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和头颅CT或MRI。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年龄大、女性构成比高、病程长、HbA1C水平高、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0.05)。回归分析显示,FIB与LDL、年龄、HbA1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M病程延长,长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及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DM患者FIB明显上升,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对6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68例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71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尿素氮(BUN)及肌酐(Cr)、血糖(GLU)、血脂(TG、TC、HDL、LD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较脑梗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相比无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BUN较脑出血高(P〈0.01),但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无差异(P〉0.05)。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尿酸、肌酐、尿素氮均无差异(P〉0.05)。患者血尿酸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血肌酐及TG水平为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脑卒中及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治疗时应关注血尿酸水平,除生活方式的干预外,降压治疗时,调脂、避免应用影响血尿酸药物,如利尿剂的长期应用,选择具有降压、逆转动脉重塑、肾脏保护同时降血尿酸药物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M患者PE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8例DM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和(或)^99m/Tc—MAA深静脉显像、肺灌注显像,同期获取血液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28例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3%),8例并发PE(13.8%);有DVT的DM的PE发病率(28.6%)明显高于无DVT患者(0)(x^2=7.69,P〈0.01),髂股深静脉DVT患者的PE发病率(44.4%)明显高于腘静脉以下DVT患者(0)(x^2=4.24,P〈0.05),有胸部症状的DM的PE发病率(50.0%)明显高于无胸部症状者(4.4%)(x^2=13.06,P〈0.01);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胆固醇、下肢症状、急性并发症10因素各自的PE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2.96,P〉0.05)。结论有髂股深静脉DVT的DM容易并发PE,有胸部症状的DM为PE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00例、DM+CAS(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舳例及体检健康者90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中Hcy,叶酸(FA)、维生素B12(维生素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DM+CAS组He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组(P〈0.01),而DM+CAS组FA、维生素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DM组(P〈0.05或P〈0.01)。DM+CAS组和DM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1)。DM+CAS组的Hcy与血糖呈正相关,与FA、维生素12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在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及尿酸(uricacid,UA)变化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7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冠心病组(59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51例)。同期在作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UA,并进行差别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冠心病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脂及尿酸异常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防并发症发生治疗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向阳医院社区门诊、家床、住院2006~2008年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较无慢性并发症组明显偏高;有DM慢性并发症组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均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是预防和延缓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HT组)、23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DM组)和250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动态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重指数(BMI),并运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仪检测受试者的颈动脉IMT。结果3组BMI、血压(包括SBP、DBP)、血脂(包括TG、IC、HD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FBG、FINS、IMT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001),而IAI显著低于NC组(P〈001);HT+DM组FBG、FINS、IMT均显著高于HT组及NC组(P〈0.05或0.01),而IAI显著低于HT组及NC组(P〈0.05或0.01)。IMT与BMI、FBG呈显著正相关,与IAI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高于正常人,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CHD)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常熟市中医院老年康复中心2型DM并发CHD患者共77例。其中并发心肌梗死45例(Ⅰ组),无心肌梗死32例(Ⅱ组),从本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选取35倒作为正常对照组(Ⅲ组),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并发心肌梗死组血浆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显著降低.与无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与正常对照蛆比较血TG水平升高,HDL—C降低(P〈0.01)。结论TG升高及HDL—C的降低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控制这些患者血糖的同时.应采取合理的调脂治疗。以期有效地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鸿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48-149,152
目的探讨超高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42例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AS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及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对阳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A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AS发生率为54.5%,AS组同NAS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程、BMI、PBG、FBG、HOMA—IR、TC、LDL—C、HDL—C、APN、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OMA—IR、SBP、TC、hs—CRP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独立危险因素,APN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脂代谢的关系,预防Ⅱ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49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DM1组)、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DM2组)、50例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用酶法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结果:DM1组和DM2组的TC、TG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DM1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M1组TG明显高于DM2(P〈0.01)。结论:脂质代谢与Ⅱ型糖尿病相互关联,脂质越异常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监测血脂,使用改善脂代谢药物,降低TC、TG、提高HDL-C的含量,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VWF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塞的预示作用。方法收集32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发病72h内)及31例1、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2例老年正常者的血装,测定其血浆hs—CRP和VWF浓度。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组血浆hs—CRP和VWF含量均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病组及老年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老年高血压病组hs—CRP和VWF含量也较老年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1、2级高血压病患者亦有明显的炎症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01/2013-01月在作者医院门诊体检的1873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出372例HUA患者作为HUA组,1501例尿酸正常者作为正常组,对肾功能、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HUA的患病率为19.86%,HUA组伴发肾功能不全、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超重)和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UA组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糖、血脂、血压、BMI水平明显升高(P〈0.05),HUA患病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HUA与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应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HUA相关疾病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并发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47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皮肤血管炎、肌酸激酶峰值、胸部影像学改变、纵隔气肿并发症、气管插管、治疗经过和预后。同时复习文献报道的17例DM合并纵隔气肿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本组447例PM/DM患者中有4例(0.9%)并发纵隔气肿。本组和文献报道的共21例DM并发纵隔气肿的患者,年龄均偏小(平均34岁),男性较多(男:女=13:8),与DM未合并纵隔气肿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21例患者中13例(61.9%)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表现,而无纵隔气肿并发症的443例患者中只有44例(9.9%)有皮肤血管炎表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问质病变在纵隔气肿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1)。本组4例并发纵隔气肿的患者有3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而无纵隔气肿并发症的443例患者中只有5例(1.1%)接受气管插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的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纵隔气肿发生的直接病因,肌炎症状较轻的年轻男性患者易发生纵隔气肿,肺间质病变和气管插管介入操作可能是纵隔气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住院的137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06%;(2)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3)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P〈0.01);(4)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P〈0.05);(5)尿路感染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有关(P〈0.05)。结论糖尿病容易合并尿路感染,血糖控制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是糖尿病患者感染的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40例和单纯2型糖尿病36例,分别进行询问生活习惯、病史、检测体重、身高、收缩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体重指数、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监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尿酸,适时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控制,对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和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方法将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两组,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例72例(研究组);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ECG及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检测血脂和血糖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血脂、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TC,TG,LDL和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血流动力学,尿白蛋白和心机凝血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流动力学和尿白蛋白差异统计学意义更显著(P〈0.01)。结论定期检测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C-反应蛋白(CRP)与T2DM合并高血压、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T2DM患者,分成单纯DM组、DM合并高血压组和DM肾病组,测定血UA、CRP、Cr、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结果DMEH组和DN组血uA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DN组血C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01,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UA与DBP、TG、C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血UA与FINS呈正相关;CRP与FPG、UAER和C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和CRP可能参与T2DM高血压及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可作为DMEH和DN的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肃省东乡族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18例东乡族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8例DM患者中,DN患者226例,占54.1%;NDN患者192例,占45.9%。DN组的血压显著高于NDN组(P〈O.05),且以收缩压的升高为主,其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3.2%。DN组中贫血的发生率高于NDN组(P〈0.01),贫血的总发生率为53.5%。Hb水平与eGFR值、Ccr呈正相关(r=-0.348,P〈0.01;r=0.351,P〈0.01),Hb与NAG酶水平成负相关(r=-0.327,P〈0.01)。DN组Scr、血、尿B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均较NDN组显著升高(P〈o.01)。DN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β2-MG呈正相关(r-0.195,P〈0.05),与GFR、Ccr分别呈负相关(r=-0.533,P〈0.01;r=-0.260,P〈0.01),与收缩压、BUN分别呈正相关(r=0.281,P〈0.01;r=0.189,P〈0.05)。结论甘肃省东乡族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表现为严重的贫血、明显的蛋白尿、高血压,患病晚期易并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且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9.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tion,EH)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比较EH组与对照组及EH按血糖水平分组后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FINS)的水平。结果:EH组患者血脂成分及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EH组与对照组相比,EH组的TC、TG、LDL-C、FINS显著升高(P〈0.01,P〈0.05),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EH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水平增加是血脂异常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的程度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黄红艳 《医学文选》2006,25(4):642-644
目的对DF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分析,了解其临床变化。方法45例DF组的年龄、病程、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检测值与NDF组比较。结果DF组与NDF组比较年龄大、病程长(P值〈0.01~0.0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比NDF组高(P〈0.01~0.05),两组有显著差异;而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NDF组低(P〈0.01~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O)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人积极控制血糖及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调脂、降低血黏度治疗,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