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NICU病房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8 d的69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两组患儿出生时情况、母亲孕期状况、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69例NRDS患儿中29例发生BPD,发生率为42%(29/69),未发生BPD的对照组患儿40例.胎龄、出生体重、男婴、剖宫产、Apgar l min≤7分、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氧疗持续时间、吸入氧浓度≥40%、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阳性例数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避免低体重早产儿,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动脉导管开放,是预防NRDS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帆  石晶  王华  熊英 《四川医学》2012,33(6):915-918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胎龄低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BPD患儿43例,非BPD早产儿9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从母亲因素、患儿出生情况、生后治疗等方面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30.5%,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共8例,均发生BPD。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P<0.01),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 kg的早产儿。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否、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0周(OR 11.364,P<0.01)、出生体重<1.25 kg(OR 3.048,P<0.05)、机械通气(OR 11.890,P<0.01)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及机械通气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产前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氧时间也与BPD的发生有关,因此,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B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28d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21%)超过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其中氧依赖(>21%)超过28d的新生儿纳入BPD组,其余为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生BPD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7例发生BPD,160例未发生BPD,BPD的发生率为29.52%。BPD与非BPD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预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比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早产BPD及非BP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BPD与非BPD患儿比较,男女比率、窒息史及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力(MAP)参数、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PD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史比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率、合并感染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率、静脉营养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PDA、产后感染、通气时间及最高氧浓度为BP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非BPD组各项随访项目均显著好于BPD组(P<0.05).结论 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气吸入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BPD的NRDS早产儿共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NRDS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母亲年龄、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先兆子痫发生率30.77%明显高于对照组9.61%,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吸氧浓度> 30%的用氧时间、发生肺炎例数、需要应用PS(肺表面活性物质)例数、机械通气> 7d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合并先兆子痫、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浓度> 30%、发生肺炎、需要应用PS、长时间机械通气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PD的发生与母亲和早产儿的不利因素有紧密相关性,其中包括母亲合并先兆子痫、新生儿胎龄低、出生体重低、长时间吸氧浓度> 30%、发生肺炎、需要应用PS、长时间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7.
朱克然  周登余  王琍琍 《安徽医学》2021,42(12):1371-1376
目的 研究影响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超过28天的130例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标准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组54例和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B-PD)组76例;其中54例BPD早产儿,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轻度BPD组43例、中重度BPD组11例.分析该130例患儿的围产期因素,其中孕母因素包括是否使用产前激素、生产方式、是否多胎、是否为初产妇、产妇年龄、是否合并相关疾病如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阴道流液、产前发热、胎膜早破;新生儿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性别、首选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使用INSURE技术.对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儿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分析提示,胎龄越小(OR=0.110,95%CI:0.007~0.638)、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2.178,95%CI:1.046~4.534)、用氧时间越长(OR=1.635,95%CI:1.148~2.327)和未采用INSURE技术(OR=0.006,95%CI:0.000~0.972)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1.567,95%CI:1.228~1.720)、用氧时间越长(OR=1.358,95%CI:1.009~1.828)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小、未采用INSURE技术、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长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越长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首选INSURE技术及无创通气,减少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8.
彭倩 《广东医学》2004,25(9):1068-1069
目的 了解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BPD)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NICU住院的 7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7例均为男性 ,胎龄 2 7~ 33周 ,出生体重 80 0~ 15 0 0g。结果  7例BPD原发病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5例 ,呼吸暂停 2例。出生后均长时间吸氧、机械通气 ,住院时间为 35~2 0 5d ,所有病例均并发肺部感染。经过治疗 ,6例患儿治愈出院 ,1例住院 2 0 5d带氧出院 ,至 1年后完全脱氧 ,伴有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结论 早产、反复肺部感染、长时间吸氧、机械通气是BPD的主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胎龄≤34周早产儿175例,分为BPD组、非BPD组、轻度BPD组及中重度BPD组,回顾性研究BPD及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双胎儿、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应用对BPD发生无显著影响,孕母胎膜早破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1周时热量供给、肠外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分钟Apgar评分≤7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母胎膜早破、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及感染、1周时热量供应不足等可致BPD风险增加;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风险越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中重度BPD。  相似文献   

10.
李春杰  肖志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65-1167,1171
目的了解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317例,记录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BPD发生率和28 d内死亡率。在存活时间≥28 d的患儿中,以并发BPD的46例患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未并发BPD的205例患儿中抽取9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7例患儿的28 d内死亡率为20.8%(66/317)。251例存活时间≥28 d患儿的BPD发生率为18.3%(46/251);不同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PD组患儿小于胎龄儿、Apgar评分(5 min,<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产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7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新生儿贫血及输血(>3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 d)、VAP及输血(>3次)对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并发BP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BPD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7d)、VAP及输血(>3次)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伍晓洪 《河北医学》2016,(9):1525-152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0例,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因素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注重预防早产、降低孕妇发生感染性疾病几率,采取有效的用氧策略,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危险因素,为MBD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例MB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采用1:1病例匹配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22例非MBD患儿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猪肺磷脂注射液(PS)使用情况、枸橼酸咖啡因使用情况,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罹患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无创CPAP使用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以及患儿母亲年龄、胎儿数目、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情况、羊水性质、分娩方式等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其中8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代谢性骨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塞米松使用情况、枸橼酸咖啡因使用情况、并发BPD、并发新生儿败血症MBD组均高于非MBD组,CPAP使用时间、肠外营养使用时间MBD组均长于非MB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MBD组均小于非M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其余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分娩方式、胎儿数目、羊水早破、羊水性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性别、PS使用情况、新生儿肺炎罹患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罹患情况、NEC罹患情况、1min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外营养时间(OR=1.118,95%CI:1.021~1.225,P=0.016)为发生M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针对以上相关因素采取相对应措施,从而减少MB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胎龄<28周早产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超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超早产儿临床资料,据胎龄(<26周组、26周组、27周组)及预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分组,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超早产儿,总体预后良好122例(46.0%),预后不良143例(54.0%)。超早产儿罹患疾病顺位前5位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感染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27周组患儿剖宫产率高、出生体重大、身长较长(P<0.05)。27周组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高,患儿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占比高(P<0.05)。<26周患儿Apgar评分差,胎膜早破、宫颈机能不全、预后不良占比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胎膜早破>18 h、1 min Apgar评分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早产儿视网膜病行激光光凝术的358例患儿临床资料,将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ARDS组),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ARDS组)。统计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手术眼睛(单眼/双眼)、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痰培养情况,对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RDS组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NARD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痰培养阳性18例(25.71%),NARDS组痰培养阳性31例(1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诊断为BPD的有36例,NARDS组8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痰培养阳性OR=2.69,P=0.01;C-反应蛋白OR=1.13,P<0.01),合并BPD(OR=2.37,P=0.02)。结论:ROP患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行激光光凝术后越容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高危因素包括CRP升高、痰培养阳性及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胎龄<37周且存活≥28 d的早产儿共986例,将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肺出血、贫血、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98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BPD共138例,发生率为14.00%.非BPD组和BPD组患儿母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胎龄、出生体质量、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特征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比较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和是否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合、早产儿贫血及机械通气早产儿间的BP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羊水污染、动脉导管未闭合和机械通气均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BPD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在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中,避免羊水污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合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ELBWI和VLBWI病例资料,按照临床症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独立样本t/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40例病例资料纳入研究,ELBWI 10例、VLBWI 130例,非BPD组71例,BPD组69例.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产前足量激素保胎、Apgar评分≤3分、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是ELBWI和V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PD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输血、重度贫血、水肿、PNAC、EUGR、甲功异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 ELBWI和VLBWI发生BPD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早产、产前予足量激素保胎、降低吸氧浓度、减少机械通气、预防重度窒息、积极的营养管理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生后28 d以上的151例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BPD组纳入任何氧依赖[吸入氧浓度(FiO2)>21%]超过28 d的新生儿,反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间母亲孕期因素、新生儿因素及疾病治疗因素.结果 (1)151例ELBWI,发生BPD 57例,发生率为3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是否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MV)、MV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输血次数与ELBWI发生BPD相关,应用咖啡因是保护因素.(3)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MV(OR=6.975,95%CI:1.464~33.219),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OR=3.890,95%CI:1.656~9.140)是E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可能减少宫内感染及早产,产后合理进行呼吸支持,可有效降低ELBWI的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9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定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的98例非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定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男性患儿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剖宫分娩、宫内窘迫、分娩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胎数、脐带绕颈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剖宫分娩、宫内窘迫、产程窒息6个因素均与NRDS发病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剖宫分娩、出生窒息、宫内窘迫均是足月NRD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龄<34周的早产儿225例,分为BPD组23例(包括轻度组18例和中重度组5例)和非BPD组20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lR=2.02(95% CI:1.13,4.25)]、脓毒血症[OlR=1.79(95% CI:1.54,2.41)]、机械通气时间[OlR=1.83(95% CI:1.27,3.62)]为<34周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脓毒血症、机械通气时间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减少有创通气可以防治BP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454例新生早产儿中设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7例和217例,调查窒息史、吸氧时间、产道感染、出生时体重、反复性肺部感染、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等信息是否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胎龄、出生时体重、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和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对于BPD发生的OR值分别为3.792、2.774、4.544、10.136和3.737,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引起早产儿发生BPD与患儿本身及患儿家族遗传史均有关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高产前保健意识和临床工作中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将有利于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