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不能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经FNAB不能明确诊断的56例患者的CEUS资料,观察结节的造影模式,应用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获得结节峰值强度(peak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计算病灶与周围组织相对△PI、△TTP及△AUC。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造影模式和定量参数诊断FNAB不能明确诊断的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在FNAB不能明确诊断的56例患者中共发现62个结节,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甲状腺癌30个,恶性率为48.39%;CEUS增强模式、△TTP、△PI及△AUC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的AUC为0.776(95%CI:0.652~0.872)、0.651(95%CI:0.519~0.767)、0.863(95%CI:0.751~0.937)及0.799(95%CI:0.768~0.890)。以△PI诊断效能最佳,其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8.12%、准确率为80.62%。结论:CEUS可为FNAB不能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提供额外的评价标准,以△PI定量分析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特点,探讨CEUS定量分析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占位切除手术的44例患者62个结节术前行CEUS,观察结节CEUS增强模式,并应用TIC分析结节血流灌注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恶性结节与病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病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CEUS定量参数Peak、Tp、AUC及MTT差异.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62个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1个,甲状腺腺瘤4个,甲状腺乳头状癌27个.结节性甲状腺肿CEUS多表现为整体均匀性增强(27/31);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以非均匀性增强为主(24/27),且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甲状腺腺瘤CEUS多表现为典型的高增强、快进慢退(3/4).甲状腺恶性结节Peak、AUC均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12.80±4.81)%vs (23.53±4.87)%,(816.61±336.32)%? s vs (1757.49±586.17)%? s],Tp晚于甲状腺良性结节[(40.16±7.07)s vs (31.75±16.67)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8.409,P=0.000;t=-7.348, P=0.000;t=2.555,P=0.014),但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09±6.37)s vs (57.84±16.66)s, t=0.387,P=0.701].甲状腺恶性结节 Peak、AUC 均低于病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2.80± 4.81)%vs (22.16±3.34)%,(816.61±336.32)%? s vs (1808.20±306.31)%? s],Tp晚于病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40.16±7.07) s vs (31.84±5.37)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295、4.870、-11.327,P均为0.000),但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09±6.37)s vs (56.18±5.05)s,t=1.859,P=0.069].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病灶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Peak、AUC稍低[(23.55±4.73)%vs (25.53±3.81)%,(1766.46±552.37)%? s vs (1899.73±489.89)%? s],Tp稍快[(31.85±15.84)s vs (32.86±15.84)s],MTT稍慢[(57.91±15.95)s vs (54.90±17.42)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3、-0.989、-0.249、0.708,P均>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EUS特征不同,TIC定量参数中AUC及Peak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值得重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造影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造影剂,对21例患者40个前列腺结节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方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2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11例患者,恶性结节组10例,两组f-PSA、t 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结节27个,恶性结节13个.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方式为主,恶性结节增强早于周围正常组织,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以不均匀增强为主.结论 超声造影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等参数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将造影参数与f-PSA、t-PSA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116位患者121个甲状腺结节,进行C-TIRADS分类和超声造影评估。以手术病理和细针穿刺(FNA)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TIRADS分类、CEUS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C-TIRADS分类、CEUS评分和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24、0.886,最佳分类阈值分别为4C类、2分、4C类。CEUS联合C-T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应用C-TIRADS分类和CEUS评分(Z=3.183,P<0.01;Z=2.070,P=0.038)。结论 超声造影对C-TIRADS 4类结节有校正价值。CEUS联合C-TIRADS分类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血流灌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造模5周后行CEUS检查,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两组间始增时间T1 (s)、始增强度E1 (dB)、达峰时间T2 (s)、达峰强度E2 (dB)、始增至达峰时间TTP (s)、曲线灌注斜率K1、衰减斜率K2、平均渡越时间mTT (s),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K1、K2、TTP、mT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P、mTT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CEUS可定量评估早期股骨头坏死血流灌注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根据甲状腺结节的最长径及手术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4组:最长径≥10 mm的恶性结节49个(Ⅰ组),最长径<10 mm的恶性结节52个(Ⅱ组),最长径≥10 mm的良性结节9个(Ⅲ组),最长径<10 mm的良性结节8个(Ⅳ组),应用Qontrast软件对甲状腺结节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定量参数,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与周边正常组织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分析显示Ⅰ组、Ⅱ组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及局部血流量(RBF)差异相互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间的PEAK、TTP及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及Ⅳ组间的PEAK、TTP及R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局部血容量(RBV)及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可能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提供参考依据,但各组间造影剂灌注特点仍存有一定的重叠性,无特异性,尚不能作为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成像时间-强度曲线(TIC)新指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个甲状腺结节造影成像TIC曲线,记录结节内感兴趣区(ROI)峰值强度(IMAX)、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以周围甲状腺组织ROI为基准,得到病灶相对IMAX(△Ι)、相对RT(△RT)、相对TTP(△TTP)。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IMAX、△Ι(142.6±55.6,46.3±55.4)明显大于恶性结节(75.2±34.7,-17.7±34.9)(P0.05),△RT、△TTP(-0.3±1.7,-0.4±1.6)明显小于恶性(1cm)结节(0.8±1.9,0.7±1.8)(P0.05)。恶性(1cm)结节△RT(-0.4±1.3)明显小于恶性(1cm)结节(0.8±1.9)(P0.05)。结论超声造影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单发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7例甲状腺单发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并采用TomTec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灌注参数.结果 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注入造影剂后表现为结节不均匀弱增强,在整个增强过程中增强程度较正常甲状腺组织低;61例甲状腺良性结界造影后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增强程度高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恶性结节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晚于良性结节,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时间强度曲线(TIC)对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163例患者共167枚甲状腺结节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腺瘤37例,桥本甲状腺炎6例,乳头状癌94例。分别绘制结节ROI和实质ROI的TIC,记录TIC形态和各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oPk)、及曲线下面积(Area)等,并计算结节ROI减去实质ROI的各超声造影参数△Peak、△Area等,分析不同结节大小(≤1cm和>1cm)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差异 结果 良恶性结节在增强相和消退相表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表现为同进同退,腺瘤多表现为快进快退,微小乳头状癌(≤1cm)多表现为慢进快退,甲状腺乳头状癌(>1cm)多表现为快进快退。>1cm的结节,良性结节的Peak和△Area高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1cm的结节,良性结节Area、Peak和△Peak高于恶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TIC曲线分析甲状腺结节微循环灌注情况,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的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对189例患者的213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145个,恶性68个,均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进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增强,以声学定量软件绘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TIC,分析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超声造影TIC形态表现:甲状腺癌表现为缓慢进人,上升支较平坦,峰值较周边甲状腺组织低;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迅速进入,上升支较陡峭,峰值与周边甲状腺组织一致;甲状腺腺瘤表现为迅速进人,上升支较陡峭,峰值较周边甲状腺组织高。TIC定量参数比较: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峰值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对于单发的实性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8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是甲状腺的单发实性结节,对于入组的患者先做常规的超声检查,然后做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的增强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如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造影剂通过时间(MTT),然后判断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结果:经超声造影后,良性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均匀分布的造影剂、结节显著增强、边界清楚且形态规则;但是,甲状腺的恶性结节造影表现则恰恰相反,不均匀分布的造影剂、结节不明显增强、边界不清且形态不规则,有时还有到灌注缺损;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造影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相比,对良性结节超声造影检查在测量大小没有差异,但是对于恶性结节来说有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Peak、AUC较良性结节低,Tp较良性结节延迟(P<0.05);而对MTT,在统计学上,两者的差异并没有意义。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检查结果,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做为一种无创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后超声造影观察其增强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及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造影后形态多规则,边界清晰,明显增强,分布均匀且无灌注缺损;恶性结节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明显增强,分布不均匀,可见灌注缺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测量甲状腺良性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恶性结节直径较大(P0.05)。与良性结节比较,恶性结节AUC和Peak降低,Tp延迟(P0.05);两组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9.3%。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造影增强特征明显不同,定量参数Peak、AUC及Tp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灌注过程,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造影剂灌注强度,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比较病灶周边感兴趣区(ROI)峰值强度(PI)与达峰时刻病灶内部ROI相对应的造影剂灌注强度(II)的差异程度,计算两者差值△I及诊断良、恶性结节的△I分界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增强模式多为弥漫性整体增强(94.12%),良性结节多为周边先于内部增强(86.36%),并以周边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轻微增强或始终无增强.初步界定△I>6.08 dB时,良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5.71%;△I<2.89 dB时,恶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2.35%.结论 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差异。方法对163例患者(167枚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绘制结节感兴趣区(ROI)和周边正常实质ROI的TIC,记录TIC形状和各造影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o Pk)及曲线下面积(Area)等,并计算结节ROI减去正常实质ROI的各超声造影参数△Peak和△Area,分析不同结节大小(直径≤1 cm和1 cm)TIC形状和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良恶性结节在灌注相和消退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9、16.698,P0.01)。1 cm的恶性结节Peak和△Area低于相同大小的良性结节(P=0.001、0.014)。≤1 cm的恶性结节Peak、Area及△Peak均低于相同大小的良性结节(P=0.008、0.001、0.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TIC存在差异,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二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173例患者临床资料(190个结节),术前均行二维彩超和CEUS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CEUS观察指标,增强均匀度、环形增强、增强强度、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通过时间、曲线下面积、消除斜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维彩超联合CEUS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119个,恶性结节71个,准确率为93.68%(178/190)、灵敏度为87.34%、特异度为98.20%。结论二维彩超和CEU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各有优缺点,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与应变率比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102例,恶性34例),均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应变率比值,比较良恶性结节上述各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Peak均低于良性结节,而Tp、应变率比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MTT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弹性成像(85.29%vs. 73.52%、93.14%vs. 86.27%、91.18%vs. 8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较应变率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对弥漫性肾病肾血流灌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弥漫性肾病血流灌注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对照组(健康人24例)和病例组(弥漫性肾病患者25例),对所有受检者造影前1d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经静脉团注SonoVue(0.03ml/kg)行肾脏灰阶超声造影,观察并存储注射造影剂后0~3min的动态图像,利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离机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分别计算两组肾皮质达峰时间(ATc)、皮质峰值强度变化(△Ac)、皮质TIC斜率(βc)、髓质达峰时间(ATm)、髓质峰值强度变化(△Am)、髓质TIC斜率(βm)、髓质皮质达峰时间之差(△AT)、皮质髓质峰值强度变化值之差(△Ac-m)。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研究上述参数与血BUN和Cr值相关性。结果两组肾脏ATc、ATm、β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IC曲线形态结果一致;病例组△AT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ATm、△AT与BUN、Cr呈正相关(r=0.68、r=0.66、r=0.71、r=0.69,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较敏感反映弥漫性肾病肾脏血流灌注变化特点,有望成为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匹配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观察正常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的造影剂灌注规律.探讨甲状腺及颈血管超声造影的时相特点.方法 共30例受检者进行了甲状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超声造影,记录动态图像,测定三者显影时相.并用相应的定量分析软件分析这三部分的时间一强度曲线,测定并计算抵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灌注上升率、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提出并计算甲状腺相对灌注强度比.结果 超声造影时抵达时间依次为颈总动脉[(8.16±1.97)s],甲状腺[(9.90±2.20)s]和颈内静脉[(13.99±2.60)s],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达峰时间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组织三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甲状腺显影峰值强度为(28.29±7.13),低于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正常人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为(5.77±1.37)s,不同年龄组间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相对灌注强度比分别为RPIRTHY/CCApi65.73%±15.45%、RPIRTHYpi/CCA74.90%±21.74%,RPIRTHYpi/CCApi69.64%±16.89%,.RPIRTHY/IJVpi56.90%±11.42%.结论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造影超声显示正常甲状腺、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灌注时相具有一定规律,研究结果将对颅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研究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的单发性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TomTec软件绘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的单发性结节中,良性56个,恶性37个.①良性结节注射造影剂后多同时于周围腺体增强,廓清时间及增强程度亦与周围腺体基本一致.恶性结节始增时间多晚于周边甲状腺组织,廓清时间早于周边甲状腺,增强程度低于周边甲状腺组织.②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造影参数相比,平均渡越时间缩短,峰值强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ROC曲线确定良恶性结节的临界诊断点分别为平均渡越时间21.70 s、峰值强度86.41%.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两者联合诊断桥本甲状腺炎伴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86.5%、83.8%、97.3%,特异性分别为69.6%、75.0%、48.2%.结论 超声造影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对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诊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术前联合超声诊断为恶性(C-TIRADS≥4b 或 CEUS 表现为低增强和快速消退任一征像)而病理为良性的35位患者共35个结节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联合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例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并将结节整体、中央部、边缘部及邻近正常甲状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结节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整体相对上升时间(△RT)以0.4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85.7%,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研究组中央区△RT以0.5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研究组边缘区△RT以0.2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误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