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创伤模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肠内营养组、中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腹壁切开,未切除胃;其余两组采用胃切除手术方案建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术后正常饮食饮水,标准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组注射肠内营养液+中药煎剂。干预7 d后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形态及其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测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1,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标准肠内营养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减小(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宽度显著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芪黄煎剂可以减轻胃切除术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节ZO-1、封闭蛋白、咬合蛋白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杨  张学渊 《医学争鸣》2008,29(11):1008-1011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杂色豚鼠,耳廓反射灵敏,分别取耳蜗、脑、肺三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以脑组、肺组为阳性对照.结果:光镜下可见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边缘细胞中均强阳性颗粒表达,脑组、肺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壁也均有明显阳性表达;Western Blot下occludin, ZO-1在耳蜗组中高表达,并且明显高于脑组与肺组.结论: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紧密连接中的高浓度表达,与维持血迷路屏障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何荃  陈蕾  魏萌  魏丽敏  薛瑾虹  渠宁  刘华 《西部医学》2021,33(2):180-185
【摘要】 目的 探讨miR-223在尿毒症肠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对尿毒症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建立5/6肾切除尿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尿毒症组10只、尿毒症+益生菌组10只,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通过RT qPCR法检测肠组织miR-223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mRNA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肠上皮Caco2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的miR 223模拟物(miR-223-mimics)以及抑制剂(miR-223-inhibitor)和阴性对照转染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继而检测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miR-223、occludin、claudin-1、ZO-1 mRNA表达量在尿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而益生菌干预可以部分恢复上述基因表达;转染miR-223-mimics可以升高肠上皮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而转染miR-223-inhibitor得到相反的改变。 结论 尿毒症状态下应用益生菌可以上调肠上皮miR-223的表达及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的破坏,提示miR-223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的因素,尿毒症状态下改善miR-223的表达可能作为改善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重塑的关系.方法用眼科手术刀片在大鼠右眼角膜中央作 2 mm、深及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的无菌性机械性损伤复制角膜损伤模型.通过大分子Sulfo-NHS-LC-Biotin渗透作用经荧光分析检测损伤0、8、24、48、72 h后的角膜通透性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损伤修复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的重塑.结果 角膜损伤后,缺损处上皮细胞缺失,通透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结构消失.随时间推移,上皮细胞增殖并向缺损处迁徙,其通透性逐渐降低,紧密连接蛋白结构逐渐形成.24 h时,上皮细胞覆盖角膜上皮缺损处,但其通透性仍较正常组高,其细胞间紧密连接较少、排列紊乱;48 h后,角膜通透性恢复正常,其角膜上皮细胞连接紧密,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结构.结论大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通透性的改变与紧密连接的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60只6-8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按时间梯度再分为4、8、12周组,每组各10只。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100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分析ZO-1蛋白表达。结果:氯胺酮组4周时出现指状突起减少,细胞电子密度减低,斑点状结晶减少,紧密连接疏松。8周时细胞管腔面变平,指状突起消失,紧密连接间距离进一步增大。12周时,除上述变化外,紧密连接几乎破坏,黏膜层出现断裂,黏膜下纤维化明显。氯胺酮组从4周开始,ZO-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部分呈斑块状表达,细胞膜中表达极少,部分标本未见表达。对照组4,8,12周异常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0/10,1/10,1/10;实验组分别为7/10,7/10,9/10;Fisher确切检验后P值分别为0.003,0.02,0.001。结论:紧密连接破坏及ZO-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氯胺酮导致的膀胱炎相关,尿路屏障的破坏可能导致了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对血肿瘤屏障(BTB)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探讨PKC在EMAP-Ⅱ开放紧密连接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和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BTB模型;实验分为7组,即模型组、EMAP-Ⅱ 0.5 h组、EMAP-Ⅱ 1 h组、EMAP-Ⅱ 2 h组、EMAP-Ⅱ 3 h组、EMAP-Ⅱ 6 h组和EMAP-Ⅱ 12 h组。应用Milicell-ERS系统检测体外BTB模型跨内皮细胞阻抗值的变化;双重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 的分布和定位;免疫共沉淀检测内皮细胞中occludin和ZO-1的结合水平;PKC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体外BTB模型内皮细胞中总PKC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EMAP-Ⅱ显著降低了体外BTB模型的跨内皮细胞阻抗值,增加了BTB通透性;在模型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 在内皮细胞边缘呈连续分布,并且二者存在共定位,EMAP-Ⅱ能够使occludin和ZO-1 在内皮细胞边缘的分布减少,二者的共定位减弱;免疫共沉淀结果也显示EMAP-Ⅱ能够减弱occludin和ZO-1的结合;上述作用在EMAP-Ⅱ作用 1 h时效果最显著(P<0.01);同时发现EMAP-Ⅱ作用后,BTB模型内皮细胞中PKC的活性显著升高,在EMAP-Ⅱ作用 1 h时达峰值(P<0.01)。结论 EMAP-Ⅱ能够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在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开放紧密连接;PKC可能是EMAP-Ⅱ影响occludin和ZO-1相互作用、调节紧密连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氧对新生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高氧对新生大鼠肠道表达分泌片(SC)、Occludin和ZO-1蛋白影响。结果 高氧组新生大鼠肠道SC蛋白表达量与空气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但高氧组新生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量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氧刺激肠道上皮分泌SC增加,使得高氧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ZO-1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以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紧密连接蛋白ZO-1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维持粘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紧密连接蛋白ZO-1是其重要组成蛋白之一,不但参与调节细胞物质转运和维持上皮极性,而且还与细胞增殖分化、肿瘤细胞转移、基因转录等过程的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本文就ZO-1蛋白分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作一综述,旨在对其在各种功能中的具体作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occludin、ZO-1表达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手术切缘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1),且癌组织中occludin、ZO-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常规煎煮获得黄连水煎液,经高速离心得黄连水煎液微粒及去微粒水煎液。采用大鼠肠循环灌注模型,分别用空白Kreb-Ringers(K-R)液、黄连水煎液、微粒重悬液和去微粒水煎液对大鼠空肠段进行循环灌注。2 h后取下肠段,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肠黏膜中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K-R液组与去微粒水煎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无明显间隙,ZO-1蛋白呈蜂窝或点状聚集于上皮细胞周围;黄连水煎液组与微粒重悬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大,且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黄连汤剂中活性成分肠吸收与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调节小肠紧密连接结构和ZO-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温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Millicell-ERS系统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跨内皮阻抗(transendothelial resistance, TER)。对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采用银染的方法研究其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高温作用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 1(ZO-1)的表达变化。结果43 ℃作用2 h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TER均值由(321.30±58.59)Ω·cm2下降至(65.67±6.02)Ω·cm2。同时,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银染显示,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完整性明显破坏。RT-PCR分析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内皮细胞ZO-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高温可以明显破坏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高温条件下内皮细胞ZO-1表达水平的降低是血脑屏障热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TJ)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糖腹透液和添加黄芪注射液的腹透液,造模8周后,检测对照组(0.9%生理盐水)、腹透组(含糖4.25%腹透液)、低黄芪组(含糖4.25%、黄芪1%的腹透液)、高黄芪组(含糖4.25%、黄芪2%的腹透液)SD大鼠的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对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标本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腹透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尿素氮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ZO-1表达,腹透组、高、低黄芪组与对照组相比,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有负影响,黄芪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ZO-1的表达干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渗透压对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CEC),用不同浓度渗透压[302(正常渗透压)、350、500 mOsm/L]作用于HCEC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p38/MAPK阻断剂预处理HCEC细胞前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和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跨膜电阻仪检测上皮细胞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的变化.结果 高渗透压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没有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正常渗透压组ZO-1、Claudin-1沿着细胞膜呈线性分布,而350、500 mOsm/L高渗透压组ZO-1、Claudin-1荧光信号均减弱,且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P<0.05);在高渗透压下,HCE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上皮细胞跨膜电阻(TEER)降低(P<0.05),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可抑制高渗透压引起的上述反应(P<0.05).结论 高渗透压可以使人角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其机制为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导致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愈肺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结合组3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予愈肺宁方中药口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的变化情况,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月呼吸气流受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西药组相比较,结合组降低更为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后FEV1、FVC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与西药组相比,结合组FEV1/FVC改善更为明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SGRQ评分在治疗前最高,在治疗后1月最低,然后随时间的增加SGRQ评分呈上升趋势。结合组SGRQ评分在各时间点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愈肺宁方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