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肛因体虚劳倦、产育用力、久泻久痢或经常便秘而致大便努争等所致。病位在肛门和直肠,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为直肠黏膜脱出,青壮年多为直肠全层脱出,50岁以上女性多为直肠与部分乙状结肠脱垂。一般小儿与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红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脱肛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脱肛虽不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等病常见,但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红光穴位照射治疗该病2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岁;病程最短7d,最长3年。不完全脱出者20例,完全脱出者6例,患儿表现均为排便时直肠脱出肛门外,轻者自行回缩,重者则需托送回,更甚者在哭闹、咳嗽用力时直肠即脱出,一些患儿有久泄或便秘史。治疗方法取百会、长强、神阙,使用红光治疗仪,每次照15min。照射百会前尽量剃光头发,照射长强时采用胸膝位。红光输出光波段60…  相似文献   

3.
我们近年来应用自拟祛瘀止陷煎局部溻洗并口服补中益气丸治疗嵌顿性直肠脱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为我院急症观察病房或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老年组9例,年龄62~76岁;儿童组21例,年龄2~8岁;病程1.5~13年;直肠Ⅲ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垂)23例,Ⅲ度脱垂(直肠全层及肛管脱垂,或兼有乙状结肠部分脱出)7例。临床表现为排便或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时直肠脱出,引起肛门部坠胀、疼痛,脱出直肠不能自行回纳;可排出血性粘液而无大便;时间过久可出现腹痛及脱出直肠段坏死。 1.2 治疗方法 以外治为主,内服药为辅。(1)外治:予自拟祛  相似文献   

4.
痔疮病是由于肛门直肠静脉曲张而形成的单个或数个扩张的静脉结节。1临床表现外痔如因感染发炎或形成血栓外痔,则局部红肿疼痛。内痔主要症状为便后带血、或便后内痔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缩。久之则需以手法回肛门内。因经常便血,可以有程度不同的贫血。有时脱出的内痔可因发炎而嵌于肛外,进而发生绞窄性坏死。少数病人因分泌物刺激引起肛门湿疹。肛门旁有半圆形青紫色环状肿块;排便加重,有显著触痛;肛门有异物感,病人自觉不适发痒c处方:金银花10味汤(阿拉藤盂根其其格10汤)。金银花309、苏木159、桅子159、草乌3g、黄连6g、蒲公英3…  相似文献   

5.
关艳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0):40-40
脱肛 ,又称直肠脱垂 ,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全层肠壁从肛门向外脱出。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久泻久痢致使气虚下陷不能收摄 ,升举无力而致肛门松弛 ,从而脱出。其症状为大便用力后肠壁从肛门口脱出 ,严重者甚至在咳嗽、喷嚏、行走、劳动时都可以脱出。轻症仅觉肛门坠胀 ,脱出后能自行回纳 ,重者必须用手推回。若脱垂之黏膜不能及时被推入肛门内 ,则易引起感染、糜烂和溃疡 ,甚至坏死。采用下列食疗方法调治脱肛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不妨一试。猪肠乌梅散猪肠 1段 ,乌梅适量。将乌梅 (去核 )填入里外洗净…  相似文献   

6.
脱肛食疗方     
脱肛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直肠完全脱垂两种。直肠黏膜脱垂,以脱出较短、色暗红或鲜红、质柔软、微有渗血、呈环状或部分黏膜脱出等为主要特征。直肠完全脱垂,以脱出较长、色淡红、脱出部分如螺旋而有层次的皱壁,质较厚而硬等为主要特征。治疗则以补中益气为主。内服方一、人参芦  相似文献   

7.
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是肛肠外科颇感棘手的病症。本院1998-2006年采用消痔灵注射术结合肛门环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患者2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记有:“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为气(口匽),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这是我国对直肠脱垂症状和病因的最早记载。直肠脱垂的临床症状是排便时直肠粘膜  相似文献   

9.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甚至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在3岁前高发,多为直肠黏膜脱垂.据全国肛肠疾病调查报告,直肠脱垂的发病率为0.58%,男性高于女性,但在国外报道女性多于男性.现将本病近年来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甚至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在3岁前高发,多为直肠黏膜脱垂。据全国肛肠疾病调查报告,直肠脱垂的发病率为0.58%,男性高于女性,但在国外报道女性多于男性。现将本病近年来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一层或多层下移,翻出或不翻出肛门之外的一种疾病,因直肠壁卷入的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Ⅱ、Ⅲ度直肠脱垂其长期较大程度的分离,可引起肠粘膜增生肥厚和直肠肌层不同程度的分离,同时直肠脱出长期刺激可致肛门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松弛。过去采用单纯注射法疗效不理想,笔者采用不同浓度消痔灵液行直肠周围柱状注射、直肠粘膜下散状注射和肛门紧缩术(简称三固术),治疗直肠脱垂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7岁,病程4~25年。Ⅱ度直肠脱垂19例,Ⅲ度13例。根据1975年全国肛…  相似文献   

12.
正直肠黏膜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组织或直肠全层脱垂,少数可发生乙状结肠脱垂。早期便后有直肠黏膜从肛门脱出,但便后能自行还纳,中期为直肠全层脱出,而需便后用手回复,后期则为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松弛无力。现将中医及中  相似文献   

13.
消痔灵三部注射治疗脱肛张世恒,张月英主题词消痔灵;三部注射;脱肛脱肛是肛管直肠或部分乙状肠粘膜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者,又名肛管直肠脱垂,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是肛肠疾病中比较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疾病。采用消痔灵液三部注射法(即脱出直肠粘膜注射法,直肠内粘膜...  相似文献   

14.
刘建萍  陈菊 《河北中医》2005,27(12):902-903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中医学称脱肛,此病尤以小儿易患。2000—07~2004—07,我们应用脱肛宁口服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并与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肛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少数为结核性所致。肛瘘病人非常痛苦,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痒痒、伤口经久不愈合。  相似文献   

16.
针灸验案2则     
针灸验案2则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274700)王卿军关键词直肠脱垂狂证针灸疗法1灸商丘治直肠脱垂李某某,男,15岁。自幼体弱多病,纳呆便溏,有脱肛病史多年。查:肛门括约肌松驰、紧张性降低,脱出物常不能自动还纳。形体适中,面色白,舌淡胖、苔薄白、脉虚。...  相似文献   

17.
“脱肛者,肛门脱出也……”《神农本草经》正式将本病命名“脱肛”。中医对脱肛病因病机的认识:“久病则伤气,下多则亡阳”,是气血皆亏矣。年老皆气血两亏,脏腑虚损,或劳倦,房事过度,久病体弱,以致气血不足,中气下陷,不能固摄所致;小儿脱肛多因久病体弱营养不良,久泻下痢,气血未旺而致,多为黏膜脱垂。西医则按脱垂程度分为3期:Ⅰ期是肛管或直肠黏膜向下移位,只是直肠黏膜下垂。Ⅱ期是直肠各层向下移位,或直肠黏膜有套叠。Ⅲ期是乙状结肠呈螺旋状套叠,脱出肛门外较长,需用手法复位,伴有肛管松弛,黏液增多,常伴肛门功能不良。临床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患者15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肠脱垂在中医学中称“脱肛”,是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此病尤以小儿易患。笔者自2005年7月~2008年7月以补中提肛汤为主治疗小儿直肠脱垂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与采用痔疾洗液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直肠黏膜下脓肿是肛周脓肿的一种,属于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初期症状表现为直肠部沉重感或饱满感或肛门坠胀不适,当脓肿发展扩大时,可出现钝性酸痛或跳痛,便时加重,甚则出现里急后重、大小便困难、高热无力等。其病因目前认为有两种:一是肛窦感染后通过上行的肛腺引起感染所致;二是直肠局部的黏膜损伤所致。我科2007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直肠黏膜下脓肿16例,采用切开引流配合局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称从肛门口里掉出来的东西叫脱肛,实际指的是Ⅱ期、Ⅲ期的内痔、混合痔和带蒂息肉痔。真正的脱肛应叫直肠脱垂,系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和部分乙状结构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分内脱垂和外脱垂两种。病因是小儿气血未旺,老人气血衰迟,中气不足,或孕妇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以及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均易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还有因饮食不节、内积醇酒肥甘,日久脾胃受损,湿热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出现便秘或泄泻,便时努力,致直肠脱垂。方法临床选择直肠脱垂的病人10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辨证施治,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熏洗坐浴方法治疗直肠脱垂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