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小胃癌一例报告胡今安,李家忠近年来,国内外对胃癌的研究已从中期、早期胃癌的诊断转移到小胃癌及微小胃癌上来。微小胃癌不易诊断,最近我们诊断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6岁。自述上腹不适,胀痛20年,加重一个月。近来大便发黑,食欲减退,于1991年8...  相似文献   

2.
徐松李海  陈金珍 《实用医技》2007,14(33):4612-4613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对83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83例青年人胃癌接受手术治疗后,目前存活39例,1997年至2001年5年间病例(39例)5a存活率43%。结论:青年人胃癌早期诊断和争取手术根治,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胃炎样胃癌的内镜诊断朱乃明(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院邮编311400)1983年9月~1995年3月,我们共作胃镜检查35512例,检出胃癌病人2151例,其中内镜诊断为胃炎而病理证实为胃癌的胃炎样胃癌42例,占胃镜受检者的0.12%,占胃癌病人的1.95...  相似文献   

4.
102例老年人胃癌的内镜诊断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李萍,叶庆艾关键词老年人胃癌,内镜,诊断中图号R735.2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共行老年人胃镜检查398例,发现胃癌102例。本文就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内镜检查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1临...  相似文献   

5.
250例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呈逐步年轻化趋势,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青年胃癌148例和老年胃癌102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青年和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性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内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泽全 《中原医刊》2002,29(10):9-10
目的: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年经电子胃镜、活检与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5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和胃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早期胃癌18例,进展期胃癌147例,其中腺癌134例,印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癌17例,未分化癌6例。结论: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安全且准确。胃镜检查结构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但粘膜活检需一定数量,且取材部位要正确,并需仔细检查才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朱振浩  胡慧琴  王新颖 《广东医学》2016,(15):2358-2360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为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期关系密切,早期胃癌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可完全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即便接受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生活质量差,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因此,胃癌早期诊断及筛查对预防远期胃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镜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因其为侵入、有创性检查而在临床应用受限,寻找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非侵入性检查指标和方法是目前胃癌早期诊断和筛查研究的新趋势。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是重要的肿瘤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但目前常用的胃癌血清学指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差。近年关于肿瘤相关抗原( 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自身抗体( autoantibodies)的研究已成为胃癌早期诊断领域中的热点,为胃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就肿瘤自身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空腹条件下超声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经超声诊断为胃癌的老年患者47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患者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有44例,符合率约为93.62%;经超声诊断,患者癌变部位主要为贲门、胃体及胃窦。结论在空腹条件下进行超声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简便的诊断方式;同时,超声诊断又可用于胃癌筛查,对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胃镜的普及应用,胃癌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我院2003年6月~2009年5月间采用胃镜诊断的胃癌138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癌MG7抗原表达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74例胃癌、23例癌旁肠化粘膜和18例正常胃粘膜作了ABC免疫组化。本文尚观察到随着抗原表达强度的增加,胃癌五年生存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MG7鼠抗人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51例。方法用低张胃双对比造影结合内镜检查进行诊断。结果本组20例均于内镜检查前先做胃双对比造影,12例诊断为小胃癌,3例疑系早期小胃癌。25例X线检查在内镜检查后其中12例并经活检诊断为癌之后进行,与内镜对照均找到病灶。根据25例X线表现,10例诊断为小胃癌,5例诊断为早期胃癌,3例可疑胃癌,2例误诊为糜烂性胃炎,5例误诊为良性小渍疡。6例内镜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未做X线检查。结论低张胃双对比造影是检诊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胃镜诊断胃癌312例临床分析徐立明王彦志(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内科莒南县276600)关键词胃癌;胃镜;诊断1985~1996年我院对5090例胃病患者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分析确诊胃癌312例,检出率为6.13%。其中早期胃癌8例,...  相似文献   

13.
胃镜检查结果对胃癌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豪  余娜 《海南医学》2000,11(1):35-36
手术治疗胃癌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胃镜的普及.胃癌手术外科的发展,现已将胃镜检查做为胃癌术前常规的检查。本文试从胃镜检查角度来论述,力求为胃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客观依据。胃镜对胃癌的诊断结果可靠:我院自1984年3月第一部胃镜使用后,已将临床上诊断胃癌做为常规检查项目。至今,胃镇检查诊断为胃癌后手术828例病人,无一例手术开空。说明胃镜检查结果可靠,而消除了1984年以前X线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出现错诊、错治的病例。但胃镜对于病灶的大小或位置的判断,有时会出现与手术标本不完全相符的情况。这与胃镜…  相似文献   

14.
弥漫浸润型胃癌比较少见,本组统计本院胃镜室1990年1月-2004年12月,经过胃镜检查共诊断弥漫浸润型胃癌16例,仅2004年就检出4例,可见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总结成文,将胃镜检查诊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胃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提高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1998年经内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青年人胃癌(≤35岁)。结果女性居多。3例早期胃癌,27例为进展期胃癌。细胞类型以分化差和印戒细胞癌为多,占63.3%。结论青年人胃癌具侵袭性恶性表型。强调应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和纤维内镜。随着螺旋CT的应用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诊断胃癌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笔者对87例有I临床症状,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疑为胃癌的患者作了螺旋CT检查,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持续下降,但在我国,其死亡率仍居首位。提高胃癌诊断正确率是胃癌治疗的前提条件。胃癌多发于胃窦部,胃窦癌伴幽门梗阻者钡餐检查诊断困难,现将我院近来2例的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兴普  苏尚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3):183-184,F002
胃癌超声诊断147例分析张兴普苏尚华利用B超诊断胃肿瘤已广泛采用。现将1985年以来,我院诊断胃癌的声像图147例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男103例,女44例;年龄45~72岁。均经钡餐透视、电子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胃癌。采用阿罗卡256型超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和提高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1994年~1998年经内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青年人胃癌(≤35岁)。结果本组中男女之比为1:1.5。本组中3例早期胃癌,27例进展期胃癌。细胞类型以分化差和印戒细胞癌为多见(63.3%)。结论青年人胃癌具侵袭性恶性表型。强调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范平  苏庆 《华夏医学》2004,17(3):429-429
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引起了重视。我院自198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残胃癌30例,占我院同期收治胃癌的1.3%(30/2308),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