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2.
<正> 《金匮要略》第八篇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脉证治法。文仅4条,方只3首,但理法方药已经完备,为后世治疗本病之楷模。一、奔豚气病的含义奔豚,或作奔(犭屯),也有作贲豚或獖(犭屯)的。所谓豚,就是江(犭屯),者称作水猪。古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所论述的奔豚气病,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的病。它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形似而实异:肾积奔豚素有积块,“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止后积块仍在;此奔豚气病素无积块,发作止后仍如常人。载奔豚气病的得病,先曰“皆从惊发得之”,后曰“皆从惊恐得之”,至其发病却有自觉“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愚反复思之,其得病是在体内脏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惊则气乱’气机逆乱而发。现不揣浅陋试述之,谬误在所难免,请同道指正。 盖惊则气乱,心主神明,神气逆乱,是为心病;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是为肾病。仲师言惊而不言心,是以惊代心病;言恐而不言肾,是以恐代肾病。  相似文献   

4.
奔豚一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次见于《伤寒杂病论》,又名贲豚、奔豚气。自古迄今,医家对奔豚病的病因及其治疗用药争议较多。余无言认为惊恐、"针处被寒"仅是奔豚病因之一,其本质是体内正气与寒邪相争所致;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原方加肉桂,并证之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惊悸[1]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惊与悸是两种病情,惊是惊恐、精神不定、卧起不安,悸是自觉心中跳动[2]。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惊之证发与外,悸之证发于内,但惊与悸又互有联系,所以临床上每多并称。追溯《内经》虽无惊悸一类的病名,但已有了类似的记载,《素问·举痛论篇》曾经指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3]。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部名著中,正式提出了悸与惊悸的病名,并对其发病原因作了扼要的叙述,认为主要原因是由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因素引发。《金匮要略·(中旬)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篇还对惊悸的发病原因以及审证求因的方法作了专门论述,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医宗金鉴·(中旬)卷二十·(中旬)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从脉象表现来分析和认识惊悸发生的原因,必外有惊扰,内有所虚,内外相合,引发本证。  相似文献   

6.
癔病,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表情夸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癔病的认识,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记有“脏躁”及“奔豚气”,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诸病源候论》记载“奔豚气者……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忧思伤志……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日奔豚……狂躁不定,妄言,妄见……”。其发病因素主要由于七情过度而致气机逆乱,可见祖国医学的理论同现代医学的癔病是一致  相似文献   

7.
秦军  戴桂满 《河北医学》1996,2(4):375-376
奔豚气与腹主动脉搏动(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秦军,戴桂满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烦乱不安,难以忍受,平复则如常人。本病很少有器质性病变,常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笔者认为奔豚气的临床特征是:①脐下腹主动脉明显搏...  相似文献   

8.
正龙惠珍,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主张"抓主症,辨病机,选方药",临床疗效显著。奔豚证,乃为中医古代病名,《说文解字》云:"奔,走也。";"豚,小豕也。豬、其子或谓之豚。"系指以发作时,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甚则欲死,又时而复止为特征的一种自觉症状,因如豚之奔跑而得名~([1])。龙老师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该病,疗效  相似文献   

9.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俞宜年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福州350003)许仕纳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原是为“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而设。俞长荣教授临证上也常用奔豚汤,而有其独特的经验。他认为,本方适用于七...  相似文献   

10.
《金匮》奔豚气病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疏理古今有关(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脉络,认为《金匮》奔豚气病名源于《灵枢》《难经》,然病机不同,其说以“气“的病变为主,与心、肝、肾、冲脉关系密切,治疗上以“气火上冲““阳虚““水寒上凌“为辩证要领。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灸治、辩证选方、针灸汤药并施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奔豚气一证,在伤寒论中早有记载:“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豚,古代称之为猪,奔豚即奔跑的小猪。用此来形容腹痛的症状似有一小猪在腹内奔跑,从少腹而发,直冲心胸。疼痛非常剧烈,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以急证来诊。运用解痉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应用中药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奔豚病辨析     
“奔豚病”是祖国医学较古老的病名。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有分歧。兹将个人学习见解阐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一、关于“奔豚”病名: 历代对“奔豚”病名的解释,不外有三: 1.认为奔豚亦作贲(犭屯),即江(犭屯)。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江(犭屯)的记载。《博雅》云:“鯸,(鱼臣)、(犭屯)也,背青腹白,触物即恐”。因其平时隐伏于江河湖海之中,性善嗔,遇狂风暴雨即奔突而出,故名奔豚。古代医家借其平时潜伏不见,伺机奔突而出的性质,用以说明本病系发作性疾病;借其在水中波动起伏之状来描述本病发作时气始上冲继而复降的情形。后世医家大多数持次看法,如尤在泾云:“肾伤于恐,而奔豚为肾病也。豚,水畜也,肾,水脏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新用     
<正>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血虚之证。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用之治疗奔豚、失眠、带下、咳嗽,疗效显著,现举隅报道如下。1病例1.1奔豚病例1:李某,女,57岁。自觉脐周疼痛,有气从小腹上冲至咽喉,纳呆,大便则每便前腹痛,而便质正常,嗳气常作。舌苔厚腻,脉弦。该患者脐周疼痛自觉有气上冲,属于奔豚。嗳气亦为胃气上逆之象,大  相似文献   

14.
奔豚病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患者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变渐减,终至平复如常。西医学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继发性腹型癫痫等疾病出现类似奔豚气的症状时,可按本病论冶。  相似文献   

15.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中积聚第三十三至奔豚第三十八为积聚六篇,此六篇论述了以肥气、伏梁、痞气、息贲、奔豚为代表的五脏之积证.积聚一证多与现代临床中胸腹部肿瘤相关,其因"邪气留止,渐至蓄积"而成,属气血凝滞、病情迁延之脏腑杂病.本研究结合书中所举条文及主方主药,探析积聚成因、分属五脏之症状及证候机理,并浅述其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辩证论治奔豚气病3例的体会中医系楚更五承德市中医院李平关键词奔豚气,辨证论治奔豚气病是中医特有的病名。《金匮要略》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有具体论述,并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但现在临床较少有人使用此病名辨证施治。笔者几年来按仲景所论...  相似文献   

17.
从奔豚汤之“寒热往来”谈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来寒热为少阳病主证之一,也是小柴胡汤适用证"但见一证便是"的主要指征.<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病可见往来寒热,但仲景并没有使用小柴胡汤治疗.通过对两者寒热往来病因病机、伴随症状的分析,明确两者区别,指出"但见一证便是"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而"抓主证"则是仲景辨证论治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医学报》2022,37(4):723-727
奔豚气病位在肾,气之源头为肾间动气,任冲二脉为气之通路,其根本病机为肾阳虚损,水饮作为关键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因肾中寒水留积,致动气沿任脉上冲形成,此属虚寒证;阳证奔豚因寒水郁遏相火,相火妄动,则动气经冲脉上逆,致奔豚气发作,实为虚热证.《金匮要略》以三方治疗奔豚气,侧重不同:桂枝加桂汤温肾、苓桂...  相似文献   

19.
古今奔豚气病脉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及汉之前“奔豚”发端主要有4种,即沉厥奔豚、奔豚疝气、肾积奔豚和奔豚气病,这4种“奔豚”既可以是器质性疾病,又可以是功能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包括肾虚、气滞血瘀、阳虚、水饮内动、肝气郁结等数种.治疗方面未有涉及.汉之后“奔豚”在先贤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方面强调与情志相关,病因病机方面提出“奔豚”可涉及五脏六腑及经络各端,治疗方面则以疏肝解郁、化痰瘀及温阳最为多见.近现代“奔豚”虽分类趋于简化,但辨证分型及用药却愈趋复杂,几乎各类中药、各种方剂(剂型)均可治疗奔豚.并且,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临床上奔豚可广泛见于各类现代医学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 奔豚气一证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的一种疾病。此证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近代文献中有关此证的临床报导不多。笔者将此一例治验体会,报告如下。患者张某,男性,62岁,农民。因患感冒半月余而愈,后呈阵发性腹痛,汗出,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