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颌下腺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颌下腺非肿瘤性疾病,多数病例需手术治疗.单纯手术治疗技术简单,短期内效果较好,但由于临床医生对颌下腺腺体功能的保留与功能恢复的促进重视不够,致使颌下腺摘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损失了腺体这一功能器官,而且在颈部留下明显的手术瘢痕和凹陷畸形.  相似文献   

2.
颌下腺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器官 ,对生命原素的摄取及对合成成分的分泌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临床上 ,因某些疾病导致颌下腺功能降低或丧失颇为常见 ,一侧颌下腺功能低下 ,对侧颌下腺功能是否有代偿性变化目前尚不清楚 ,现存文献中也无这方面报道。我们用核素动态显像方法检测颌下腺功能 ,以明确颌下腺是否有功能代偿能力。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材料 选择 1992年 6月至 1994年 3月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治疗的涎腺疾病患者 5 1例 ,男 2 3例 ,女 19例。年龄介于 2 36 6岁 ,平均年龄 4 0 .2岁 ,其中腮腺良性肿瘤患者 11例 ,共 2 2侧颌下腺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K14)是唾液腺干/祖细胞的标志物,本研究探讨K14+细胞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中表达分布的特征.方法:构建8周龄小鼠双侧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14 d及开放后3、28、56 d收样,利用组织学染色法评估下颌下腺损伤及再生状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K14+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K14+细胞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成功构建小鼠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导管结扎后,腺体萎缩,导管扩张;开放导管后,腺体修复早期K14+细胞数目增多,增殖活跃,但是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较低.结论: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早期K14+细胞表达增加,提示K14+细胞参与了下颌下腺损伤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唾液流率、颌下腺造影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ouse,NOD)唾液总流率;颌下腺造影及病理表现.材料及方法:本研究将56只NOD小鼠分9周、16周、20周及24周4个不同年龄组测定其唾液总流率,颌下腺造影及颌下腺病理学研究,用32只Balb/c小鼠分同样年龄组进行对照.结果:NOD小鼠唾液总流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Balb/c小鼠则变化不大.20周以后NOD小鼠颌下腺造影有造影剂外溢,排空功能明显迟缓.9周NOD小鼠颌下腺见淋巴细胞浸润,随年龄增长,淋巴细胞浸润加重.结论:NOD小鼠涎腺的形态及功能均明显受累,与人类SS表现类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K14)是唾液腺干/祖细胞的标志物,本研究探讨K14+细胞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中表达分布的特征.方法:构建8周龄小鼠双侧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14 d及开放后3、28、56 d收样,利用组织学染色法评估下颌下腺损伤及再生状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K14+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K14+细胞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成功构建小鼠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导管结扎后,腺体萎缩,导管扩张;开放导管后,腺体修复早期K14+细胞数目增多,增殖活跃,但是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较低.结论: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早期K14+细胞表达增加,提示K14+细胞参与了下颌下腺损伤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K14)是唾液腺干/祖细胞的标志物,本研究探讨K14+细胞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中表达分布的特征.方法:构建8周龄小鼠双侧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14 d及开放后3、28、56 d收样,利用组织学染色法评估下颌下腺损伤及再生状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K14+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K14+细胞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成功构建小鼠下颌下腺主导管结扎-开放模型,导管结扎后,腺体萎缩,导管扩张;开放导管后,腺体修复早期K14+细胞数目增多,增殖活跃,但是唾液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较低.结论:在下颌下腺损伤修复早期K14+细胞表达增加,提示K14+细胞参与了下颌下腺损伤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正常涎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正常人腮腺、颌下腺组织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的表达;提取腮腺、颌下腺组织及颌下腺细胞系(HSG)总RNA,通过RT-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SLC17A5基因的表达;提取HSG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alin在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到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基因在正常人腮腺、颌下腺均有表达,表达比值分别为226、206.9,不存在表达差异;RT-PCR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其他涎腺样本及颌下腺细胞系HSG中能扩增出其全部翻译区1485bp的片段,应用商业化的抗体能够在HSG细胞检测到Sialin相应的约54KDa蛋白.结论正常腮腺、颌下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均表达SLC17A5基因,但是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组织、细胞内定位和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明胶海绵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表面修饰技术对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明胶海绵36块,随机分A、B、C 3组,每组12块.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层粘连蛋白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转化生长因子β3表而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后颌下腺外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颌下腺肿瘤和瘤周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即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患者行肿瘤和颌下腺腺体全切除术,即常规颌下腺良性肿瘤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分别检测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2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基本相等;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5 min内舌下区平均静息唾液分泌量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半年的顺序递增,术后半年唾液分泌量比术前稍有减少,而B组患者术后唾液分泌量约为术前一半。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充分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功能,保留的颌下腺组织外分泌功能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0.
颌下腺结石取石术后腺体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颌下腺结石取石术后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用99mTc动态显像法检测26例颌下腺结石取石术对腺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单纯取石术后,腺体功能的近期恢复率较高,而远期功能呈下降趋势;腺体感染是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结石大小和患者年龄对功能恢复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在颌下腺结石治疗中,有效阻断结石形成前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对防止腺体功能降低有重要意义;取石术后,保持颌下腺导管的正常开口位置、合理使用催涎剂,将有助于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苯丙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腺癌动物模型,研究涎腺腺癌组织发生及发病机制.方法:40只SD成年鼠(雌雄各20只),颌下腺导管结扎后,1%二甲基苯丙蒽丙酮液腺体内二次直接注射腺体内诱发大鼠颌下腺腺癌.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立大鼠颌下腺腺癌动物模型.结果:结扎后颌下腺细胞增殖活跃,正常腺体与导管结扎后颌下腺PC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次追加注射后,仅雌成年鼠形成颌下腺腺癌,生成率为60%.腺癌组织结构为腺管状、乳头状、筛状以及实性状,并有腺癌转移.导管上皮细胞CK19阳性,肌上皮细胞calpolin、CK14阳性.结论:颌下腺恶性肿瘤发生只少需要细胞二次以上基因突变,而且DMBA诱发颌下腺腺癌只发生雌SD成年鼠,涎腺腺癌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在颌下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接受肿瘤+瘤周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颌下腺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评价涎瘘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区凹陷度,进行两组的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I/甲愈合,涎瘘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保留了部分颌下腺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颌下腺导管内涎石取出术的远期疗效和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颌下腺导管内涎石取出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2~15年,观察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和腺体分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单纯取石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腺体分泌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而远期疗效和分泌功能呈下降趋势;腺体感染和结石的复发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在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治疗中,早期取出结石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辅助使用催涎剂,有效阻断结石形成前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以及采用颌下腺区域的局部按摩,对颌下腺导管内涎石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核素动态显像评价正常颌下腺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病理状态下的颌下腺功能,须对正常颌下腺功能进行测定。方法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动态显像技术对10侧颌下区本底与颞部本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11对正常颌下腺腺体功能进行测定。结果2.18倍的颞部本底可以近似代替颌下区本底;正常颌下腺的摄取指数和分泌指数分别为(1.42±0.89)%和(109.4±39.8)%,摄取指数率和分泌指数率分别为(71.0±15.2)%和(77.2±17.2)%,功能指数为(89.9±7.4)%。结论应用颌下区本底作为颌下腺功能评价指标更能真实反映腺体的功能,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取得正常功能范围值为研究影响颌下腺腺体功能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颌下腺结石症腺体功能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颌下腺结石时腺体功能改变的病理学基础,作者对24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腺体病理组织观察显示,颌下腺结石的发生可能与腺体炎症、涎液性质改变有关,阳性结石形成可能来自于阴性结石的钙化;通过腺体病理与腺体功能对照研究显示,腺体功能降低与病理破坏程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功能指数正常时,多数腺体炎症处在Ⅰ、Ⅱ期;功能低下或丧失时,腺体炎症多数在Ⅲ、Ⅳ期;根据功能指标可初步判断腺体炎症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将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并将其作为蒂,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住的颌下腺。术前术后以及放疗后检测颌下腺唾液流量,并填写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通过唾液流量分析,3例转住的颌下腺均成活。其中2例经放疗后20个月随访的患者,转住的颌下腺保存一定的泌唾功能,患者无口干症状。结论颌下腺转位于颏下区可保存其功能,有助于预防头颈癌患者放疗导致的口干。  相似文献   

17.
下颌下腺切除术是治疗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皮肤瘢痕、潜在的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和舌神经损伤,以及腺体摘除可能导致的口干等并发症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下颌下腺功能性手术日益被采用和改进,以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本文围绕下颌下腺手术的美观切口设计,内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应用,以及下颌下腺区重要组织的功能保护等3个方面对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功能性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7,(2):126-130
目的将包括肿瘤在内的整个下颌下腺完全摘除是目前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腺体保存术在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将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名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行腺体完全摘除或腺体部分保留手术,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情况、术后腺体功能、术后外貌及复发率。结果相对于腺体完全摘除组,腺体保存组患者的术后神经损伤少、颌下区凹陷畸形轻,且术后腺体分泌功能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8个月到5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腺体完全摘除术,腺体保存术具有神经损伤小、颌下区凹陷轻、腺体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等多种优点,可以成为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下颌下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下颌下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已行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所得数据采用SAS8.0软件包进行分析,选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比较B超、CT、MRI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2例病例中,术前B超、CT、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后符合率分别为85.34%、79.66%和92.31%,MRI符合率最高,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CT(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B超、CT、X线诊断下颌下腺疾病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特别是下颌下腺炎,是误诊后造成下颌下腺切除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MRI准确率较高,在下颌下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14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进行磁共振涎管造影.得到下颌下腺导管和结石图像,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结石影像呈黑色,导管为白色,14例均见结石到腺体方向主导管及分支导管扩张,结石到导管口方向从完全显影、不完全显影到完全不显影等几种表现.结论:磁共振涎管造影可以很直观地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大小和结石在导管中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