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切除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手术治疗,促进手术疗效的提高。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吻合的时期不同,分为右半结肠癌组、左半结肠癌1期吻合组以及左半结肠癌2期吻合组,比较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并发症吻合口瘘、术区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左半结肠癌1期吻合组的术区感染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做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肿瘤部位、吻合时期、合并症,是结肠癌肠梗阻急诊手术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2.9%、60.7%、19.0%和96.7%、73.3%、27.2%,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2,P=0.271)。左半结肠癌1期与2期吻合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0.0%、40.0%、26.7%和94.4%、72.2%、16.7%,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6)。结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行1期吻合的并发症机率较高;肿瘤部位、吻合时期、合并症3个因素,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1期切除肿瘤基础上,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比较,以及左半结肠癌1期吻合与2期吻合比较,生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的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对68例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8例病人中,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15例(切除率78.9%),无吻合口瘘;行Ⅰ期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吻合34例(切除率73.9%),有1例发生吻合El瘘。结论 右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宜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或捷径手术,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在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时也尽可能行Ⅰ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差异,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111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49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62例,癌肿最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30%,33/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6%(24/111),死亡率5.4%(6/111).右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贫血较为多见(P=0.001),肿瘤多能一期切除(P=0.023),而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造口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01).左半结直肠癌肠梗阻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23例,与右半结肠癌肠梗阻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ASA评分3-4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对于其中高危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虽然左半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造口率高于右半结肠癌,但对于恰当选择的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40例病人I期右半结肠切除10例,Ⅱ期横结肠癌切除2例,I期左半结肠癌切除13例,Ⅱ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3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回结肠吻合术1例,单纯造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围手术期死亡率2.8%。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手术时机及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I期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5.
舒守成 《华夏医学》2012,25(3):320-322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2例,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6例,均术中行肿瘤一期切除,两组行直线切割缝合器侧消化道重建.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左、右半结肠手术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左、右半结肠手术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与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建春 《吉林医学》2014,(18):3914-3915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完整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部位病变下不同术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选择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或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术式选择无明显区别。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9.37%,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9,P=0.69>0.05);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分期手术,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46.7%、42.6%,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0,P=1.00>0.05),但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Ⅰ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11.7%)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4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P=0.001<0.05)。即左、右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分期手术方式。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对策是依据个体化情况,Ⅰ期切除吻合与分期手术结合,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肠癌致肠梗阻42例分别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Hartmann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结果:4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8例;行横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行Hartmann手术26例;直肠癌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6例。术后并发症7例(16.67%),围手术期病死率2例(4.76%)。结论:左半结肠癌致梗阻行Ⅰ期手术切除,Hartmann肠造口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背景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合理术式及围手术期处理 .[病例报告 ]对自 1999~ 2 0 0 1年间收治的 4 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4 3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者 12例 ,横结肠切除者 4例 ,左半结肠切除者 14例 ,左半结肠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者 10例 ,余 3例因肿瘤无法切除 ,只行捷径吻合或近端结肠永久性造瘘术 .术后发生并发症 10例 ,死亡 2例 .[讨论 ]结肠癌致肠梗阻多有高龄、衰弱及伴发病多等因素 ,合理选择术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邹毅  张军  夏全  邓思寒  黄斌  蒲敏  黄卫 《西部医学》2010,22(12):2269-2270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及结局。方法选取47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均急诊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发生,痊愈出院,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梗阻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如病例选择得当,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者可以同右半结肠一样,进行肿瘤切除后一期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150例,其中72例为不全性肠梗阻,先保守治疗,再择期行一期肠切除吻合71例,行Miles手术1例;78例完全性肠梗阻进行急诊手术,行一期肠切除吻合56例,其他术式22例。结果术后并发症34例(22.7%),随访130例(86.67%),2年生存率82.39%,5年生存率58.59%。在一期肠切除吻合的病例中,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组间术后近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术方式,争取一期切除肿瘤,早期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27例进行回顾分析,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传统二期吻合术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92.6%,对照组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靠,且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强  唐国洪  许鸿燕 《吉林医学》2011,(10):1901-1902
目的:讨论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2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选择条件适合者5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行顺行性肠道灌洗减压,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经过术中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中肠道灌洗易于掌握,对手术的安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封结肠清洁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31例术中常规解除梗阻,观察组32例则采用全结肠密封清洁灌洗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血清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进行密封结肠清洁灌洗可彻底清除肠腔内病原体和污物,利于控制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沈凤  黄铁碧 《吉林医学》2013,34(7):1227-1228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根据是否急诊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近期及远期外科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28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术中结肠灌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28例中2例切口感染(占7.1%),1例(占3.6%)因肺部感染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注意手术技术、术中结肠灌洗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我院收治的33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12例.脾曲癌3例;行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22例;分期手术切除吻合10例.其中Hartmann手术7例.3例结肠脾曲癌单纯作横结肠造漏.术后3周再次手术切除吻合:结论重视对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认识,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术中肠道灌洗方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和术后的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手术治疗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33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次与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分析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3例中有23例(69.7%)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高,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肺部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全组1,2,3及4年生存率分别为96.8%、50.8%、28.6%及19.1%。根治性切除组的1,2,3及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5.4%、37.4%及24.9%,姑息性切除术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20.0%,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1.038,P=0.001)。年龄及再次手术后放化疗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严格选择患者、作好围术期充分准备和相应治疗,再次手术仍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