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取补肾益脑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0例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通过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及语言、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MMSE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脑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拿法配合针刺治疗气机阻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拿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以lO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拿法配合针刺治疗气机阻滞型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益智汤。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增加(P〈0.05),ADL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8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良好疗效,能改善脑血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针剌组(30例)、运动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前后以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自身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星期后,治疗组与针刺组、运动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与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对照组单予针刺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法针药治疗脑梗塞并发癫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梗塞并发癫痫的病人为数不少,观察针灸醒脑开窍法,并配合中药化痰通络治疗继发性癫痫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加中药)和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加中药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偏头痛34例(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22例(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9%和18.2%(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8.2%(P〈0.05),即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用药物治疗外,针刺取穴、操作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59%,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率为47.06%,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平均起效时间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平均起效时间15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与百忧解疗效相仿,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D患者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价量表(ADAS—Cog)对其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AS—Cog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针药组的MMSE评分和ADAS—Cog评分分别与中药组及针刺组比较,均P〈0.05。结论:针药合治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