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cTnI及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87例作为实验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cTnI、BNP测定。结果CHF组患者的血浆cTnI和BN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Ⅱ、Ⅲ、Ⅳ级CHF3组的血浆cTnI和BNP浓度显著高于I组(P〈0.05),且BNP浓度随心肌损害加重而显著增高,各组间血浆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水平随心肌损害加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是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存在与否很好的生化指标,BNP和cTnI的联合检测对于CHF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与预后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C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组,30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床旁检测4组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3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NT-proBNP水平随着LVEDD的增大而升高(P〈0.01),随着LVEF的降低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较好的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作为诊断CHF和判断CHF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熊岗  宋涛 《海南医学》2013,24(24):3652-3654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及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和肽素、PAMP及NT-proBNP水平,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间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且心功能Ⅳ级患者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和肽素分别与LVEDD值(r=0.53)、NYHA分级(r=0.54)、NT-proBNP(r=0.42)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7,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M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显著升高,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表达水平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及同期正常健康人12例,测定其血清H-FABP、NT-proBNP、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清H-FABP、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四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功能II级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水平成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血清H-FABP水平随着CHF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H-FABP与NT-proBNP、肌钙蛋白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3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CHF组BNP、UA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HF组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Ⅳ级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组的BNP、UA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心功能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用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N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诊断价值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测定7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5例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各组对比P〈0.01),且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对于诊断及判断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作为CHF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治疗前及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的CHF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CHF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在治疗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HF心功能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靖 《中原医刊》2007,34(22):17-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及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Ⅳ级)及23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浆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 I),用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17,P〈0.01),与心脏指数(CI)呈负相关(r=-0.497,P〈0.01)。结论BNP水平是反映心脏功能受损敏感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一个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4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TnI水平进行检查,并分析cTnI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以心脏结构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I水平(t=13.23,9.62,P〈0.01),心功能Ⅲ级患者的cTnI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I水平(t=7.54,P〈0.01),并且LVEF〈40%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LVEF 40%~50%、LVEF〉50%患者cTnI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8.34,13.86,P〈0.01),LAD和LVEDd在CTnI升高组患者中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患者(t=6.54,7.45,P〈0.01),而LVS、LVPW在CTnI正常组中显著高于CTnI升高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6.54,8.78,P〈0.01)。结论 CTnI能够反映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及心室重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血清ST2水平变化,探讨其与AD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4月期间急诊科就诊的ADHF患者75例(心衰组),根据预后分为事件组30例及非事件组4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NT-proBNP、血清ST2、CK-MB、cTnI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 ADHF患者NT-proBNP、ST2均高于对照组(P<0.01);事件组NT-proBNP、ST2和cTnI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或P<0.05);NT-proBNP、ST2和cTnI与预后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 [B=1.61,P<0.01,OR=4.43,95%CI=(2.20~10.98)]和ST2[B=1.7,P<0.01,OR=2.03,95%CI(1.47~4.16)]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roBNP、ST2水平升高是AD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临床CHF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筛选同期临床健康体检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1年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19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患者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可有效评估CHF病情,为临床治疗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对老年人慢性心力衰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56例老年患者分组为心衰组92例和非心衰组64例,采取罗氏发光免疫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组中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NT-pro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CHF)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1),心功能不全越严重,NT-proBNP值越高。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够有效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且这种检测指标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敏感性高以及特异性强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颖 《海南医学》2013,24(24):3657-3658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50例CHF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米力农治疗1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CHF患者NT-proBNP和ET-1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临床症状稳定的老年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缬沙坦40~80 mg/d)和较大剂量组(120~16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血浆ET-1、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同时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血浆ET-1、NT-proBNP浓度。结果老年C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8,P=0.013);NT-proBNP与LVEDd和血浆ET-1呈显著正相关(r=0.431,P=0.016;r=0.412,P=0.005);较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能更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ET-1浓度;较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结论 CHF时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NT-proBNP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很好的指标。在老年CHF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予缬沙坦是安全可行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T—proBNP、BNP、cTnI及CK—MB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序贯入选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94例,根据GFR水平分为2组(A组GFR≥60ml/min/1.73m^2,B组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间的NT—proBNP、BNP、cTnI及CK—MB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评价。结果GFR〈60ml/min/1.73m。组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较于GFR≥60ml/min/1.73m。组患者,NT—proBNP、NT—proBNP/BNP、cTnl水平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GFR相关(r=-0.411,P〈0.001);log(NT—proBNP/BNP)与GFR显著相关(r=-0.776,P〈0.001),BNP及CK—MB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及cTnI数值与GFR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受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是理想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石伟利  陈瑶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412-1415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采血测量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三者在CHF患者中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我科住院的CHF患者60例为CHF组,对照组入选正常人50例,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及CHF组分别测量HCY、cTnI、CRP。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CHF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HCY、cTnI、CRP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CHF患者血浆HCY、cTnI、CRP的表达。结果:①CHF组治疗前HCY、cTnI、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不同心衰级别组间比较:随着心衰级别升高HCY、cTnI、CRP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HCY、cTnI、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CHF患者HCY、cTnI、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密切相关,并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及LVEF的降低而升高。可间接反映临床心功能程度。②CHF患者血HCY、cTnI、CRP三者水平升高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