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雄  姜振东  金粉淑 《吉林医学》2013,34(24):4909-49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γ-尿谷氨酰基转移酶、尿微量白蛋白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患者的血、尿各项指标,三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GGT水平方面,结果尿肌酐校正后mAlb尿组与尿阴性组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的尿GGT水平明显低于尿阴性组。白蛋白尿组的尿GGT水平明显低于尿mAl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时,随着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蛋白尿的水平上升,与之相对尿GGT水平呈负相关随之下降。而尿GGT与血清CYSC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能够有效检测2型糖尿病,推荐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GGT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标本来源于本院住院病人,对实验标本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GGT的检测。分别以第25、50、75、95百分位数计算95%置信区间(CI)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尿mALB和GGT以及mALB/24h尿和GG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6、0.9271以及0.8406、0.9271,均t〉t0.01,P〈0.01,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尿mALB和GGT以及mALB/24h尿和GGT存在正相关。结论结果显示实验标本的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GGT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肾病患者尿酶谱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熹 《海南医学》2005,16(4):138-138
尿酶至8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以来,就被认为是敏感的肾脏损伤指标。在发现的数十种对肾病患者有诊断意义的尿酶中以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应用最广。我们用未定时方法收集69例各种肾病患者尿液标本,测定尿液NAG、GGT、LDH、ALP的活性,以探讨这四种酶在各类肾病患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1118例健康人尿GGT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1118例健康人尿GGT活性测定,确立尿GGT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国际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以L-谷氨酸-3-羟基-对硝基苯胺(γ-glutamyle-3-carboxy-4-nirroanilide,GCNA)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测定尿GGT活性.测定结果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尿GGT参考值0~61-42μ/L,男性尿GGT参考值0~62.08μ/L;女性尿GGT参考值0~60.87μ/L.结论:以GCNA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测定尿GGT活性,简便、快捷、可行,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方法.尿GGT在性别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郑敬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16-16,10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ysC、尿mAlb及尿GGT与老年Ⅱ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40例,根据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将其分为A组(尿蛋白正常)、B组(尿蛋白微过量)及C组(尿蛋白大量过量),另选取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A组与对照组血清CysC、尿mAlb无统计学差异(P 〉0.05);B组、C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ysC、尿mAlb及尿GG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ysC、尿mAlb、尿GGT水平与Ⅱ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CysC、尿mAlb及尿GGT是诊断Ⅱ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检测其含量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6.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 (m - pro)、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酶 )、r-谷氨酰转移酶 (GGT)联合检测对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终点法检测尿微量蛋白总量、NAG酶以及尿肌酐 (cr) ,速率法检测尿GGT。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m -pro/cr为 (7.0 5± 5 .8)mg/mmol,NAG/cr为 (6.75± 2 .81)u/mmol,GGT/cr(2 3 .64± 15 .88)u/mmol。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m -pro/cr,NAG/cr,及GGT/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单项及二项检测m - pro ,NAG ,GGT这三项指标阳性率较低 ,将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高血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分别达 82 .5 % ,75 .8%和85 .2 % ,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相关分析表明m - pro ,NAG和GG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尿m-pro ,NAG及GGT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r-谷氨酰转肽酶(EC,2,322),又称r-谷氨酰转移酶(r-Glutamyle transferace ,GGT), 1950年由Hanes等发现.目前,国内对检测GGT活性多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国内对尿液GGT的测定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主要用于肾脏疾病的研 究,对尿GGT和阑尾炎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在尿液GGT的研究中发现阑尾炎病人尿GGT有显著性变化,对 协助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①研究对象:正常健康体检者80名,男40名,女40名,年龄为男19~76岁,女15~72岁,均排除肝、 胆、胰及肾脏疾病,留取晨尿测其GGT值,38例患者为在本院期间经各种检查确诊的阑尾炎病人,留取术前及术后第24 h清 洁中段尿,测其GGT含量.②方法:采用上海科华-东菱公司生产的GGT试剂盒,在日本日立7170型全自动分析仪上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creatinine, Cr)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ACR)和尿酶联合监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收集24 h尿、随机尿,分别计算出24 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和随机尿ACR,比较两者的相关性。再根据UAER将患者分为3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SDM组)、尿微量白蛋白轻度升高组(EDN组)、临床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CDN组),比较3组间患者A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NAG)、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随机尿ACR在肾病早期与24 h UAER监测的相关度较高,且对肾早期损害的诊断效能要优于血Cr等其他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ACR与肾小管相关指标尿NAG、尿GGT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6%,高于仅进行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论:随机尿ACR、尿NAG和尿GGT的联合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灵敏、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肝功能检测过程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胆碱酯酶(CHE)的改变,作为反应肝脏疾病的指标;但在肾脏疾病时,特别是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尿液中的γ-谷氨酰转移酶和胆碱酯酶也会显著增高。笔者对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尿GGT和CHE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晓明  杨雯 《新疆医学》2005,35(5):140-141
肾脏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以检测尿蛋白和肾功能为依据,而在肾脏早期损伤却未出现临床尿蛋白指征时,靠以上的方法是难以检出。近年我们开展了尿液微量蛋白(MA、TRU)和尿酶(NAG、GGT)的联合试验,对健康人、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检测。在部分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现很多患者尿蛋白正常,但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却异常。说明这一试验对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可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兔皮下注射氯化镉生理盐水诱导肾损害,探讨了尿酶作为发现镉诱导肾损害的早期指标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尿ALP、GGT、AAP及TREH排出量在镉处理一周后显著升高,早于尿NAG、LDH、LYS的升高,更早于蛋白尿的出现,尿AST在镉处理6周后才显著升高。血中以上各酶活性无明显变化,镉处理组肾小管刷状缘膜上ALP、GCP、AAP及TREH活性显著降低。结果提示除AST外,其它几种尿酶可用于早期发现镉诱导肾小管损害,尿中来源于肾小管刷状缘膜的ALP、GGT、AAP、TREH优于尿中NAG、LYS及LDH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者肾脏潜在性受损情况.方法:对87例肺结核化疗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尿镜检红细胞(RB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结核化疗者尿中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结核化疗肝功能未损害与肝功能损害者尿镜检RBC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潜在性损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对肾脏的损害尤为明显.对肺结核患者应制定正确化疗方案,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GGT)、溶菌酶(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29例正常对照、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间质性肾炎和34例慢性肾衰患者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活性.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尿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应用琼脂平板溶菌法测定尿溶菌酶活性.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尿GG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肾衰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慢性肾衰组LY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GT联合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检出率为92.38%,与肾活检结果符合率为86.75%.结论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是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灵敏、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逵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92-59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诊断脑外伤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62例脑外伤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f)、免疫球蛋白G(IgG)、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结果:74.0%脑外伤患者尿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一种或多种微量蛋白,且随伤情程度的加重,尿微量蛋白的种类及数量排泄增多。GCS分值与α1-M(r=-0.66)、MA(r=-0.54)、Tf(r=-0.42)、IgG(r=-0.50)、GGT(r=-0.39)、BUN(r=-0.25)、Cr(r=-0.19)呈负相关。结论:脑外伤患者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尿微量蛋白是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灵敏、可靠的指标,而尿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尿素氮、肌酐的诊断价值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患者尿液4种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肾移植(KT)患者尿液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KT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14和35天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AP)活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接受KT患者,术后3d尿中4种酶活性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ALP、AAP和NAG活性在术后14d最高。术后35d仅NAG酶活性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在判断肾移植患者是否出现排斥反应,应和未发生肾移植排斥反应患者术后相应时间的尿酶活性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d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作为肝脏疾病生化检查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对GGT与肝癌的关系有较多的报道,但对GGT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报道较少。2002年l~9月对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血清GGT。的检测,结合临床和其它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GGT改变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OSAHS患者30例(OSAHS组)和健康成人30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多导睡眠仪监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C水平,底物速率法检测尿系列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OSAHS组血清Cystatin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9±0.46)mg/L比(1.03±0.28)mg/L,P<0.01],尿系列酶NAG、GAL、GGT和ALP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5.02±2.11)U/(mmolCr)比(2.25±1.12)U/(mmolCr)、(1.42±0.57)U/(mmolCr)比(0.65±0.32)U/(mmolCr)、(3.78±0.70)U/(mmolCr)比(3.38±0.45)U/(mmolCr)、(0.81±0.28)U/(mmolCr)比(0.61±0.16)U/(mmolCr),P<0.01或P<0.05]。OSAHS组血清CystatinC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53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呈负相关(r=-0.515,P<0.01);尿系列酶NAG、GGT与AHI呈正相关(r=0.477,r=0.435,P<0.01或P<0.05),尿系列酶NAG、GGT与LSaO2负相关(r=-0.431,r=-0.510,P<0.05或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Cystatin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显著升高,提示OSAHS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窒息新生儿NAG及GGT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尿中N-乙酰-β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γ-氨酰转移酶(GGT)及血清尿素氮(BUN),肌苷(Cr)等指标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清中BUN,Cr,尿中NAG和GGT,结果:发现血清BUN,Cr各组间比较差异显显著性(P>0.005),尿中NAG及GGT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尿中NAG,GGT活笥是对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判定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男性患者23岁,因乏力、低热2天,少尿、排酱油样尿1天于2006年4月10日入院。5月前曾诊断为肺结核服用异烟肼0.3g/d、利福平0.45g/d、乙胺丁醇0.75g/d,1月后因皮疹间断用药,无肝炎、肾脏病病史。4月9日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后半小时左右出现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酱油样尿、少尿,伴明显上腹痛、胸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