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地区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强化酱油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铁强化酱油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地区11所学校的缺铁性贫血儿童163名进行2个月的干预试验;对照组95名采用普通膳食,实验组68名采取补充铁强化酱油膳食,分别于干预前、后2个月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通过为期2个月的铁酱油干预,实验组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显著,干预前(114.36±5.17)g/L,干预2个月后(135.84±11.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增高不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恢复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强化酱油可在短期内提高缺铁性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效的铁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铁强化酱油、豆蛋白改善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效果,为预防学生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常山县农村3所学校的部分儿童进行10个月的干预试验;对照组采用普通膳食,实验组分别采取补充铁强化酱油、豆制品膳食,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0个月测定身高、体重、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通过为期10个月的干预,豆蛋白组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明显,由干预前的(129.53±9.65)g/L,上升为干预后(144.03±11.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增高不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恢复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铁强化酱油、豆蛋白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儿童患病情况,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
NaFeEDTA强化酱油对铁缺乏的防治效果——人群干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过去研究人体铁吸收率和对贫血儿童的治疗试验的基础上 ,观察NaFeEDTA强化酱油在自然高危人群中纠正铁缺乏的效果及可接受性。在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 ,在 14 0 0 0名 3岁以上人群中进行为期 18个月的NaFeEDTA强化酱油 (Fe 2 96mg铁 L)干预试验。观察指标包括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铁蛋白和维生素A、膳食、体格测量、智力发育和身体耐力。干预组平均每人每天消费 16 5ml酱油 ,其中含 4 9mg来自NaFeEDTA的铁。与对照人群相比 ,干预人群中各年龄 -性别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贫血率明显下降、血浆铁蛋白明显升高 ;3~ 6岁儿童身高和体重明显改善。而同时 ,两组食物消费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别。NaFeEDTA强化酱油对于纠正铁缺乏、降低贫血率以及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同时 ,试验参加者一致反映铁强化酱油的感官性状良好 ,可接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广西贫困地区铁强化酱油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铁酱油对广西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西贫困大石山区天等县城关小学、安康小学内宿生共673名作为本项目的 研究对象,研究观察时间持续4个月.其中城关小学376名内宿生作为干预组,食用铁强化酱油;安康小学299名内宿生作为对照组,食用普通酱油.4个月后比较两组人群的血红蛋白及贫血患病率,以及两组正常儿童和贫血儿童身高、体重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学校儿童食用铁强化酱油后,血红蛋白均值显著高于食用铁酱油前,贫血患病率更是从干预前的30.1%,下降到6.1%,降低了80.4%;而对照组学校儿童的血红蛋白和贫血患病率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科学食用铁酱油是有效、快速、经济实惠的改善儿童铁营养的有效措施,值得在学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宁市中学生贫血现状和铁强化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效果,为制定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汶上县在校食堂就餐的中学生1 684名。采用双盲安慰对照法,干预组828例,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856例,食用普通酱油。分别于干预后0,3,6个月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食用铁强化酱油3,6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101.12,P<0.01),贫血患病率显著降低(Z=-4.62,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强化酱油对改善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改善贫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比较了NaFeEDTA强化酱油、硫酸亚铁 (FeSO4)强化酱油对IDA改善效果。将 30 0名IDA学生分为对照组、NaFeEDTA强化酱油组Fe 5mg (人·日 )、FeSO4强化酱油组Fe5mg (人·日 ) ,比较新型铁强化剂 (NaFeEDTA)与传统铁剂 (FeSO4)对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其它各试验组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 ,表现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显著性增加和原卟啉、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的显著性下降。试验结果提示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与传统铁剂 (硫酸盐铁 )强化酱油均有改善学生贫血的作用 ,并且NaFeEDTA组的贫血改善率和Hb恢复水平优于FeSO4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铁强化酱油对降低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6000名幼儿园、小学及少数民族县中学少年儿童,用双盲对照法,进行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膳食。干预组为在幼儿园、学校食堂就餐的少年儿童,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则食用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普通酱油。结果通过为期6个月用铁强化酱油对贫血高危人群少年儿童进行干预,干预组的少年儿童各年龄、性别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平均下降68.75%;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基本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组食物消费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别。结论铁强化酱油对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明显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铁强化酱油对儿童少年贫血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在幼儿园、小学、中学6 000名中选择3~18岁儿童少年,分干预组1 263例和对照组1 236例分别食用铁强化酱油和对照普通酱油,追踪观测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变化水平和贫血患病率。[结果]服用铁强化酱油6个月后,干预组男、女儿童少年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明显,与食用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干预组男、女儿童少年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平均降低68.75%,与食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血儿童中改善率达到86.17%;铁强化酱油知晓率90.36%,可接受程度87.95%。[结论]铁强化酱油可明显改善和降低儿童少年贫血患病率,是一种有效预防控制儿童少年贫血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贫血现状,观察铁强化酱油对中学生缺铁性贫血改善的效果,为制定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汶上县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中学生1684名,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干预组828例,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856例,食用普通酱油(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分别于研究开始、干预后3、6个月三次检测血红蛋白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贫血患病率的变化。结果 食用铁强化酱油3、6 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101.12,P〈0.01),贫血患病率显著降低(Z=-4.6230,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F=0.91,P =0.3876),贫血患病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Z=-1.0329,P=0.3016)。结论 铁强化酱油改善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对学生贫血状况的改善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将 30 0名缺铁性贫血学生分为对照组 (未强化铁的酱油 )、低Fe剂量组 (5mg d)、高Fe剂量组(2 0mg d) ,观察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强化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试验为期三个月 ,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原卟啉、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 ,并每月测定血红蛋白一次。结果表明 ,对照组各项检验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 ,表现为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含量的显著性增加和原卟啉、总铁结合力的显著性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试验结果提示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酱油进行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学生的铁营养状况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邢广义  顾宗玉  刘刚  唐正松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34-1235,1223
目的了解罗庄区妇女贫血状况及居民对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探讨有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于2007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罗庄区4个办事处的1258名18~60岁妇女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KAP问卷调查。在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对同一检测点的1216名18~60岁的妇女再次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及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KAP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07年罗庄区被调查的妇女贫血率38.63%,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平均知晓率60.95%,正向态度率为79.00%,铁强化酱油食用率为29.75%。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妇女的贫血率下降为27.79%,其中2次调查相同妇女的贫血率从36.45%下降为24.77%;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28.70%;正向态度率比干预前提高14.25%;铁强化酱油食用率比干预前提高3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1。结论在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妇女贫血率的有效措施,对人们选择铁强化酱油及防治缺铁性贫血的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北京市妇女儿童贫血状况及居民对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探讨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2006年基线测定血红蛋白值女性1738人,儿童592人;在全市开展多种多样的铁强化酱油健康教育工作一年后,再次测定血红蛋白值女性1536人,儿童436人。同时,先后两次进行了问卷调查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的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情况。结果通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妇女的血红蛋白值从2006年的128.73±12.65g/L,上升为131.04±12.45 g/L;儿童的血红蛋白值从2006年的125.88±10.76 g/L,上升为129.20±11.52 g/L。居民有关铁强化酱油的知晓率明显上升,购买食用铁强化酱油的民众比例也明显上升,由2006年的9.9%上升为2007年的57.6%,且上述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铁缺乏和铁强化酱油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人们选择铁强化酱油及防治缺铁性贫血的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农村妇女铁强化酱油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农村妇女对于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铁强化酱油和营养知识的需求,探讨影响购买铁强化酱油的因素及社会营销策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对57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健康行为学理论自行设计结构式问卷;应用通径分析构建铁强化酱油购买意向模型。结果贵州农村妇女对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对铁强化酱油了解甚少。购买铁强化酱油意向较强烈,但存在疑虑。铁强化酱油的知识、对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健康价值观与健康行为认同,食用铁强化酱油的态度与障碍等均直接或间接影响妇女购买铁强化酱油意向。营养信息获得途径以电视和医生等为主。结论应通过电视及医生等渠道大力宣传铁强化酱油,选择适宜当地农村妇女的社会营销策略,增强认知,打消顾虑,促进其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4.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对酱油感官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波  霍军生  黄建  孙静  李文仙 《卫生研究》2003,32(Z1):50-53
将NaFeEDTA、NaFeCT、FeSO4分别添加于低盐固态和高盐稀态工艺生产的二种品牌酱油中 ,其中铁含量分别为 0、0 5、1 0、2 0、4 0和 8 0mg ml。测定酱油的口感指数、沉淀指数和A650 、pH、密度、氨基态氮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理化指标 ,结果表明 ,铁的含量越高 ,酱油的口感和沉淀影响越严重。三种铁剂对两种酱油的pH值、密度、氨基态氮和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但NaFeEDTA对酱油感官的影响最小 ,而FeSO4的影响最大。由于NaFeEDTA在低浓度时 ,即在强化食品的允许强化剂量范围内 ,对酱油品质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认为NaFeEDTA是较为适宜酱油强化的铁强化剂。 12个月后测定NaFeEDTA强化酱油的各项品质指标 ,酱油品质没有发生变化。表明NaFeEDTA强化酱油在保质期内稳定。  相似文献   

15.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on anaemic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ree hundred and four iron-deficient anaemic school children (11-17 yea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suming non-fortified soy sauce), low-NaFeEDTA group (consuming fortified soy sauce, providing 5 mg Fe/day) and high-NaFeEDTA group (consuming fortified soy sauce, providing 20 mg Fe/day). Blood haemoglobin (Hb)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1 month, 2 months and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serum iron (SI), serum ferritin (SF), free erythrocytic porphyrin (FEP), total iron binding capability (TIBC) and transferritin (TF)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consumption of soy sauce for 3 months.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in show that the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not changed remarkably within the 3-month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However, increased Hb, SI, SF and TF levels and decreased TIBC and FEP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both the high-NaFeEDTA group (P <0.01) and the low-NaFeEDTA 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ness of iron intervention in the low-NaFeEDTA group and high-NaFeEDTA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3 months. It was concluded tha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for anaemic students using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c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iron status and control of ana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