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SP)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阴道内超声诊断CSP的特点和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对患者行经阴道扫查。结果 26例患者妊娠囊均着床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滋养血流来自切口部位。子宫轻度增大18例、无增大8例。24例患者宫腔内无异常回声改变、2例宫腔内可见不均质高回声。14例表现为子宫前壁峡部切口处单纯孕囊,子宫浆膜层与孕囊之间肌层部分缺如;12例表现为不均质团块型,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失常,切口处肌层菲薄,其中10例子宫下段非均质病灶区内及周边均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并可见五彩状血流,阻力指数(RI)为0.28~0.55。结论经阴道内彩超在早期诊断CSP方面有确诊率高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和经阴道联合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例剖官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经腹、经阴道和经腹经阴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3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 剖官产子宫疤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官腔下段前壁疤痕处,下段随孕周增大而膨大,该处子宫肌层变薄,妊娠物与肌层间界限不清,回声杂乱,经腹组15例,10例超声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67%),误诊5例(33%);经阴道组18例,14例超声确诊为剖官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78%),误诊4例(22%);联合组25例,22例超声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87%),3例误诊(13%).58例患者中54例血流丰富,录到类滋养层低阻动脉样血流频谱,4例血流不明显.结论 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较单纯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诊断符合率高.早期诊断该病并及时治疗能减少和避免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治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32例经手术或及病理证实的CSP患者的MRI和经阴道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并综合判断,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术前MRI和阴道超声正确诊断为CSP分别为30例(准确率90.6%)和27例(84.3%)。①MRI和阴道超声检查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腔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可分为单纯妊娠囊型23例(切口处孕囊完全和切口处及宫腔下段部分植入型分别7例、16例)和混合团块型9例,单纯妊娠囊型超声表现为孕囊回声,部分呈"双环征"或"鸟嘴样"改变;MRI表现为孕囊包膜T1WI稍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内容物T1WI、T2WI分别为低信号、T2WI高/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囊壁部位出现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或部分为不均强化。混合团块型超声表现为杂乱中、低回声,MRI表现为T1WI等、稍低或稍高混杂信号,T2WI不均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强化。②妊娠囊向子宫肌层内种植生长MRI和阴道超声分别诊断15例、10例;根据切口处妊娠物生长方式及邻近肌层血供判断种植程度:切口处肌层及妊娠物的血供MRI表现为强化程度和方式不同,超声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程度不同;宫腔内积血MRI通常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混杂信号,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出血回声。③临床治疗方式:32例中7例采取药物+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16例行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其中5例行药流后清宫术后出血不止行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术;9例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瘢痕妊娠物切除术。结论:MRI和经阴道超声正确诊断CSP的准确率均较高。CSP的阴道超声和MRI表现均具有各自影像学特点,联合二者诊断将为临床快速诊断CSP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4例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病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疤痕处肌层缺损或中断,局部探及1.6~5.3 cm的妊娠物包块,包块表现为高回声型7例(占50.00%),无回声型4例(占28.57%),孕囊型3例(占21.43%)。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环状彩色血流或局部血供增多,呈高速低阻型频谱。结论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具有特征性的声图像表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准确地诊断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28-429
目的探讨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均行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检出率,并统计阴道+腹部超声检出不同瘢痕妊娠分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记录不同瘢痕妊娠分型的声像特征。结果子宫瘢痕妊娠经阴道超声检出率(98.28%)、联合检查检出率(100.00%)均高于单纯腹部超声(84.48%)(P<0.05);阴道+腹部超声检出单纯妊娠囊型33例,部分位于子宫腔型7例,混合回声包块型16例,2例误诊为恶性滋养细胞型,阴道+腹部超声检出不同瘢痕妊娠分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6.55%(56/58);单纯妊娠囊型:子宫下段瘢痕位置可见孕囊,有丰富低阻血流,无回声;部分位于子宫腔型:子宫下段与瘢痕位置均可见孕囊,周边有血流,无回声;混合回声包块型:子宫下段可见孕囊,有丰富低阻血流,瘢痕位置存在不均质混合回声,包块内无回声。结论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准确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情况,且对不同瘢痕妊娠分型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检查联合MRI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超声检查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疑似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小于3 mm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要求终止妊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学证实80例疑似CSP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小于3 mm患者有71例,阴道超声联合MRI诊断阳性72例,阴性8例,诊断准确率为96.25%,特异度77.78%,灵敏度98.59%,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87.50%,Kappa值0.803;阴道超声观察到卵黄囊结构40例、胚芽结构25例,原始心管搏动15例,MRI在对孕囊内部结构观察方面远不如超声,其优势在于孕囊周边的比邻结构的观察。结论阴道超声检查与MRI对CSP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两者联合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超声在切口肌层血流信号观察、阻力指数、孕囊内卵黄囊、胚芽及胎心搏动诊断方面有优势,实时、价廉,可重复性强,MRI能够更好的评估切口处剩余肌层的厚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评估切口处残余子宫肌层的厚度,为患者和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17-2619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子宫腔内未见妊娠囊,于子宫峡部切口处可见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回声,妊娠囊周围与包块内可见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根据超声特征将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分为妊娠囊型妊娠与混合性包块型妊娠。其中妊娠囊型妊娠于子宫下段切口可见典型的妊娠囊征象,混合性包块型妊娠于子宫下段切口可见杂乱回声团块,回声团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低阻血流,9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中,40例患者诊断为妊娠囊型妊娠,58例患者诊断为混合性包块型妊娠,妊娠囊型妊娠诊断符合率阴道超声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包块型妊娠诊断符合率阴道超声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价值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中的价值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组22例,对照组50例,观察孕囊位置、妊娠物与子宫切口处肌层的回声、血流分布及两者的分界、宫腔宫颈情况。测量切口疤痕处肌层厚度及多普勒检测流速曲线分析。结果 剖宫产后62.4%的子宫下段切口肌层处由粘膜层向浆膜层呈楔形凹陷缺损。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子宫前壁峡部剖宫产疤痕处,妊娠物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变薄,与子宫切口处肌层之间分界不清,回声紊乱,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流速曲线,宫颈形态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疤痕妊娠和判断治疗效果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在既往剖宫产时子宫瘢痕处,可导致子宫破裂、子宫大出血、胎盘植入等,严重可导致孕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潜在的远期严重并发症[1]。CSP发病原因主要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有关[2]。经阴道B超检查可见子宫峡部或子宫下段不均匀回声区的妊娠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囊内可见胚芽,附件区未探及包块[3]。CSP的治疗多根据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术后动态观察孕囊变化。结果 1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均为胎囊型,孕囊形态结构完整,孕囊前有子宫壁肌层完整覆盖,彩色多普勒示孕囊周边呈较丰富环状血流信号;15例确诊后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均一次性成功,治愈率为100%;穿刺治疗后孕囊逐渐变小,随后脱落或被吸收,血β-HCG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确诊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还可行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治疗及术后动态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11例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经腹经腔内联合彩超检查,观察孕囊位置,妊娠物与子宫切口处肌层的回声、血流分布及两者的分界、宫腔宫颈情况等.[ 结果] 所有患者在宫腔正常部位未见到孕囊.孕囊或包块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肌层处,根据其超声图像表现分为2种类型:①孕囊型2例,②流产包块型9例.[ 结论] 经腹经腔内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 收集67例CSP患者(CSP组)和29例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组),以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孕囊种植部位、与剖宫产瘢痕关系和滋养血流主要来源部位,并测量剖宫产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CSP组与宫腔下段非瘢痕组间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P<0.001)。以预测概率=0.680为临界值,该模型预测CSP的准确率为86.46%,敏感度为89.55%,特异度为79.31%。以孕囊植入瘢痕和滋养血流来源于子宫前壁下段为诊断CSP的标准,二维与三维超声诊断CSP和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Kappa值分别为0.699和0.711。结论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和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可提高对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鉴别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双腔拾卵针经阴道孕囊腔内注射氨甲喋呤(MTX)+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SP)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63例:14例予以MTX+清宫术(A组),22例予以MTX+宫腔镜术(B组),27例行B超监测下双腔拾卵针经阴道孕囊腔内注射MTX+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妊娠囊位置、子宫切口部位回声、瘢痕处肌层厚度、妊娠囊与子宫切口关系以及血流分布。结果 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超声诊断正确18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所有孕妇在宫腔正常位置未见妊娠囊,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可见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妊娠囊或团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分为妊娠囊完全嵌于瘢痕型(13例)、妊娠囊部分向宫腔内生长型(6例)及瘢痕处混合性团块型(1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瘢痕处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显示平均RI值〈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切口妊娠)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切口妊娠患者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临床治疗及病理结果。结果 15例超声及临床诊断为切口妊娠的病例中,4例表现为切口区混合性包块,1例切口内见妊娠囊,8例妊娠囊壁局部突入切口内,大部分位于宫腔下段,2例妊娠囊位于宫腔中央,切口区见子宫蜕膜突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其中6例患者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高,平均24 271.5 U/L,阴道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剖宫产切口部位见孕囊或不均质中低回声包块,长径3.3~4.8 cm,平均4.1 cm,包块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均突向浆膜层。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少,避免子宫切除术,达到微创、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效果。结论 CSP行腹腔镜下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不仅可以有效终止妊娠,同时可以修补瘢痕缺陷、修复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