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应用现代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形成科学的临床护理岗位价值评估框架,为优化护理绩效管理、临床护士岗位配置,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等提供依据。方法经岗位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临床护理岗位价值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要素计点法确定各临床护理岗位相对价值得分和价值等级序列,据此确定各临床护理岗位的薪资等级和岗位配置。结果临床护理岗位价值评估模型包含4个一级要素和16个二级要素。按要素计点法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3个等级。255个临床护理岗位的相对价值得分在268.5~1000.0分,分布在15个价值等级序列中。应用该模型实施护理绩效管理2年后,我院护士的薪酬满意度达88.3%,较改革前提高近50%,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100%,护士轮岗匹配、晋级晋升和薪资调整有据可依。结论要素计点法是科学、客观地进行护理岗位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依此建立的临床护理岗位价值评估框架为护理绩效管理、护士岗位配置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套基于工作量、技术难度、工作风险等因素的岗位评价体系,真正体现护理岗位价值。方法:综合运用访谈法、要素计点法等多种方法,依据临床病区护理工作量、技术难度、风险大小等特点构建护理岗位评价表,并将该表应用于科室间及科室内部岗位价值评定。结果:科室间价值综合ICU得分最高,门诊得分最低;不同类型的护理岗位评价,得分最高者为护理责任组长。评分结果与临床实际相一致。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可以引导护理人员建立薪酬的公平性认知,增强护士执业认同感,最终实现岗位配置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采用优化的分层抽样法、因素计点法、差异系数法和Kendall和谐系数检验法,完成岗位梳理、岗位评价、岗位标准和流程制定、绩效奖金分配系统设计等步骤。结果:全院梳理护理岗位423个,包括临床岗343个(81.1%)、管理岗67个(15.8%)、辅助岗13个(3.1%)。岗位评价包括护理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面临的风险、承受的压力等因素。建立了由个人岗位因素、工作产出、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能力要素组成的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结论:通过实施岗位评价,有效进行岗位管理,并按照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数量、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来发放绩效奖金,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急诊护理岗位价值评价体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及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急诊科护理岗位价值模型并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正。结果:确定了急诊科护理岗位价值一级指标4个(知识技能、责任、风险、岗位特点)和二级指标36个及其权重。两轮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5,专家协调系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急诊科护理岗位价值评价体系,内容客观全面,体现了急诊专科特色,可为护士岗位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AHP)建立适用于二级综合医院的护理职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方法]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风险进行客观、可量化的评价。[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二级综合医院的各级风险权重;评价了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得分。二级综合医院较多关注对护理人员生理方面造成影响的职业风险;各岗位的护理风险等级与得分存在差异,其中供应室护士为V1低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491分;门诊护士处于V2一般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575分;监护室护士为V3中等风险水平,风险得分2.829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急诊护士处于V4高风险水平,风险评分分别为2.894分、2.947分、3.032分。[结论]该工具具有客观、直观、清晰、实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二级综合医院,其结果能够为护理风险管理的改进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认可度较高的岗位评价要素,建立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评价要素体系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对北京6家综合医院7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作为评价维度,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确定评价要素。通过Cronbach’sα系数对该要素体系进行信度检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提取3个因子作为评价维度,保留23个评价要素,构建了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评价要素体系。3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评价模型拟合度的几个主要指标均接近0.9。结论:建立了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评价要素体系。这一体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反映综合医院护理岗位的特点,为医院护理人员内部的二次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套从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出发,能体现ICU护理岗位价值的岗位评价体系。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初步形成ICU护理岗位评价表,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将ICU护理岗位评价表运用于临床。结果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为0.880,权威系数为0.806,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505,专家咨询结果可靠;不同类型的ICU各护理岗位评价得分最高者为护士长岗位,得分最低者为物品整理岗位。ICU不同岗位各维度得分不同。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ICU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可以使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护理岗位的价值和任职资格有更明确的认识,引导护理人员建立薪酬的公平性认知,最终实现岗位配置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分类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在严格界定护理岗位的基础上,按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岗位责任及工作风险等要素,将全院护理岗位分为4个等级加1个特殊护理岗位,并将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与晋升等福利待遇与护理岗位挂钩,实行以岗定酬,按岗取酬.结果 实施护理岗位分类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高;离职、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冰山模型构建科学客观的外勤岗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方法通过文献查询、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编制外勤岗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运用Delphi法对24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总回收率为95.65%,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90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10、0.000~0.148,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293~0.691,构建了涵盖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外勤岗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冰山模型和Delphi法构建的外勤岗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符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能够为其评价、考核提供参考,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病区护理工作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方法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Delphi法对25名专家进行3轮调查,按照Likert5分级标度法进行评价选择,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依据临床病区护理岗位工作特点,专家认为应从知识技能因素、风险责任因素、工作压力与环境因素3个方面对医院病区护理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确定医院病区护理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因素16项,风险与责任因素7项,工作压力与环境因素6项。结论合理、公平、公正的护理岗位价值评价体系,能为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的薪酬分配、培训、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地选拔、培训护理人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专家咨询法对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 结果 形成了病房护理管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病房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 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 结论 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医院人力资源调配、护理人员选拔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科室护士的人格特征,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对260名不同科室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科室护士16PF各因素得分在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理者应针对护士的人格特征采取个性化管理,使护理工作的“人-岗匹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岗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价,是指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要素、复杂因素、任职要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1].岗位评价方案通过对一系列报酬要素的排序或评分,衡量工作的相对价值,明确各个岗位的分类、级别的高低,保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晋升、奖罚等管理时,具有统一的标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岗位评价方法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个以护理工作量为科学依据的动态急诊护理人力配置模型。方法:采取观察法一对一跟班记录护理工时,同时评估计算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评分和改良NEWS评分分值,将患者直接护理工时分别与NEWS评分和改良NEW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一个护理工时与改良NEWS评分的回归方程,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动态的急诊护理人力配置模型。结果:患者直接护理工时与NEW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9(P0.01),与改良NEW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01(P0.01);患者直接护理工时=91.765+4.856×改良NEWS评分;病区配置护士人数=∑∑ (91.765+4.856×改良NEWS评分)×0.005 22;每班配置护士人数=∑ (91.765+4.856×改良NEWS评分)×0.003 48。结论:基于改良NEWS评分建立的急诊护理人力配置模型经统计学证明按照预测值进行护理人力配置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科门诊及急诊病房不同岗位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情况,为制订相关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辽宁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共268名,其中急诊门诊护士120名,急诊病房护士148名,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99.54±2.73)分,急诊门诊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5.75±3.25)分,急诊科两处不同岗位护士在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整体职业认同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急诊门诊护士。急诊科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科内岗位的动态轮转,调动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体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沈兰苑  沈新苑 《护理学报》2009,16(12):24-25
目的 探讨 Excel 软件在拟合医疗工作指标的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急诊人次的预测模型,以便为合理配置急诊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急救服务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 Excel 软件对深圳市某医院 1997-2007年的急诊人次数列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08 年的急诊人次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该医院1997-2007年急诊人次的拟合模型为:y=18 138eQ1444m,决定系数为R2=0.9268,拟合效果良好,利用此模型外推预测2008年的急诊人次为102 597人次.结论 该医院1997-2007年的急诊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利用Excel 软件的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为建立复杂急诊护理的统计或计量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为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级点值晋级法在护士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评价理论,采用要素计点法,结合护士应具有的临床胜任力实施护士级点值晋级法。根据医院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权重,按照权重不同,每项指标设置不同分值、不同档次,各指标要素横向、纵向十字交叉所对应的表格分值即为该护士此项指标的级点值,各单项指标级点值累计相加即为该护士的总级点值,总级点值达到相对应护士级别分值,允许晋级,由此确定护士分级。[结果]按照以"级点值晋级、按级定岗、按岗施薪"的原则,实施"级点值变则级变,级变岗变,岗变薪变",护士的认可度明显高于传统分级管理方法。[结论]级点值晋级法主观随意性较少,能客观地反映护士实际能力,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正>岗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价,是指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要素、复杂因素、任职要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1]。岗位评价方案通过对一系列报酬要素的排序或评分,衡量工作的相对价值,明确各个岗位的分类、级别的高低,保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晋升、奖罚等管理时,具有统一的标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岗位评价方法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氏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岗位评价中应用效果,为儿科护理岗位的绩效考评和薪酬分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016年5—8月采用常规岗位评价体系期间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的满意度,2016年9—12月采用海氏分析法,通过我院30名儿科护理人员对儿科10个护理岗位进行评价,并采用问卷调查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的满意度,评估儿科护理岗位价值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10个儿科护理岗位排序,评分最高的护士长岗位为802. 7分,评分最低的资料整理岗位为172. 2分。实施海氏分析法后,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海氏分析法评估儿科护理岗位的相对价值,并应用于绩效考评和薪酬分配,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以构建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名专家进行了指标权重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软件检验问卷一致率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结论]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岗位的价值评价、薪酬评定、人员任用提供了客观的、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