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根据我国国情初步构建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方法:根据抽样调查的原则,采取个人及评价小组访谈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初步构建出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结论:根据我国国情初步构建出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评价系统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方面,有利于快速评价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1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 1.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解放后,我国公共卫生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左右增长到2001年的71.8岁。与世界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期望寿命显著提高。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爱国卫生运动、计划免疫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迅速地控制了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但近年来公共卫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法律视角寻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点,构建基于人权保障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规制?方法:透过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实践,探求宏观意义上农村卫生应急体系的完善和整合?结果:在农村卫生应急体系中,克服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的关键来自于政府的有效管制?结论: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法律规制,需要依靠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实现彼此之间功能的协调与衔接?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许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现行卫生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信息网络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不足,执法条件落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为此,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卫生工作应自觉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清醒地认识新时期疾病防制形势、农村环境和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强化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意识,落实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应急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主流意识的重要表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围绕其主要内容,以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开展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丰富生态文化活动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生态消费观等手段,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观,确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社会公共卫生设施不良加上人民卫生意识淡薄,公共卫生法制不健全,造成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病等传染性疾病纷至沓来,不断袭击人类,严重摧毁着和摧毁了我国多年来潜心构筑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危机之后或下次危机之前,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防御体系显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曦 《当代医学》2008,(18):157-1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及策略失误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为我国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我国生态治理实践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依然存在治理主体利益分歧、治理行动碎片化和治理力量分散等诸多难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上述问题并为提高我国生态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从生态治理的现实出发,构建以共同生态利益为基础、以共同生态理念为纽带、以共同生态行动为内容的生态治理共同体,就能实现我国生态治理在主体上从单一到多元,在理念上从分散到统一,在行动上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的全面完善,促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观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的特点,即健康管理不仅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社会与环境等因素,使人类健康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以此为基础运用健康管理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管理模式。从建立基本信息档案、评估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生态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进行健康管理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立起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和建议。方法:文献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结果: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总体上数量不足,学历、职称偏低,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农村继续教育滞后和农村缺乏竞争力的就业环境是影响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法制建设,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主体责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何国平  王婧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61-1462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以及实施现状出发,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增加我国人力资本、刺激消费产生内需、健全基层公共卫生网络、缓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中村俗称"都市里的村庄",系城市政府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急功近利式的空间拓展转型过程中具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域实体。龙岗区有近200万左右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他们生活一个建筑密度高、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的环境中,极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深圳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表和Kessler10(K10)量表,对深圳市龙岗区随机选取3个社区抽取近3个月居住在龙岗区16岁以上的成人共660名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较差居民高达32.88%,比其他一般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要高。不同人口学特征心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心理知识普及,重点关注高危人群,是提高城中村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均等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平  蒲川  吴海峰  何坪  张维斌  潘伦 《重庆医学》2012,41(12):1206-1208
目的根据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状况,分析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间、地区间存在的不均等现状,政府财政投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取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方法,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均等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城乡和地区间服务不均等,成效差距较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地区间卫生投入差距依然突出。结论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经费分配,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6.
封建迷信活动新动向及其对群众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出现了新的动向和特点,不仅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还对群众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原因除了有历史、风俗、舆论导向等因素外,与目前医疗和药品价格虚高,某些医生缺乏职业道德,唯利是图,致使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而去求神问卦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在加强正确引导的同时应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的研究,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和破除封建迷信对群众的影响,保障农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何艳  张涛  王鹏飞  林炜  王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22-23,26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地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取新疆卫生资源填报系统对南疆喀什、和田地区25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功能定位不清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政府经费投人不足。结论从明确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功能、完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进一步严峻,基于我国具有数量庞大的脆弱人口和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网络比较薄弱的国情,为确保在疫情大流行时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与稳定,我国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策略包括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继续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机制的建设,对人群实行分类管理,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手段,提高国民的文明素养和健康素养,重视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19.
徐婷  刘兰秋  李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87-1392
背景基层疫情防控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作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农村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乡村医生在履行疫情防控职责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目的调查乡村医生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承担的职责,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2021年4—7月,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现场组织开展此次调研活动,对村落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和利益相关者的半结构化访谈,以信息饱和为原则,访谈对象为样本村的18例乡村医生。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出访谈提纲,内容包括:(1)乡村医生基本个人情况(包括执业地点、性别、年龄),(2)乡村医生从业资质(包括乡村医生学历、执业起始时间和执业资质),(3)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情况(包括"村卫生室疫情防控十须知"知晓情况、疫情防控参与情况以及疫情防控物资拥有情况)。结果18例乡村医生中,14例(77.8%)有乡村医生证书,3例(16.7%)有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证书,2例(11.1%)有执业医师证书,1例(15.6%)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17例(94.4%)乡村医生表示知晓"村卫生室疫情防控十须知",1例(5.6%)不知晓该须知。参与度前三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内容分别是健康宣教(94.4%)、信息报送(72.2%)和诊疗工作(66.7%);参与最少的工作是咽拭子采样,仅有1例(5.6%);参与其他疫情防控工作的有3例,工作内容为村中人员排查、指导村中疫情防控工作和为村民采购食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仅有10例(55.6%)乡村医生表示疫情防控物资充足,8例(44.4%)表示疫情防控物资不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16例(88.9%)表示疫情防控物资充足,2例(11.1%)表示疫情防控物资仍不充足。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前4位的疫情防控物资分别是84消毒液(72.2%)、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66.7%)、一次性手套(66.7%)和医用外科口罩(61.1%),拥有最少的疫情防控物资是医用防护服(38.9%)和护目镜(11.1%)。结论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离不开乡村医生,但目前存在乡村医生疫情防控能力有限、参与居家隔离监测缺乏法律明确授权、提供咽拭子采样服务超出其能力范围以及防护物资缺乏等困境。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乡村医生疫情防控职责提供法律依据,将乡村医生纳入村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队伍中,同时,保障乡村医生疫情防控物资供给,助力乡村医生发挥职能。  相似文献   

20.
追求健康、长寿、与环境的和谐是公共卫生的永恒主题。为此,本文就环境生态健康与医学模式的改变、生态环境的危机及桃战、建设环境生态健康的公共卫生策略进行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