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艳红  王秋开 《护理研究》2011,25(9):810-811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早年被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简称神经膀胱,这类疾病常同时伴有尿道功能障碍和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异常,临床表现以下尿路功能障碍最多见,进一步可导致上尿路功能障碍[1]。尿动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下尿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利弊。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MEDLINE(1996年1月至1998年、EMBASE(1974年1月至1998年)和CINAHL(1982年7月至1998年),使用的检索词有:尿路、尿路感染、细菌、截瘫、四肢麻痹、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性膀胱。其他的文章由专家确定,或通过评定检索到文章的参考文献确定。研究选择:有关成人或青少年脊髓功能障碍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研究必须满足应用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并且有细菌学及尿路感染的证据,但非…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控制系统紊乱造成下尿路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1]。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失禁型排尿障碍、潴留型排尿障碍、潴留和失禁型排尿障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治疗及康复时间比较长,患者出院后由于护理连续性的中断,缺乏科学膀胱功能训练,加之患者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4.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神经源性膀胱常可造成肾盂扩张积水、泌尿系感染,最终导致成肾脏功能受损或丧失,肾功能衰竭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原因[2]。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对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水平较低[3],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管理。系统的泌尿系统管理,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现就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统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常见并发症,由此诱发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是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正确地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可以积极改善膀胱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SCI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间歇导尿仍然是处理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方法,但其操作会给患者造成不便及有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药物治疗有一定副作用。电刺激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该疗法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就电刺激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损伤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1]。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2]。神经源性膀胱为膀胱神经失控后功能障碍的膀胱,其为脊髓损伤后的常见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源性膀胱[1](Neurogenic bladder,NB),又称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引出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主要是因为调节膀胱和尿道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及排尿次数改变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肾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尿路神经源性功能障碍可发生于许多神经疾病的患者中,但具体发生率尚需要进行进一步流行病学数据的荟萃分析加以确定。对已知有神经疾病的患者应评价是否有下尿路功能障碍。在某些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很高的疾病中,虽然没有尿路症状,也应评价下尿路功能。另外,如果出现某种特异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应考虑到可能存在未知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合并上尿路扩张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神经源性膀胱合并上尿路扩张患者膀胱功能测定的护理配合要点、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尿路扩张患者多表现为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过度活动、高逼尿肌漏尿点压、相对安全容量显著降低、残余尿量显著增多、膀胱活动低下等,尿动力学检查后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结论神经源性膀胱合并上尿路扩张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时需加强相关的护理配合,如严格控制膀胱充盈速度及重复检测次数、及时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或进行清洁间歇导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预防检查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形态变化与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关系,提出-膀胱变形指数作为评估的简单指标。方法回顾我院资料完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1例:脊髓损伤者56人,脊髓栓系等疾病者55例。按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和/或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作为上尿路功能损害诊断指标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上尿路损害组膀胱变形指数50%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尿路损害组。结论膀胱变形指数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功能损害的进展监测、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定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神经系统疾患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问题,到目前没有得到包括泌尿外科医生在内的各科医生的充分重视,因神经源性膀胱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神经疾患的康复期及稳定期却是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早期正确地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的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后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肾功能衰竭,而Stover等在1987年的统计显示,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变成了肺炎、事故及自杀,这主要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泌尿外科医生对此类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积极处理,他们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始终将膀胱内压维持在40 cmH2O以下,同时减少残余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上尿路积水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进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其治疗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3.
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后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经源性膀胱尿路功能障碍的全面分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既往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包含上尿路功能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全尿路功能障碍的新分类方法,其中对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新提出分度标准。此分类方法可为评估、描述、记录上尿路及下尿路的病理生理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科学及客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神经源性膀胱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这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中比较多见.过去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尿路感染及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其主要死因.上世纪50年代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死亡率有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①间歇性导尿术的应用;②无法导尿时对患者处理手段的改进;③泌尿系统感染防治水平的提高;④专项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⑤长期肾脏功能的随访监测;⑥现代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发展;⑦对结石治疗水平的提高[1].本文将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3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膀胱漏尿点压测定。结果 21例上尿路损害患者中,20例膀胱漏尿点压〉40cmH2O,明显高于正常值。而12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40cmH2O。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应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避免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很多~([2])。其中脑胶质瘤术后的神经功能受损是发生病人排尿困难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3])。2015年8月我科收治1例胶质瘤切除术后病人,该病人带尿管入住我科,通过对病人进行临床及康复评估,认为病人排尿困难是由于胶质瘤术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结合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因。材料与方法:综合分析3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影像,并与膀胱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对比,根据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结果:38例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2型:痉挛性、弛缓型。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检查中,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为主要手段,可显示神经源性膀胱及其并发症。CT、MRI可协助发现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其病因为下尿路贮尿机能障碍或排空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源性膀胱(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这类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如果不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现将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1 NB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NB最常见的并发症,当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引起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排尿功能障碍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工具,以早期发现危险人群。 方法 调查1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尿动力学和泌尿系影像学资料,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根据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较高的模型形成风险评估工具。 结果 决策树模型的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84.8%,0.909)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73.2%,0.842),据此形成了包含尿道功能、性别、最大腹压、最大膀胱内压4个指标的风险评估表。 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表,为临床筛选危险人群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