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爱梅 《江西医药》2021,56(9):1452-1455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对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月于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治疗并获得3个月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溶栓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短期预后观察指标,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调查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血清IL-1β、Hcy水平,分析血清IL-1β、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溶栓治疗后3个月,9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9例,占39.80%,预后良好59例,占60.20%;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IL-1β、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IL-1β、Hcy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子(OR>1,P<0.05);血清IL-1β、Hcy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分别为0.792、0.779、0.808,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血清IL-1β、Hcy分别取1.925ng·L-1、14.570μmoL·L-1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IL-1β、Hcy高表达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 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观察对象, 共179例, 男124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5.6岁, 评估患者rt-PA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 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 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5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 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各指标对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预后良好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CysC、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9、Z=-2.455、t=-2.172、Z=-6.366, 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ysC、溶...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血尿素氮/肌酐( BUN/Cr)比值及尿比重,探讨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1例,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72例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49例。以BUN/Cr≥15和尿比重>1.010同时作为脱水指标,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尿素氮、尿比重、BUN/Cr比值、脱水状态、房颤病史、甘油三酯、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脱水状态、房颤病史和白蛋白水平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以BUN/Cr≥15和尿比重>1.010作为脱水状态指标可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预后,尽快纠正脱水状态可能会改变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陈娜  杨海华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2023,(14):2100-210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78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组,出血组共20例,无出血组共58例;根据预后情况分组,预后不良组共28例,预后良好组共50例。分组方法均为质量分组法。分析临床资料,找出影响出血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组溶栓前NIHSS分值较无出血组高,溶栓后2h NIHSS分值、溶栓后最高收缩压较无出血组高,房颤发生率较无出血组,基线APTT较无出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更大,溶栓前NIHSS分值、溶栓后2h NIHSS分值更高,房颤发生率、出血转化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2h NIHSS高分值、前循环梗死、溶栓后最高收缩压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后2h NIHSS高分值、出血转化为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h NIHSS分值较高、前循环梗死、溶栓后自高收缩压过高是发生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后2h NIHSS分值过高、出血转化是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龙飞  刘金会 《贵州医药》2023,(10):1572-1573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不同阶段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在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8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3个月,根据治疗3个月后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患者确诊时和治疗3个月后的UAER、Scr、CysC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UAER、Scr、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AER、Scr、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UAER、Scr、CysC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结论 健康受试者和治疗前后、不同预后质量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UAER、Scr、CysC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提示UAER、Scr、CysC水平可作为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疗效监测的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1例,分为房颤组(n=17)和非房颤组(n=34).房颤组: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经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非房颤组: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给予0唵.9 mg/kg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则激活物(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颅脑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房颤组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为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有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比率(P<0.05).结论 在条件成熟的高级卒中中心,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筛选收治的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 P <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 P <0.05).结论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脑梗死面积不同分为大梗死组(20例)、中梗死组(22例)、小梗死组(28例);同时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自动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24 h内CysC、Hcy、D-D及hs-CRP水平;比较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患者入院24 h内、治疗1周后CysC、Hcy、D-D及hs-CRP水平。结果入院24 h内,观察组血浆CysC(1.25±0.44)mg/L、Hcy(22.20±5.71)μmol/L、D-D(2.39±0.54)mg/L、hs-CRP(19.34±2.4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1±0.15)mg/L、(10.42±3.85)μmol/L、(0.82±0.38)mg/L、(2.20±1.5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内,大梗死组患者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入院24 h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中,通过检测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可以对病情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附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水平,并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血清Hcy、CysC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CysC和Hcy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脑梗死分型血清CysC和Hcy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Hcy、CysC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Hcy、CysC水平的检测,有利于脑梗死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执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186例,溶栓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82例,其中血清HCY水平正常者156例,血清HCY升高者22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HI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血清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高血清HCY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血清HCY正常组。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影响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玉敏  孙继兴  周琪  顾全  李艳琴  马拓  霍丽静 《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 2015年 12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 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张磊  钱辰肖  罗国君 《安徽医药》2022,26(4):815-8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90 d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病人,收集病人的基线资料,测定溶栓后 90 d病人改良 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 0~2分)与预后不良组(3~6分)。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人 112例。其中,男 66例( 58.93%),女 4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轻型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130例起病在6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1例,29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89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溶栓后24h、3d、7d NIHSS和90d和18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出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病情进展、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24h、3d、7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90d、180d mRS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轻型出血3例(1例为rt-PA,2例为尿激酶),溶栓后纤维蛋白原低于0.7g/L的有7例(rt-PA静脉溶栓1例,尿激酶溶栓6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无出血、死亡,但出现脑梗死进展12例。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和相对安全,但对比尿激酶rt-PA静脉溶栓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给予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H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和对照组(未发生HT),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激酶(UK)剂量、是否合并感染等,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结果:溶栓后HT发生率为20.00%,即HT组15例,对照组60例。HT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糖尿病病史患者占比、合并高血脂症和心房纤颤患者占比、溶栓前TC和LDL-C水平、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及溶栓前TC和LDL-C水平均为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结论: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较长、溶栓后舒张压升高、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参考上述危险因素对HT进行早期识别及给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安徽医药》2023,27(4):786-790
目的 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147例,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将病人分为non-HT组(n=105)和HT组(n=42)。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NLR、收缩压、心房颤动和脑梗死体积≥10 cm3单独及联合预测HT发生的临床价值。根据NLR预测HT发生的临界值将病人分为NLR高水平组和NLR低水平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率。结果 HT组病人年龄、收缩压、中性粒细胞(0.8±0.2)×109/L、NLR7.4±0.3、谷草转氨酶(AST)(29.4±6.3)U/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2±1.7)分高于non-HT组(0.6±0.4)×109/L、2.1±0.3、(21.6±5.4)U/L和(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各营养评估工具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病人111例,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的病人纳入预后良好组(79例),mRS评分≥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入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发病-静脉溶栓(ONT)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体质量、身高、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三种营养指数对病人90 d功能预后影响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营养指数评分(PNI)和控制性营养状态评分(CONUT)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部病人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4,13)分,ONT时间(165.62±59.67)min,DNT时间(45.86±16.48)min,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1,3)分。其中,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6(4,9)分,ONT时间(166.42±62.09)...  相似文献   

19.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3例.22例予以溶栓治疗(溶栓组),方案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总剂量的10%1 min内静脉注射,剩余的90%加入0.9%生理盐水40 mL以输液泵滴注,持续1h以上,24h后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并记录患者死亡、继发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h、14 d、90d的NHI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90d随访时,BI评分和mRS评分溶栓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死亡和所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邵琳  朱言芳  赵国  腾继军 《安徽医药》2023,27(8):1637-164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3例AIS病人作为研究组,根据AIS病人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20例,非HT组113例;分析影响AIS病人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因素;检测并比较各组PLR、FAR大小;使用ROC曲线分析PLR、FAR对AIS病人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20±4.35)分比(10.09±3.15)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4.55±0.89)分比(1.33±0.47)分]、空腹血糖(FPG)[(8.91±1.21)mmol/L比(7.43±1.10)mmol/L]、纤维蛋白原(FBI)[(3.56±0.14)g/L比(3.31±0.11)g/L]、中性粒细胞计数[(6.92±1.73)×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