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眼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临床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90只眼纳入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组42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8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结果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应用电凝止血频率及术中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71.38±22.01)min vs(98.48±27.35)min,11.90%vs 50.0%,4.76%vs 18.75%,19.05%vs 64.58%,16.67%vs 43.75%,33.33%vs 64.58%,均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4.76%vs 18.75%,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视力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更好(0.361±0.203 vs 0.264±0.162,P<0.05)。结论 PDR患者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8例(168患眼,均为单眼),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57例)、B组(55例)、C组(56例),A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前、术后);B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前)+25G玻璃体微创手术;C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观察对比各组25G玻璃体微创手术所用时间,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术后6个月判定各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短,C组手术用时最长(P0.05),术中C组明显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以及电凝止血频率最高,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BCVA、CM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均优于C组(P0.05);术后6个月,A组视力改善率为84.21%,高于B组(74.55%)与C组(553.57%)(P0.05);A组在术后1个月内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以及术后激光补充次数均低于其他两组,而晚期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高眼压发生率C组最高,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术后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性佳,且相对单纯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或仅术后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病人顺利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玻璃体出血、眼内压增高、眼内炎等与注射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与药物或手术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操作、术后积极护理以及密切观察及防治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配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124例(12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激光光凝治疗)和联合组(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激光光凝治疗)各62例(62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黄斑水肿复发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周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阈值敏感度(MTS)、眼内压(IOP)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CMT低于对照组,BCVA、MTS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OP、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配合激光光凝疗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疗效确切,能够提高视力水平,减轻黄斑囊性水肿,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T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V、ED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善效果,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我科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98例118眼。118眼术中均联合眼内曲安奈德注入,42眼联合硅油注入,12眼联合惰性气体注入。结果:96眼视网膜解剖复位,占81.36%;22眼未完全复位,占18.64%。视力改善者89眼,改善率达75.42%,视力无明显变化者29眼,占24.58%。术眼疼痛116眼,其中18眼由于手术创伤伴有眼压升高引起疼痛,7眼由于眼压升高伴有特殊体位引起疼痛,术眼疼痛发生率98.31%。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挽救患者视功能方面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其手术难度大,术后视网膜的复位率、视力的改善及疼痛的不适与护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PRP)预处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34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DR患者(393眼),分为研究组170例(204眼)和对照组170例(189眼)。对照组进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组在术前增加PRP预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眼内明显出血)差异。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手术成功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VCA)]情况区别。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并发症(高压眼、视神经萎缩、复发性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区别。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率、眼内明显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Log MAR BVC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高压眼、视神经萎缩、复发性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视网膜光凝预处理对行玻璃体切割术的DR患者疗效改善效果好,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助于其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遵医体位的护理干预方法,延长术后患者遵循体位医嘱的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将58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后遵医嘱卧位,并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则只采用医嘱卧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5d遵循体位医嘱的情况及舒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术术后特殊体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度,延长体位的维持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不同体位对改善患者疼痛不适的影响,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感。方法选取本科收治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患者80例(80眼)调查患者术后因不同体位发生疼痛不适的程度,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俯卧位,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坚持使裂孔处于最高位卧位为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多种体位交替,改变面朝下俯卧位的单一体位。结果对照组用数字评价量表评定感觉中重度疼痛30例,发生率为75%;实验组经采取多种卧位交替后,评定中重度疼痛19例,发生率为4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面朝下俯卧位是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多种体位变换使裂孔处于最高位、以及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方法是减轻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研究对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等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各时间点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诊,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7眼,视力下降3眼。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周与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发生,术后1d,有4眼出现前房少量积血,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改善视力,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丽芬 《全科护理》2015,(10):891-892
[目的]总结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8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加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湿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100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ogMAR、4°和8°视网膜光敏感度、CRA和PCA处的PSV、EDV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优于雷珠单抗,且其对视力及眼底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病者42例50眼,均于术前10~14 d行Bevacizumab(Avastin)1.25mg/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而后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并眼内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结果 50眼术后视网膜解剖全部复位,术中出血较少.所有病例术后验证反应较轻,眼压控制良好,眼内留置硅油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结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6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B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视力,减少神经上皮厚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俯卧椅,观察其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术后6d内采用U型枕俯卧位与俯卧椅交替进行术后俯卧位;对照组术后采用U型枕行俯卧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d平均有效卧位时间、平均眼压、角膜水肿情况,并采用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强迫体位的感受。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有效卧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平均眼压、角膜水肿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口鼻通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胸闷、上肢麻木不适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情况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椅的应用可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患者的体位维持时间,降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谭业双  许玲  张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38-2039,204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因玻璃体积血住院手术的患者45例(4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7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9眼,高血压眼底出血4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全部患者均经睫状体平坦部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36眼联合行视网膜光凝术,15眼联合硅油填充术,18眼行C3F8注气术,12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47眼中有7眼视力无提高,其余40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但须注意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是治疗PDR的重要方法。现将本院2001~2005年收治的以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的PDR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PDR患者29例32眼,男6例8眼,女23例24眼;年龄36~76岁,平均(57.6±9.9)岁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配合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康复。方法:对159例(161眼)患实施护理。结果:157眼术后视网膜平伏,屈光间质清,其中132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眼术后24h内并发玻璃体积血(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眼术后1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均为眼外伤)。结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特别是术后的卧位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患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8例12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62眼和对照组54例62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时患者眼压、黄斑中心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6%(7/54),与对照组的7.41%(4/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羟苯磺酸钙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8例NVG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组各39例。手术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组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视力、眼压、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4.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联合组眼压较手术组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视力较手术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手术组为1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