军医大学电镜中心。实验材料为孕15d昆明种二级孕鼠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干预: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缺血组,氟桂利嗪预处理组以及对照组,利用Ca^2+指示剂Flu-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神经元,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利用四唑蓝(四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缺血组神经元给予类缺血处理10min,氟桂利嗪组2min预处理后,类缺血处理10min。对照组给予含糖的人工脑脊液,混合气体为50mL/LCO2的氧气,10min后进行实验。干预者为作者本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神经元经相应处理后,神经元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10min后,缺血组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平均荧光强度变化为17.525&;#177;3.167)和细胞损伤程度(吸光度为0.175&;#177;0.021)明显高于氟桂利嗪预处理组(P&;lt;0.01)。结论: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氟桂利嗪对缺血性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和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背景:神经元本身因缺血引起损伤以及缺血后再灌注导致神经元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的两大原因,二者均伴有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高,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可能是各种损伤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造成脑缺血损伤的各种因素最后作用的共同通路,即各种因素最后是通过增高的钙离子来产生神经毒性。目的:探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关系及氟桂利嗪的治疗意义。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和第四军医大学电镜中心。实验材料为孕15d昆明种二级孕鼠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干预: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缺血组,氟桂利嗪预处理组以及对照组,利用Ca2 指示剂Flu-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神经元,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利用四唑蓝(四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缺血组神经元给予类缺血处理10min,氟桂利嗪组2min预处理后,类缺血处理10min。对照组给予含糖的人工脑脊液,混合气体为50mL/LCO2的氧气,10min后进行实验。干预者为作者本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神经元经相应处理后,神经元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10min后,缺血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后大鼠神经元内Ca2+超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导致的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内Ca^2+超载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24h、48h)组、液压冲击伤(24h、48h)模型组、牛磺酸(伤后24h、48h)治疗组,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各组神经元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 神经元细胞损伤后,伤后24h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达高峰,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于伤后立即给与牛磺酸治疗24h或48h,均能减轻损伤神经元细胞内的钙超载。结论 牛黄酸对液压冲击伤后大鼠神经元内Ca^2+超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缺血预处理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对照组给予类缺血30min复氧复糖培养24h;预处理组经类缺血10min预处理后复氧复糖培养24h后,再给予致死性的类缺血30min复氧复糖培养24h,两组细胞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并计算存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预处理组,对照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神经元的缺血耐受性,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增加其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莉  蒋犁  缈红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5):82-84,i000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培养新生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改良Goldberg方法建立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损伤模型。②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之间(正常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以神经生长因子-80μg/L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改变。③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细胞色素C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与正常组及缺氧缺血组进行比较。 结果:①光镜测量缺氧缺血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7.591&;#177;1.354),(23.7595&;#177;0.945),(23.466&;#177;1.005)μm],而其细胞色素C阳性率及AIF mRNA表达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另两组[(69.318&;#177;6.646)%,(41.193&;#177;4.472)%,(41.817&;#177;4.364)%,P〈0.05]。上述测值正常组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缺氧缺血对照组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块,核周间隙明显增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正常组神经元细胞及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均匀分布,可见明显的核仁,胞浆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清晰,核糖体丰富。 结论: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剥夺氧及糖6h后能够模拟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血模型组光镜及电镜示凋亡小体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色素C细胞免疫化学示阳性率明显增加。②适宜浓度(80μg/L)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修复,保护线粒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细胞Hsp70mRNA表达和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以及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2 4只兔子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缺血 /再灌注组 ) ,电针刺组 ,尼卡地平组 ,电针刺 尼卡地平组 ,每组各 6只。采用夹闭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2h制成缺血 /再灌注模型。术中分别采取电针刺激和静脉给予尼卡地平的处理。在缺血前、缺血 30min和再灌注 2h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 ;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通过PT -PCR方法测定Hsp70mRNA的表达 ,观察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Hsp70mRNA表达及血中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针刺组和尼卡地平组的Hsp70mRNA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 (P <0 0 5 ) ,而血中多巴胺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 (P <0 0 5 ) ,并且和电针刺组、尼卡地平组相比 ,电针刺复合尼卡地平组的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电针刺和尼卡地平对缺血 /再灌注后Hsp70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能抑制缺血 /再灌注后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 ,并且电针刺和尼卡地平之间有相互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对缓激肽(BK)诱导神经细胞胞内钙升高的影响,并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BK(1μmol/L)诱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将细胞分为对照组,BK组,DS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K组给予1μmol/L的BK处理,D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1×10~(-6)mol/L、1×10~(-5)mol/L、1×10~(-4)mol/L)的DS预孵育3 min,然后给予1μmol/L的BK处理。通过细胞内双波长荧光钙成像系统观察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采用MTT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BK诱导可迅速升高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DS干预可部分逆转BK对胞内钙离子升高的影响(P0.05)。MTT结果显示,BK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S低、中、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均高于BK组(P0.05)。结论:DS可拮抗缓激肽诱导的细胞内钙升高,对胞内钙紊乱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经参附注射液和尼卡地平联合预处理后的沙土鼠脑组织中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河南大学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完成。50只健康成年沙土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对照组:只进行分离颈部血管,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脑缺血对照组: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全脑缺血5min后再灌注72h。③尼卡地平预处理组:缺血前30min静脉给予尼卡地平0.2mg/kg。④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参附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人参皂甙和乌头碱,分别为红参和黑附片的提取物。⑤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预处理组: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同时静脉给予尼卡地平0.2mg/kg。后3组缺血5min后分别再灌注72h。实验结束后快速断头取脑,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观察各组脑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评定bcl-2蛋白反应强度。结果:实验沙土鼠5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组低于参附注射液组、尼卡地平组和脑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7±3.1)%,(42.4±3.6)%,(38.0±1.9)%,(72.4±2.2)%,P<0.05],参附注射液组和尼卡地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皮层细胞bcl-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预处理组高于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尼卡地平预处理组和脑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0±0.39,1.30±0.78,1.70±0.33,0.90±0.54,P<0.05),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与尼卡地平预处理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前经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预处理后,能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培养新生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改良Goldberg方法建立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损伤模型。②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之间(正常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以神经生长因子-80μg/L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改变。③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细胞色素C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与正常组及缺氧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光镜测量缺氧缺血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7.591±1.354),(23.7595±0.945),(23.466±1.005)μm],而其细胞色素C阳性率及AIFmRNA表达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另两组[(69.318±6.646)%,(41.193±4.472)%,(41.817±4.364)%,P<0.05]。上述测值正常组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缺氧缺血对照组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块,核周间隙明显增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正常组神经元细胞及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均匀分布,可见明显的核仁,胞浆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清晰,核糖体丰富。结论: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剥夺氧及糖6h后能够模拟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血模型组光镜及电镜示凋亡小体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色素C细胞免疫化学示阳性率明显增加。②适宜浓度(80μg/L)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修复,保护线粒体。  相似文献   

11.
电针合用尼卡地平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合用尼卡地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炎症损害、线粒体受损程度的作用结果。方法:①实验于2002-12/2004-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电针组、尼卡地平组、电针+尼卡地平组,每组6只。②各组兔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套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松开再灌注2h。电针组:静脉麻醉诱导完成后刺激内关(采用电针刺激仪,电针刺激频率为5Hz,缓慢调节输出强度到3V),约30min后开始肋骨切开,术中维持。尼卡地平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10min至实验结束持续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μg/(kg&;#183;min)】。电针+尼卡地平组:联合给予电针和尼卡地平,剂量和方法同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3)于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灌注前即刻、灌注2h 3个时间点采用NAC-act法测定血浆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于再灌注2h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Bradford方法定量线粒体蛋白浓度,放射免疫γ计数器测定1mL线粒体溶液γ记数。④每组内各时间点的肌酸磷酸激酶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用Dunnett’s检验(结扎前即刻作为控制时间点)。电针和尼卡地平对灌注2h血浆肌酸磷酸激酶,白细胞介素8,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的交互作用使用2&;#215;2析因分析,各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s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新西兰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各组结扎前即刻均低于灌注前即刻和再灌注2h(P〈0.05),对照组、电针组、尼卡地平组再灌注2h明显高于电针+尼卡地平组(P〈0.05),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再灌注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电针组和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尼卡地平组(P〈0.05)。(3)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电针组和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尼卡地平组(P〈0.05),尼卡地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④心肌线粒体^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摄取率:电针+尼卡地平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电针组和尼卡地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电针内关抑制应激激素和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和线粒体损害程度。②电针合用尼卡地平对心肌保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缺血后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检测经尼卡地平和异丙酚联合预处理后的沙土鼠脑组织中抑凋亡基因Bcl 2的表达。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 5 0只健康成年沙土鼠随机分成五组 ,每组各 1 0只 :假手术对照组 (A组 ) ;脑缺血对照组 (B组 ) ,全脑缺血 5min后再灌注 72h ;尼卡地平预处理组 (C组 ) ;异丙酚预处理组 (D组 ) ;尼卡地平联合异丙酚预处理组 (E组 )。C、D、E三组缺血前 30min分别静脉给予尼卡地平 0 2mg/kg、腹腔注射异丙酚 1 0 0mg/kg以及两者同时联合处理 ,缺血 5min后分别再灌注 72h。实验终末 ,断头取脑 ,石蜡切片 ,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法 )观察各组脑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评定Bcl 2蛋白反应强度。结果 E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而Bcl 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高于其它各组(P <0 0 5 )。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细胞凋亡发生 ,脑缺血前经尼卡地平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后 ,能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 ,此与Bcl 2蛋白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β-细辛醚对痴呆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三氯化铝引起的痴呆小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NIH小鼠,正常培养3个月,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β-细辛醚1.06mg/100g/d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灌胃三氯化铝,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β-细辛醚,计6个月。用流式细胞术测量脑皮质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DNA周期分析,观察细胞的凋亡率。结果:1.06mg/100g/dβ-细辛醚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相应的β-细辛醚治疗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受抑、细胞凋亡减少。结论:1.06mg/100g/dβ-细辛醚可以减轻脑组织神经元痴呆损伤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受损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冰水  王斌  袁华  牟翔  刘卫  陈丹 《中国康复》2009,24(1):16-18
目的:研究800kHz不同声强的超声波辐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和功率密度为0.20、0.40、0.60和0.80W/cm^2占空比30%的脉冲超声波辐射组(超声波组)。超声波组各声强辐射5min后,与其他各组均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加载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假辐射组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而0.20、0.40、0.60和0.80W/cm^2的超声波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波强度越高钙离子的变化越明显;各功率密度间比较,0.80W/cm^2点明显高于0.20W/cm2点(P〈0.05),其余点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800kHz不同强度的超声波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内钙离子不同程度的超载,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与超声波辐射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吡咯喹啉醌对NMDA诱发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发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剂量的NMDA诱致海马神经元损伤,预加PQQ,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8d的海马神经用0.1mmol/LNMDA处理后,细胞内Ca^2+快速增加,细胞以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死亡,细胞的存活率降低;预先给予PQQ可明显减少细胞内Ca^2+的增加,减少细胞死亡。结论PQQ对NMDA诱发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媛  李洁  刘春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71-173,F0003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细胞之一,但其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目前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活性氧、一氧化氮水平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循环研究室。 材料:实验于2005-05/2005-08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循环研究室完成,选择8只新生1~3d内SD乳鼠,雌雄不限,由苏州大学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苏)2002—0037];脂多糖(Sigma公司),MTT和一氧化氮测定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参照Kevin St.McNausat等人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经反复传代培养和纯化后,根据加入脂多糖剂量的不同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5mg/L组、脂多糖10mg/L组、脂多糖20mg/L组和脂多糖40mg/L组,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时间为30min和60min。MTT法测脂多糖作用细胞30min和60min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测量脂多糖作用细胞30min上清液一氧化氮的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作用细胞30min对离体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作用细胞60min时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采用相对荧光强度百分比表示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及细胞释放活性氧的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和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结果:①脂多糖作用星形胶质细胞60min时,脂多糖5mg/L,10mg/L,20mg/L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脂多糖10mg/L组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脂多糖5mg/L组和脂多糖20mg/L组。②脂多糖40mg/L作用细胞30min后引起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与对照组和其余3个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脂多糖5mg/L,10mg/L,20mg/L组细胞内游离钙的相对荧光强度是其相应的基础状态的200~400倍,脂多糖40mg/L组的荧光强度是其相应的基础状态的1000倍作用;④脂多糖5mg/L,10mg/L组,20mg/L组的活性氧水平是其基础状态的200~300倍,而脂多糖40mg/L组的绝对荧光强度峰超过了检测的范围,推测脂多糖40mg/L组的活性氧水平至少是相应基础状态的300~400倍。 结论:脂多糖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可使其胞钙离子浓度升高,活性氧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生地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生地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min,3d后给予缺血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生地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作缺血再灌注处理,运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存活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形态的改变。结果:生地预处理存活神经元数与缺血预处理存活神经元数比较,P>0.05,两者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1。假手术组可见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脑缺血预处理组和药物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只有少量细胞有轻度水肿,未见坏死。而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变性严重。结论:生地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6Hz次声暴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研究16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次声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科次声实验室及电镜中心完成。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分为对照组、假暴露组和16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组。对实验组的细胞作2h的次声暴露,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次声暴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次声暴露2h后,90dB次声暴露组(427.4&;#177;57.1)、110dB次声暴露组(489.1&;#177;63.7)和130dB次声暴露组(531.3&;#177;6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6,6.9,8.3,P&;lt;0.01)。130dB组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90dB组(t=3.0,P&;lt;0.05)。结论:不同声压级水平的16Hz次声暴露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不同程度增高,从而引起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性改变,且钙离子浓度的增高与声压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倩  宋治远  仝识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34-36,i0005
目的:观察细胞骨架及线粒体KATP通道在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模拟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相互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培养2d的窦房结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模拟缺血预适应组、微丝聚合剂+缺血再灌注组、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缺血再灌注组、微丝解聚剂+缺血预适应组、线粒体KKATP通道阻断剂+缺血预适应组以及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缺血再灌注+微丝解聚剂组。以fura2/am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钙离子,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钙离子浓度:以FITC-phalloidin标记F-actin,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微丝聚合剂及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预处理均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离子超载。维持微丝形态结构的相对完整性,模拟缺血预适应效应。②微丝解聚剂及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预处理可阻断缺血预适应效应,使窦房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微丝断裂、解体。③微丝解聚剂还可取消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的保护效应。结论:模拟缺血预适应及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能显著改善模拟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微丝解体;而维持微丝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也在模拟缺血预适应以及线粒体KATP通道开放剂的保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藻酸双酯钠具有选择性钙拮抗作用,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前后给予藻酸双酯钠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对神经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差异。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和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激光整形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11/2004-04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65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过程中脱失17只,剩余48只,每组8只。方法: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切口。缺血组、藻酸双酯钠5mg/kg缺血前组、藻酸双酯钠5mg/kg缺血后组、藻酸双酯钠10mg/kg缺血前组、藻酸双酯钠10mg/kg缺血后组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除缺血组外,其余4组分别在再灌前30min或再灌后5h经腹腔给予不同剂量的藻酸双酯钠或赋形剂。流式细胞术测量受损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及凋亡率,同时测定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藻酸双酯钠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②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行为障碍评分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和凋亡相关性。结果:选取大鼠65只,脱失17只,纳入48只进人数据分析。①藻酸双酯钠对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功能障碍、大脑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及凋亡率的影响:藻酸双酯钠5mg/kg缺血前组、藻酸双酯钠5mg/kg缺血后组、藻酸双酯钠10mg/kg缺血前组、藻酸双酯钠10mg/kg缺血后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缺血组明显减轻(1.80&;#177;0.21,2.20&;#177;0.23,1.20&;#177;0.11,2.00&;#177;0.22,3.40&;#177;0.65),再灌注前给药较再灌注后给药的功能改善更为明显;给予藻酸双酯钠后各给药组的Ca^2+浓度较缺血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灌前30min给予10mg/kg藻酸双酯钠组的Ca^2+浓度下降最为明显,约下降70%;给药后缺血侧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再灌注前给药较再灌注后给药抑制凋亡作用更明显(5.68%,10.03%;4.000/19,9.91%)。②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行为障碍评分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和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凋亡相关性:大鼠行为障碍评分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和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凋亡检出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51,0.62,P〈0.05);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与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凋亡检出率亦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①藻酸双酯钠能通过抑制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发挥抗凋亡效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最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②其药效呈时间依赖性.再灌注前给药较再灌注后给药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