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的优点非常突出,是一项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很有潜力和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检查手段.归纳起来,MIR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快速扫描技术、磁共振频谱学检查、磁共振扩散(弥漫)加权成像技术(M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脑功能性MRI检查(FMRI)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射频线圈、脉冲序列、频谱分析和磁共振对比剂等四方面内容,对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椎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及SPI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0.5TMR扫描机,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评价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ectral pre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1)信号异常;(2)形态异常;(3)病灶多发或单发,跳跃式发生,可伴有椎弓根的破坏;(4)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正常;(5)脂肪抑制技术可以发现更多病灶。结论(1)磁共振检查检出率优于常规放射线和CT检查。诊断准确率优于ECT;(2)SPIR技术对于发现病灶更加敏感,可发现隐匿病灶;(3)磁共振检查是检出脊椎转移瘤的1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分辨核磁共振扫描仪及其相应软件的发展和应用,核磁共振频谱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磁共振频谱为各种脑部疾病的生化改变及代谢物浓度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无创的、可重复的可靠检查。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及生化代谢,现阶段核磁共振频谱在AD中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9.4 T液态离体型高场强、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仪分析大鼠肝脏代谢物。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牺牲后取出肝脏组织置于低温液氮冷藏保存。肝脏组织加入2 mmol·m L-1冰冷的高氯酸,经过研磨、匀浆、p H中和后移至低温高速离心机进行高速离心,除去高氯酸盐及肝脏匀浆后残渣,获取上清液置于真空环境冻干。冻干后的肝脏提纯物粉末,用精细天平称量20 mg,随机置于含有10 mmol·L-1或1的TMSP内标及重水的5 mm内径核磁共振测试管中,并使样本完全溶解后进行磁共振频谱检测。磁共振检测在离体型9.4 T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仪进行。提纯物频谱通过含有抑水脉冲的Bruker zgpr序列获得。频谱在频率域上经机器自带的XWINNMR(Bruker Gm BH)软件初步处理,后通过MestRe-c 4.3进一步分析。结果:含有合适内标及肝脏代谢物比例的测试管中,9.4 T离体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能准确定位频谱零点,获得质量良好的高氯酸提纯大鼠肝组织氢质子频谱,并能准确探测并定位常规的肝脏各种水溶性代谢物。结论:9.4 T离体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频谱能用于分析肝脏各种不同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6.
陈若伟  张海都  孔令梅 《医学综述》2013,(22):4165-4167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变化及其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LCModel频谱定量软件完成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定量分析,脑梗死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急性脑梗死区NAA、肌酸、胆碱复合物、肌醇浓度显著下降,与对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区乳酸浓度显著升高.与临床预后BI评分密切相关。结论磁共振波谱结合绝对定量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死代谢物的变化;乳酸浓度对脑梗死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张  刘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2):1512-1516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为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分辨核磁共振扫描仪及其相应软件的发展和应用,核磁共振频谱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磁共振频谱为长期以来各种研究方法未能较好的在活体水平解决的细胞凋亡的代谢物变化问题提供了较新的无创的可重复的可靠的方法.本文就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生化代谢及病理改变,现阶段核磁共振频谱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1H-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2例乳腺疾病患者,共87个病灶,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56个.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1H-MRS和DWI扫描,观察胆碱(Cho)出现情况,测量A...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研究发现质子磁共振频谱分析对于预测儿童外伤性脑损伤(TBI)神经系统预后有价值。取自代谢物的N-乙酰基减少及乳酸盐出现意味着较差的预后。作者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了另一种代谢物肌醇,来测定TBI后是否有改变。首先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发现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贞超  唐光才 《医学综述》2007,13(4):318-32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重大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MRCP诊断胰胆管扩张、结石、狭窄和解剖变异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随着更多新技术(如磁共振内镜)的应用及MRCP与MR其他技术(常规断层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联合应用,MRCP必将成为胰胆管系统疾病术前术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液体成像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之一,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磁共振椎管成像(MRM)、磁共振内耳成像及磁共振涎腺管成像(MRS)等的总称。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主要利用静态液体具有的长T_2弛豫时间,在很重的T_2加权序列上,胆汁、胰液、尿液、脑脊液、内耳淋巴液及唾液等流动缓慢或相对停滞的液体均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周围实质器官和快速流动的血液则表现为低信号,从而使含液体的器官显影。作为一种安全、无需造影剂、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作为传统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诊断性ERCP、PTC、IVP、X线椎管造影、X线涎管造影等传统造影检查。目前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在某些胰胆管疾患、泌尿系梗阻及椎管狭窄性病变等的检查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该技术仍有其限度,如空间分辨率较传统X线造影差,仅能作为诊断性检查而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等。但我们相信,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磁共振液体成像技术将会展现出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确立其在影像学检查中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 Total Spine MR Imaging)技术在诊断脊柱与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3.0T( 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进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30例患者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分析.结果 30例中除2例因图像粘合不理想,另28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骨性脊柱、椎间盘及脊髓连续全脊柱MR图像,30例中磁共振成像显示脊柱转移14例、退变及突出8例、骨折及脱位6例、正常2例.结论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使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力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春红  吴仁华 《医学综述》2008,14(14):2107-2110
脑膜瘤是颅内脑外常见的脑外肿瘤,典型脑膜瘤影像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者与其他颅内脑外肿瘤及部分靠近脑实质表面向脑外生长脑实质肿瘤不易鉴别,如何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磁共振频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为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地、可重复地、可靠地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检查(TCD) 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 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79 例患者分别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 及大脑后动脉(PCA),观察收缩期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Vm)、脉动指数(PI) 及动脉血流方向和多普勒声频及频谱;同时进行MRA 检查.结果 TCD 检测和MRA 检查结果一致的占85.23%.结论 TCD 与头部MRA 对颅内动脉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 检查简便易行成本低,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戴捷  于尧  候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92-1493
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是磁共振成像(MRI)中重要的最基本快速成像技术,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初步介绍,使影像及临床工作者对其能有一个很好及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近年来,磁共振影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诊断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的各个领域.医学影像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功能强大的磁共振设备,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为更深入、更广泛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因此,对磁共振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确保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地运行.为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 ( MR)快速自旋回波 ( FSE)脉冲序列是磁共振成像 ( MRI)中重要的最基本快速成像技术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初步介绍 ,使影像及临床工作者对其能有一个很好及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反映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的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延伸。DKI最早由纽约大学Jensen JH教授等于2005年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